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牛肝菌中毒?市民需謹慎采食
新湖南客戶端4月1日訊(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曹可珂)近期,長沙發生多起食用牛肝菌中毒事件,引起市民對“牛肝菌”的關注。“四大名菌”之一的牛肝菌食用後為何會中毒?如何科學安全食用牛肝菌?長沙市疾控中心專家将為您解答。
牛肝菌是一類大型真菌,它品種衆多,其中不乏有毒者。牛肝菌中毒潛伏期一般較短,有兩種類型的毒性。一種是胃腸炎型,誤食半個小時左右發病,出現惡心、嘔吐,還有腹瀉的症狀。另一種是神經精神型,一般會出現大哭、大笑或者緻幻,出現“小人國幻視症”的情況。通過對中毒個案進行分析發現,牛肝菌中毒病例主要發生于家庭,大多通過在附近農貿市場、菜場購買或自采後回家烹饪食用。該如何安全食用牛肝菌,減小中毒機率呢?
首先,市民在購買和采摘時應注意觀察。色澤奇特,菌柄有紅色網紋,菌托、菌環,菌蓋表面有鱗片的可能是有毒菌類,最好不要選購;另外,無論是哪種菌類都不能生食或涼拌。 加工時不論炒食還是炖湯,都要炒煮熟透才可進食,不可用急火快炒; 市民在進食之前,可以把牛肝菌原材料和成品拍照。每餐最好隻吃一個品種,進食量也要控制,不要連續幾天都食用。有些野生菌攝入量太多,即使不中毒,也可能出現無力、倦怠、頭昏等輕度不适現象。
長沙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治療。如果來不及就醫,也應立即催吐,用溫鹽水或肥皂水灌腸幫助排洩體内有毒食物。
[責編:封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