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
注釋:
譯文:
贈給你一種解疑的辦法,不用龜蔔和拜蓍,
試玉真假還得三天,辨别樟木還得七年以後。
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賞析:
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詩。“贈君一法決狐疑”,詩一開頭就說要告訴人一個決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鄭重,用了一個“贈”字,強調這個方法的寶貴,說明是經驗之談。
這就增強了詩歌的吸引力。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斷的事是很多的,大家當然希望知道是怎樣的一種方法。
這個方法“不用鑽龜與祝蓍”。先說不是什麼、不是什麼;是什麼,卻不徑直說出。這就使詩歌更曲折、更有波瀾,産生了如設置懸念的效果。
詩的第三、四句才把這個方法委婉地介紹出來:“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要知道事物的真僞優劣隻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這是從正面說明這個方法的正确性,然後掉轉筆鋒,再從反面說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如果不用這種方法去識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準确的判斷。
對周公和王莽的評價,就是例子。周公在鋪佐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曆史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說他篡權則是假。
王莽在未代漢時,假裝謙恭,曾經迷惑了一些人。《漢書》本傳說他“爵位愈尊,節操愈謙”;但曆史證明他的“謙恭”是僞,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是一篇的關鍵句。
“決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僞。真僞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沒有了。
如果過早地下結論,不用時間來考驗,就容易為一時表面現象所蒙蔽,不辨真僞,冤屈好人。詩的意思極為明确,出語卻纡徐委婉。
從正面、反面叙說“決狐疑”之“法”,都沒有徑直點破。
前者舉出“試玉”“辨材”兩個例子,後者舉出周公、王莽兩個例子,讓讀者思而得之。
這些例子,既是論點,又是論據,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體事物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耐人尋思。
以七言律詩的形式,表達一種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讀之有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