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多數人都是自我為中心

大多數人都是自我為中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11:51:03

健雯分享

四月七日 二零二二 年

非暴力溝通第42篇覺察日記《被讨厭的勇氣》感悟

剛剛讀到第三夜--“拼命尋求認可”反而是以自我為中心。

看到這個标題就很震撼心靈,看看當下的自己,我一面在探索自己對他人的憤怒來源,原來是自己的需求沒有被對方滿足,那麼這些需要對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都各不相同。但與我關系密切的,對我重要的人而言,我的需要就是被他人的認可。而這個需要産生的原因和這樣的結果我也有覺察收獲。包括因為這樣的關注他人對我是否認可,我的過分在意會影響我很多時候不能專注做自己,也不能專注自己的生活和手裡的事。所以自己為此苦惱和内耗。

我很開心自己有這樣的覺察,也仿佛看清過去三十年的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居然都在為尋求他人認可而努力。我收獲的就是“聽話”“”懂事的各種标簽。我為滿足了于我重要的他人的期待而沾沾自喜,我也為不能夠滿足他人的期待而自責懊惱,時刻反省自己如何能做的更好。

這個過程我失去了自己,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有什麼愛好?我隻知道,他人希望我怎麼做,能少給他人添麻煩,怎麼做對方更樂見其

這個過程我也有很大的收獲,最大的收獲就是當我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會比較輕松,我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給了别人,我不用為每一個決定負責。我可以抱怨,我可以指責,我可以憤怒,但是我不用獨自一人承擔和面對....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回顧下,阿德勒心理學認為,“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厭。毫不在意别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别人讨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如果不付出以上這些代價,那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獲得自由。”而實際上,我們也要考慮一件事,就是我們到底能不能承受自由之重呢?很多人與其說不能,倒不如說不願意。因為自由意味着,我們要為自己的自由完全承擔責任,甚至是不好的後果。可是很多人沒有這個勇氣,所以甯願在自怨自艾中不去觸碰自

由!

回到這篇覺察日記的主題:

是不是處處為如何滿足他人期待的人,就是忘我的以他人為中心?不是的!反而是以自我為中

我回想自己這二三十年,我雖然把注意力放在對方如何評價我,看待我,但是我幾乎很少去關心他人,照顧他人,對不相幹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我的愛似乎,很少給出去,也很少考慮能為身邊的人做些什麼。我大多時候想的是,如何獲得對方的認可,如何能讓對方給自己一個好的感受。如果滿足我的這份期待中,我會開心雀躍,如果沒有我會失落自卑。我的生命能量不是綻放的,而是内卷的。用書裡的一句話說:“不能進行課題分離,一味拘泥于認可欲求的人也是極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一味在意他人怎麼看的生活方式正是隻關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不是如何看待他人(對方需要什麼?我能為她做點什麼?)而是隻在意自己如何被看待。這難道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嚒?

我得到了今天我困惑的答案,我在和他人溝通當中,不論是助人還是尋求幫助,我都要明确一個目标,這翻交流我想達成一個什麼方向目的。在明确對方需求的時候,是盡我所能的給予幫助,滿足對方的需要。還是關心對方,對我我的關心和幫助給予什麼評價和反饋?如果是前者,那麼我做到我最好的即可。如果是後者,那就是明顯的課題不分。我越界了,又把焦點聚集到自己身上,企圖讓對方滿足自己的認可欲求了。想想這似乎是有點

尋求幫助(被關心/愛)也是一樣,我坦然收下,并且整真誠的表示感謝就好。因為付出是愛,接受也是愛。所以我們的關系是平衡的。我沒有必要始終把這份“好”記挂在心上,如心頭重擔,伺機償還這個人情。好似一筆勾銷,不再背負人情債。其實不是這樣的,好比我們之間建立情感賬戶,對方隻是想存一點銀子在我們的賬戶裡,可是我偏要把這筆銀子如數奉還,一點不留,一點不賠,這很容易給對方“劃清界限兩不相欠”的感

過分追求“平衡感”,執着于“我”的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必須把“對自己的執着”換成“對他人的關心”。

如果我想要讓自己處在良好的關系中,一是做好“課題分離”的功課和覺知。二是放下對自己的執着,對他人多一些關心。在關系中,多看看對方的需要是什麼,我能為Ta做點什麼?對生活多一份感恩,對當下多一份珍惜,對身邊人多一份看見。

放下二元對立的價值觀,不去幹涉别人的課題也不讓别人幹涉自己的課題

祝福你我都有自由的勇氣!

大多數人都是自我為中心(拼命尋求認可以自我為中心)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