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迎來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
快跟随小編一起
先看看節日由來吧
節日起源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元宵節,鬧花燈,人們個個都歡騰。”
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熱鬧歡騰!
但是怎麼鬧,你可不一定全知道。
1
看花燈
在古代,元宵節的“花燈”可謂是癡男愛女的“神助攻”,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民間群衆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挂,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
2
猜燈謎
花燈除了賞,心思細膩的古人還想到了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衆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3
舞獅
舞獅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元宵節時,披上舞獅服,熱熱鬧鬧得舞上一段祈福,祈求來年的幸福安康。
4
吃元宵
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正月十五吃元宵,代表着團團圓圓,一家人圍坐一團,吃一碗甜甜蜜蜜的元宵,新的一年必定也會美美滿滿。
而在江西,
元宵節的習俗各有風情:
南昌人是一定要耍龍燈的;
上饒人一定要觀元宵燈;
南豐肯定少不了傩舞;
傳承千年的打船歌習俗元宵一定要在樂安上演;
婺源有迎燈舞龍的習俗;
吉安的箍俚龍曆史悠久;
萬安人元宵是一定要唱船的
……
南昌“正月十五大于年”
張燈、賞燈、耍龍燈是南昌人元宵節的主要習俗,它突出一個“鬧”字。往年元宵節裡,各種舞龍隊伍走上街頭,從洗馬池、中正街、府學前、瓦子角、萬壽宮到西大街一帶,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到處鼓樂喧天,許多大街小巷搭起台子唱起連本大戲,入夜之後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門前都要挂起彩燈,各種燈籠大顯身手。
萬安元宵唱船“劃船”
在萬安縣順峰鄉、沙坪鎮、夏造鎮一帶,每年元宵節元宵唱船的别樣風情讓人記憶深刻。萬安百姓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晚飯後,全村老少就會集聚在村中祠堂或者廟宇,手持元宵歌本,對着元宵畫唱歌,當地人稱之為唱元宵歌(也叫唱船)。
正月十五晚上除了唱船、贊船、劃船等活動外,還要喝元宵酒、吃元宵羹——這是當晚的壓軸戲。
萬安村民唱船活動
上饒大人小孩滾龍燈
上饒元宵節的文化符号是“燈”。上饒燈的種類很多:高跷燈、橋燈、花船燈、蛙蚌燈。但最好看的是高跷燈、橋燈、花船燈、蛙蚌燈的組合演出。
元宵觀燈饒城是萬人空巷,因為“燈”與“丁”同音,“添燈”諧音成為“添丁”。
上饒孩子們也用“滾龍燈”來鬧元宵。滾龍燈一般都都在自家附近區域,小孩“滾龍燈”挨家挨戶都要去走一走,唱着自編的《龍燈歌》,這時東家就會給紅利孩子。
南豐元宵到 傩舞跳
每年元宵節裡,2000多名民間藝人參加“傩舞鬧元宵”活動。
一到元宵節,你就能遠遠聽見喜慶的鑼鼓敲得震天響,村裡的傩班正在跳傳統的“和合”舞,用古老的跳傩方式祝福村民新年吉祥如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和合”舞象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傳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富裕起來的農民更喜歡用傳統的跳傩來慶賀豐收,祈福納祥。
南豐傩舞
樂安傳承打船歌習俗
每到元宵節,樂安縣“打船歌”鬧元宵的習俗自唐代建村已來,流傳自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打船歌”活動從農曆正月十三晚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的淩晨,主要包括主唱、鑼鼓、和唱三個部分。“船歌”的主唱一般是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同時,設鑼鼓各一面伴奏,和唱則全村男女老少均參加。“打船歌”歌詞内容豐富,曲調具有船工号子特征,極具研究價值。
婺源闆龍燈十五鬧元宵
婺源闆龍燈又稱闆橋燈,全縣各大鄉鎮及自然山村每逢春節均有迎燈舞龍的習俗,遵循舊列,每年正月十三起燈,十五鬧元宵,十八圓燈。
在婺源還有另外的元宵習俗——擡閣。擡閣原稱“擡歌”,是中原安陽一帶敬孔子平息幹戈的高台歌舞。
婺源擡閣約從宋初開始傳承至今,是數名兒童扮演古裝戲劇人物立在四方形閣子上,由人擡着行走的一種民間娛樂形式。巡遊時,彩燈内點燃蠟燭,映襯着穿着鮮豔服裝兒童的生動面容,遠遠望去,似仙童下凡。
闆龍燈
小編祝願所有的好朋友元宵節快樂
一家人幸福安康!
資料來源:新華網江西頻道、江西網絡台綜合
編輯:黃珊 / 責編:周星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