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民旺加勒萬?來源:環球時報 彭博社9月2日依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報告報道,印度在2021年第四季度就已經在GDP總量上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這一報道引發廣泛關注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林民旺加勒萬?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環球時報
彭博社9月2日依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報告報道,印度在2021年第四季度就已經在GDP總量上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這一報道引發廣泛關注。
究其原因,這部分是西方整體焦慮情緒的折射。在2010年中國GDP躍居世界第二後,世界經濟排行榜上上升最快的國家就是印度。印度從2010年世界GDP排名第九(還有一種統計是排名第十一),連續超過巴西、意大利、法國和英國而躍居第五。而且,這種超越看上去是曆史性的。以印度目前的經濟活力和潛力,無疑将繼續拉開同經濟陷入低迷狀态的英國的差距,把前殖民宗主國英國持續抛在身後。有報告稱,印度将可能在2029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在印度國内,這一報道同樣引發高度關注。尤其恰逢印度獨立75周年,莫迪總理8月15日在德裡紅堡演講的熱度還沒有完全退卻,他給印度人描繪了一個美好願景,那就是要在2047年把印度建設成為發達國家。
對印度而言,在GDP總量上超越英國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激起很多印度人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緒。印度外長蘇傑生曾在《印度之路:不确定世界下的戰略》一書中稱,印度雖然被英國殖民兩百多年,但是印度沒有采用民族屈辱的民族主義叙述,從未訴諸反西方情緒基礎上的國内動員。然而,實際情況未必如此。不少印度媒體在報道中都稱英國為“殖民我們的統治者”或者“殖民主子”,标題是“印度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相反,彭博社及西方媒體的标題用的卻是“英國已經落後于印度,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其中的情緒差異,從标題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感受到。
在社交媒體上,很多印度人并沒有忘記丘吉爾當年對印度的貶損和否定,例如稱“印度人像兔子一樣繁殖”“印度根本談不上國家”“根本沒有能力建立自治政府”等等。如今,印度GDP超過英國,等于是向曾經的殖民宗主國證明了自己。多年前,筆者在新德裡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有英國與會者就直言,印度裔在英國影響越來越大,未來英國将被印度“殖民”。隻是沒想到,這個進程如此之快,印度裔的首相候選人蘇納克如果當選為英國首相,那無疑是英印關系的又一個标志性事件。
其實,自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英國與印度的關系就一直是疙疙瘩瘩的。英國認為,印度要感恩,感謝大英帝國将一個地理上的概念鍛造成現代民族國家,還帶來“現代文明”,幫助開化野蠻人,而且“開疆拓土”留給印度足夠在南亞稱霸的基業。相反,一些印度知識分子呼籲勿忘曆史,銘記英國當年的殘暴和犯下的罪行。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沙希·塔魯爾的暢銷書《不光彩的帝國:英國對印度做了什麼》就是其中的典型。近日印度外長蘇傑生在訪問阿根廷時,更是支持阿根廷“根據聯合國大會和非殖民化特别委員會的決議,找到與馬爾維納斯群島問題有關的主權問題的解決辦法”,為此惹惱了英國。英方稱,英國對馬島的主權毋庸置疑,無需就主權問題與阿根廷進一步讨論。
當然,印度國内也有人對印度GDP超過英國一事潑冷水。沙希·塔魯爾警告稱,印度要繼續努力,可别得意忘形。因為現實是,印度人口14億而英國才6800萬,印度人均GDP是2500美元而英國是4.7萬美元。多年前,印度前外交秘書顧凱傑在擔任駐華大使期間,筆者曾就印度經濟前景咨詢過他,他的答複是印度經濟要超過德國和日本都尚需時日,何談“趕中超美”呢。
對中國而言,無疑要看到印度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的現實。那些以一直存在的種姓、宗教等問題就一口否定印度經濟崛起可能性的聲音,不值一駁。另一方面,也不要陷入西方輿論持續造勢的印度“取代中國”的叙事陷阱。對中印來說,雙方經濟發展勢頭好對彼此都意味着更多的機會,而并非像西方輿論突出的零和競争。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情況,印度的實際發展,不論是政治還是經濟,向來是以打破西方社會科學理論而著稱的。這也是印度“不可思議”的地方。(作者是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