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兩位名将

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兩位名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4 10:52:46

東漢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現藏于甘肅省博物館。 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确定為中國旅遊标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東漢銅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形象矯健俊美,别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兩位名将(為什麼講馬踏飛燕)1

東漢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

馬踏的不是飛燕,而是矛隼,一種中型而兇猛的鷹。矛隼在中國隻分布于東北和西北等地,極為罕見。假如确實如此,那麼,它所代表的正是中國從戰國時代起,就在西北邊境與之厮殺的難解難分的勁敵——匈奴。

“東漢銅奔馬”産生的時代正是漢匈戰争以大漢朝勝利而告終的時代,這是一件宣揚戰争勝利的青銅作品,代表漢軍的“汗血寶馬”将代表匈奴王冠上傲然而立的鷹踏在足下。

“馬踏飛燕”是用浪漫主義手法表現了漢軍必定戰勝匈奴的主題。

因此,“馬踏飛燕”與西漢骠騎将軍霍去病墓石刻“馬踏匈奴”的意義是一樣。

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兩位名将(為什麼講馬踏飛燕)2

當西漢漢武帝開拓西域已成往事,曆史的車輪又滾滾進入了東漢時代。

這時西域的局面也不斷變化,風雲激蕩的時代舞台,也在呼喚着新的英雄。

在這樣的背景下,班超的登場,呼應了時代的召喚。

張骞“鑿空”西域後,漢朝不斷加強對西域的控制,直至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府,标志着漢朝對西域建立起了直接的統治。但是到了西漢末年,漢王室的皇帝要麼是荒淫無度的昏君,要麼是乳臭未幹的小孩,緻使外戚專權、朝政混亂,對西域的控制也就漸趨無力。

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漢,以“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為由,将西域各國的王改為侯,引起了各國的不滿,匈奴乘機把勢力往西域延伸,最終又控制了西域,張骞“鑿空”西域以來的果實就此斷送。

東漢經過休養生息,逐漸積聚力量,到了漢明帝劉莊的時候,有了解決匈奴問題的實力,決定重新打通西域故道。這是個國家大戰略,也是千載難逢建功立業的機遇。

而抓住這個機會并且名垂千古的人,就是班超。

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兩位名将(為什麼講馬踏飛燕)3

公元73年東漢永平十六年開始,曆經三十一年,班超經過艱苦努力再次打通西域,收複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班超為西域回歸,做出了巨大貢獻。

公元95年,漢和帝封63歲的班超為定遠侯,官至西域都護,世稱“班定遠”。

公元97年永元九年,他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試圖溝通遙遠的歐洲。但是甘英一行到了安息西界的西海現波斯灣沿岸一帶就止步不前了。不過,甘英此行進一步豐富了漢朝對于中亞甚至歐洲的認識,具有中西交流的重要意義。

班超以個人才智實現了萬裡封侯的抱負,而國家亦在軍事、經濟等方面給予支援,由此形成了個人抱負與國家利益的高度契合,絲綢之路在東漢得以延續,形成了繼西漢之後的又一個繁榮期。班超也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印在了絲綢之路的曆史上。

公元166年,古羅馬大秦王皇帝安東尼烏斯派使者來洛陽,朝見漢桓帝,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開始,東西方兩大帝國外交關系正式建立,絲綢之路首次正式打通并延伸到了歐洲。

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兩位名将(為什麼講馬踏飛燕)4

《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兩次出使,憑借智勇,先後使鄯善、于阗、疏勒三個國家恢複了與漢朝的臣屬關系。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班超率36人出使鄯善國。當時鄯善不僅是漢朝通往西域南北兩道的中轉站,也是戰略要地。打通鄯善,左可以進而争取匈奴控制較弱的南道諸國;右可以威脅倒向匈奴的北道諸國。班超他們越過寬闊的鹽澤現新疆羅布泊,到達了鄯善國現新疆若羌一帶。

班超擊殺匈奴使臣,鄯善國王将自己的兒子送往漢朝,作為質子,歸附漢朝。

公元74年永平十七年,班超這次來到了關鍵的一站于阗現新疆和田。于阗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一個大國,此時已攻破南道上的另一個大國莎車現新疆喀什地區。因此國王廣德趾高氣揚,對班超十分冷淡。

班超勇殺巫師,提着巫師的人頭去見廣德。廣德早就知道班超在鄯善誅滅匈奴使者的事,這次一看通神的巫師他都敢殺,大為惶恐,于是就乖乖歸附了漢朝。班超代表漢朝政府,重賞了廣德和他的臣下。于阗一降,南道的其他小國紛紛歸附。

公元74年永平十七年,班超再率36人從小道向疏勒國進發。疏勒位于南北兩道的彙合點上,是漢朝連接中亞的通道,打通它,絲綢之路才能完全暢通。而此時的疏勒,被絲綢之路北道大國龜茲現新疆庫車一帶控制着。龜茲殺死疏勒國王後,另立龜茲人兜題為疏勒王。

班超率部到達疏勒現新疆喀什地區,巧妙用計,智擒兜題,立原來國王的侄子為疏勒國王。疏勒人非常高興,希望班超殺掉兜題,這時候班超又顯示出了外交家的智慧,說:“殺掉兜題是很容易的,但是反而增加龜茲和疏勒的仇恨,不如把他放回去,讓龜茲人知道我們的仁義。”于是班超就把兜題送回龜茲,在西域諸國赢得了美名。

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兩位名将(為什麼講馬踏飛燕)5

今天的古代龜茲王都遺址

公元76年建初元年,班超制定了以疏勒為基地,聯合南道諸國,逐一攻破被匈奴控制的北道諸國的戰略。

公元78年建初三年,班超征召各屬國的士兵一萬多人攻破姑墨國,斬殺了七百人,将龜茲孤立。

公元80年建初五年,班超上書給漢章帝劉炟,分析西域各國形勢及自己的處境,提出了平定西域各國的主張。

公元82年建初七年,疏勒王忠與龜茲密謀,遣使詐降班超。班超知其内奸而外僞許之。忠大喜,即從輕猗詣超。超密勒兵待之,為供張設樂,酒行,乃叱吏縛忠斬之,擊破其衆,殺七百餘人,南道于是遂通

公元84年建初九年,龜茲、姑墨、溫宿皆降;班超廢龜茲王尤利多,立白霸為龜茲王。

公元89年永元元年至91年永元三年,漢朝對匈奴屢次用兵,大破北匈奴,迫使其西遷,基本解除了北匈奴對漢朝的威脅。北道諸國失去了匈奴這個後台,便先後歸附漢朝。

公元91年永元三年12月,漢朝重新設置西域都護府,以班超為西域都護,管轄西域諸國。

公元94年永元六年,班超調集各國軍隊7萬餘人攻下尚未歸附的焉耆、尉犁和危須三國。

至此,西域大小50餘國均歸附了漢朝,漢朝經西域至中亞的絲綢之路重新打通。

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兩位名将(為什麼講馬踏飛燕)6

西域士兵的風格與古希臘人筆下的斯基泰人類似

公元95年永元七年,漢和帝劉肇封63歲的班超為定遠侯,使他實現了西域封侯的理想。

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班超上書漢和帝,請求返回故鄉,他的妹妹班昭也上書請求把班超召回。奏章送達後,漢和帝劉肇被感動,于是召班超回朝。

至此,大漢帝國名将班超奉命率吏卒36人赴西域平定貴族叛亂,任西域都護達31年,保護各族間的安定團結,溝通内外交流,期間仍引進良馬,“使者相望于道”,至今仍留有候馬亭、馬蹄寺等遺迹。

公元102年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雒陽後,被任命為射聲校尉。班超的胸肋本來就有病,入朝不久後,病情加劇。漢和帝聽聞後,派遣中黃門慰問,并賜給他醫藥。

公元102年永元十四年九月,班超在雒陽逝世,享年七十一歲。朝廷感到憐憫,派使者專門吊唁緻祭,賞賜極為優厚,漢和帝下诏厚葬定遠侯于邙山之原。

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兩位名将(為什麼講馬踏飛燕)7

班超墓位于河南省洛陽市下屬孟津縣朝陽鎮張陽村西北約750米處。《孟津縣志》記載,班超班定遠墓冢高6米,墓冢上的土層夯築的非常堅硬。

1966年,孟津當地鄉人平墳時,在班超墓墓冢東北側下手,準備挖掘出墓室,但挖了2米深時,腳下突然塌陷出一個大坑,内中滿是淤泥積水。

人們懷疑墓冢下是個大泥潭,故而未敢再深入挖掘,而是拿着竹竿鈎鏟在坑中打撈了半天,僅僅得到一截石碑及幾個陶罐。随後整個墓冢被原樣回填,班超墓得以保存下來,内中墓室是否完好無損,還有沒有随葬品遺存,也隻能等待考古學家的考古。

班超墓冢前立有一碑,上書:“漢定遠侯班超之墓”,此碑為孟津縣人民政府于2007年秋所立。目前,墓冢及其四周雜草叢生,墓土亦有塌陷,顯得非常落寞,後人很難靠近瞻仰和祭拜。

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兩位名将(為什麼講馬踏飛燕)8

我們再來欣賞東漢“馬踏飛燕”設計的精巧之處,懷念東漢名将定遠侯班超。

你看,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淩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銅奔馬微微地偏向一側的頭高昂着,前面頭頂的鬃毛和後面的馬尾一緻向後方飄飛,渾圓的軀體呈流線型,四肢動感強烈,三蹄騰空,右後蹄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

“馬踏飛燕”的設計難點是動态飛揚下站立的實際問題。在壁畫、畫像石等同類馬匹造型中并沒有看到類似的做法。因為壁畫、畫像石是在二維或近于二維上實現,沒必要節外生枝。

“馬踏飛燕”是一件在三維空間中展開的有體積和重量的物件,而且動感強烈,呈三足騰空之勢,如果與壁畫采用同樣的方法,則不可能使奔馬保持平衡。因此在其足下加上鳥形底座以固定,解決了這一現實問題。

“馬踏飛燕”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既符合力學原理,又使奔馬的輕盈和物體的穩定雙雙得到完美的解決,這正是它的高超之處。具體而言,鳥形底座平,與地面接觸面積大,鳥的頭、雙翅、尾呈現伸展狀,增大了穩定性,這道理正如三角支架。所有這些,使馬的重心通過足踏于飛燕背上而能保持平穩,構思之精巧無出其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