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老人的養老難題?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日前在京閉幕來自各行各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紛紛建言獻策,其中不乏與老年人息息相關的金點子,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6旬老人的養老難題?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日前在京閉幕。來自各行各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紛紛建言獻策,其中不乏與老年人息息相關的金點子,一起來看看吧。
老年教育
如今,各地老年大學“一座難求”的現象時常上演,如何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會主委賴明勇建議,加快民營資本進入老年教育市場,探索放開老年教育民辦非組織登記,給予稅收優惠、政府購買服務、獎勵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适當開發研學旅行、文化消費等高端消費,提高老年教育品質和經濟效益。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圖書館參考咨詢部主任劉忠斌建議,要将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推進制定老年教育法,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提供法制基礎。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東财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魯曉明則提出“因人施策”:對于老年人增長知識、提升技能的需求,可專門建立知識積累型的老年學校,或依托高校、職業院校開展相關教育;對于豐富生活、陶冶情操的需求,則可以依托街道、社區提供相關服務。
居家養老
每年的全國“兩會”上,居家養老的話題總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之一。全國政協委員、博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溫顯來指出,調查顯示,當前社區養老設施明顯不足。他建議,提高新建小區及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的建設要求,按照新建居住小區人均不少于0.2平方米(現行标準為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配建養老服務設施,落實與住宅規劃、建設、驗收、交付使用上的同步。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新村街道梨樹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餘梅說,社區養老在一線城市基本已經實現了社會資本獨立運行,但是在居民收入偏低的三、四線城市,單靠社會資本難以持續。她建議,政府與機構簽訂一項長期協議,采取先提供場地,按照服務人數給予補貼(購買服務),逐年、逐步減少補貼直至獨立運營的路徑,由政府購買服務向完全社會化的路徑逐步實施。
全國人大代表、南昌航空大學校長羅勝聯先後到江西多地調研農村養老工作。他建議将“村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體系,将“村級養老”機構建設納入城鄉規劃總體布局,“通過組建村級組織或者鼓勵政府以購買服務等方式,提升對低收入、高齡、獨居、殘疾、失能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保障”。
便捷出行
因為生理機能不可避免地退化,不少老年人面臨出行難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台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建議,要加快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務,降低數字化出行的使用門檻。在關于加強居家養老服務中出行服務供給的提案中,他表示,目前在北京、杭州等地試水的助老打車暖心車站,将手機叫車的門檻降到了最低,不需要單獨下載App、不需要輸入起終點、不要求必須線上支付,極大地方便了老年人出行,有必要在全國範圍内推廣類似的數字化出行适老設施。
在全國政協委員、天津航道局總工程師顧明看來,關注老年人的出行問題還不能忽視老年群體的自駕需求。他指出,現在逐漸有“新老人”成為“房車一族”,但根據公安部最新修訂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今年4月1日實施),即将年滿60周歲的拖挂房車擁有者和已超過60周歲想考取C6駕駛證的人員,可能在4個月的過渡期内無法取得相應駕駛資質,建議針對這部分人員設立更為合理的過渡期,為他們留出相對充足的考試取證時間。他還建議借鑒國外經驗,充分論證取消C6駕駛證年齡限制的可行性。
權益維護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女法律工作者協會會長方燕對老年人的維權問題頗為關注。她表示,很多老年人因為維權意識不強、出行受限或取證困難等問題,常常在合法權益被侵害後不能得到有效救濟。近年來,涉及老年人精神贍養,追索贍養費、養老金、撫恤金、醫療費等類型的案件數量也在不斷上升,但目前缺少專門解決老年維權案件的法庭及其庭審模式。她建議各地普遍設立老年維權案件的專門法庭(如老年法庭、老年維權合議庭、老年審判庭等),從而靈活地調整訴訟規則在該法庭的适用,不采用審問式的法庭模式,便于為老年人高效處理糾紛。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指出,當前養老服務面臨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實際上也損害到了老年人的權益,這些現實問題需要通過制度安排加以解決。他建議,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立法,提升養老服務的精準性和服務質量,保障老年人體面且有尊嚴地生活。應當明确基本養老服務“服務誰、誰來服務、服務什麼”,确保有需要的老年人普享基本公共服務。
健康管理
随着我國老齡化程度加劇,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全國政協委員、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對老年人的腦健康問題尤其關心。他指出,腦科學在我國已進入到全新發展階段,但在應用實踐層面仍存在早篩體系缺乏、數據庫建設薄弱等問題。他建議加大腦科學研究投入,推動改善老年腦健康管理。“具體來說,應支持低成本檢測技術開發,提高老年人早篩覆蓋率;增加腦疾病相關隊列研究項目,完善腦數據庫建設,促進研究臨床轉化;資助腦認知腦疾病前沿技術,提升腦科學的基礎資源共享。”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加強人工智能技術在基層醫療的應用,能為解決慢病管理問題提供新思路。他建議:将智能語音外呼作為公共衛生服務手段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以解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短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獲得感低的難題;出台人工智能慢病管理模式的管理規範、評價标準及考核要求,将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層精細化慢病管理服務納入醫保收費目錄,以鼓勵人工智能慢病管理模式的規模化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師範大學教授趙國祥則通過走訪發現,養老機構對心理健康服務普遍不夠重視,絕大多數養老機構未設立專門的心理服務中心,沒有專門的活動場地和設施,沒有配備專職人員,兼職隊伍流動性大、缺乏專業勝任力。趙國祥建議,研究制訂養老機構心理健康服務标準,将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場所設施、人員配備、資金投入等納入養老機構開業标準;同時将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納入政府财政預算,對養老機構心理健康服務活動進行補助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