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北宋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世人将他歸入“唐宋八大家”,而且他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稱号——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從一個讀書人成為一個官僚,後來又成了文學大家,這中間必然是經過了一個艱難的曆程的。對于文學或是文字,歐陽修有一顆超乎常人的執着之心。
歐陽修知識淵博又嚴肅認真,這是他的一個顯著特點,有例為證。有一次,錢惟演在洛陽修建了一座官舍,特地請歐陽修、尹師魯、謝希深三人各寫一記。寫成後,謝文700字;歐文500多字;尹文隻有380餘字。而且尹師魯語言精練,叙事完備,結構嚴謹。
歐陽修口中稱贊尹的文章,可心裡又不服氣,決心向尹師魯學習文章之道。于是他登門求教,後來他又寫了一篇,不但比尹文少了20餘字,而且更加完整精粹了。尹師魯佩服說:“歐陽修進步真快,簡直是一日千裡啊!”
以後,歐陽修在寫《醉翁亭記》時,首先寫了滁州東面的山怎樣,南面的山怎樣,西面的山又如何,北面的山又如何。後來想了想,用一句“環滁皆山也”便解決了。不但通俗易懂,還極其精練。
據說,歐陽修晚年緻仕時在家,還常常拿出以前的文章,逐篇修改,有時甚至到了廢寝忘食的地步。如此刻苦讓妻子很不解,她勸說:“何必這樣辛苦了?又不是小學生,還怕先生生氣嗎?”歐陽修回答:“不怕先生生氣,可怕後生笑話啊!”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歐陽修的寫作态度極其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哪怕是一個字,自己認為不妥,也要反複琢磨,直到改好為子。有一次,他寫了一篇《畫錦堂記》,文章寫好了,已經讓人拿走了。
可是當他想打開頭兩句:“仕宦主将相,錦衣歸故鄉”時,總覺得意思過于直白,音調也不夠婉轉铿锵。于是反複推敲,最後決定改為:“仕宦而主将相,錦衣而歸故鄉。”這樣加了兩個“而”字,不但使意思多了個轉折,意義也更深了一層,而且将原來的句短氣促,改得音調曲折回旋舒暢流利了。于是,歐陽修立即催人快馬加鞭,把文稿追回來改正。
蘇轼是歐陽修的學生,他在民間流傳的那些風流故事比老師要多的多。不過,歐陽修算不上風流,卻也是個懂得風情的人。早年歐陽修在錢文僖為河南留守時做過幕府官,錢就很推崇歐陽修,其時,歐陽修正與一名歌妓熱戀着。
一次,錢文僖在後園宴請他們倆,但他們遲遲不來。等到來時,錢便問歌妓為何遲到?歌妓回答說:“因為天氣太熱,在休息時無意睡着了。醒後又發現金钗不見了,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所以遲到了,請大人饒恕。”錢文僖知道這是編造的理由,但他很欣賞歌妓的聰明,能随後虛構一段故事。
因此錢文僖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笑着對她說:“你能請歐陽公賦詩一首,我就送你一副金钗給你。”歐陽修一聽,立即作下了一首《臨江仙》詞: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欄杆私倚,待得月畢生。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鈎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晶雙枕,旁有堕钗橫。
錢文僖聽罷大為贊賞,立即賞給了歌妓一副金钗。
歐陽修是十分注重文字簡練之人,和當時那些舞文弄墨的文人有所不同,他堅持認為複雜的事情最好用簡單的語言加以解釋,不必為了賣弄學問,而去玩一些文字遊戲。在他和宋子京同修《唐史》時,就有這麼一個笑話:
宋子京學問做的不錯,可有個壞毛病,就是放着現成淺顯易懂的字不用,偏要故意挑寫生僻字字來用。還說這是為了“避俗”。歐陽修礙于情誼不好直說。于是就開了個玩笑,有意寫了“宵寐匪祯,劄闼洪庥”幾個字給他看。宋子京看了很久,還是不解,就問歐陽修:“你這幾個字是什麼意思?出自何書?”
歐陽修說:“這就是你寫《唐書》的方法呢!‘宵寐匪祯’就是夜夢不祥,‘劄闼洪庥’就是書門大吉。”宋子京聽了,不覺大笑。本是兩句極通俗明白的話,經過這樣一複古“避俗”,就晦澀難懂了。此後,宋子京再也不肯專用那些生僻字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