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道德經第61章原文及感悟

道德經第61章原文及感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1:58:14

道德經第61章原文及感悟(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1

前言(必讀)

用現實中的例子,更容易意會“當其無”的意思。

人們在用電腦的時候,通常隻說“用電腦”,而不說用CPU、用主闆、用内存條等。

為什麼?因為電腦是一個整體,是有、有名;其中的CUP、主闆、内存條等,隻是這個整體的成員,是無、無名。

某人準備自己裝一台電腦,到電腦配件市場買回了CPU、内存條、主闆等。這時,CUP、内存條、主闆等是有、有名。

當組裝成一台電腦後,CUP、内存條、主闆等就變成了無、無名,而電腦是有、有名,有電腦可用。

用文言文描述如下:

用CPU、内存條、主闆組裝電腦,當其無,有電腦之用。

一、有與無的變化

(一)原文和釋文

【卅輻同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

三十根輻條共同組成一個輪子,輪子是有(有名),有新名分叫輪子。當輪子是無(無名),沒有輪子的名分時,則有馬車可用。這時,馬車是有(有名),有新名分叫馬車;同時,輪子是無(無名),沒有輪子的名分。

【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

把水和黏土攪和在一起制作器物,這時水和黏土都是有(有名),有新名分為水、有新名分為黏土。當水和黏土都是無(無名),沒有水和黏土的名分時,就有陶器可用。這時,陶器是有(有名),有新名分為陶器;同時,水和黏土是無(無名)。

【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

把木頭鑿成門窗,這時門窗是有(有名),有新名分為門窗。當門窗都是無(無名),沒有門窗的名分時,就有房子可用。這時,房子是有(有名),有新名分為房子;同時,門窗是無(無名)。

(二)釋讀

用一個例子理解,勝過用千言萬語解釋。

我們買車時買的是一個整體,不會說買發動機、買方向盤、買車輪等。也就是說,汽車是有(有名),有新名分叫汽車,而各個零部件是這個整體的成員,沒有新名分,是無(無名)。

我們知道,一家汽車企業通産隻生産發動機等主要零部件,其餘的多數零配件是委托另外廠家企業生産的。

假設某工廠是生産方向盤的,對于該工廠的産品而言,方向盤是有(有名),有新名分叫方向盤。當方向盤被送到汽車企業裝配成汽車後,方向盤就是無(無名),隻有汽車可用。包括汽車玻璃、儀表盤等其餘零配件都是這樣。

古代的馬車也是一樣的道理。用三十根輻條做成車轱辘,這時候車轱辘是有(有名)。當把車轱辘組裝成一輛馬車後,馬車是有(有名),有新名分,是一個整體。而車轱辘隻是這個整體的其中一個成員,是無(無名)。所以當車轱辘為無(無名)的時候,就是有車可用的時候。乘坐馬車的人會說我乘車,不會說乘車轱辘。

當我們用陶器裝東西時,不會說用水、用黏土裝東西。因為陶器是有(有名),水和黏土是無(無名)。

當我們買房子時,不會說買門買窗,因為房子是有(有名),門窗是無(無名)。

(三)辨析

* 卅(sà):三十。

* 毂:車輪子,車轱辘。

* 戶牖(yǒu):戶是門,牖是窗,合稱門窗。

* 埏:用水與黏土攪和。

* 埴:黏土,泥土。

* 鑿:穿木也。

道德經第61章原文及感悟(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2

二、有之與無之

(一)原文與釋文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所以,萬物變化為有(有名)、有新名分時,是萬物能發揮作用或有新作用的時候;當萬物變化為無(無名)、無名分時,是萬物已經或正在被使用。

(二)釋讀

什麼是無之以為用?所謂“無之”,就是從有變化到無、從有名變化到無名。即:有(有名)——無(無名)。

好比CPU、内存條、主闆等本身是有(有名),它們變成無(無名)的過程,是在組裝電腦的過程。當它們全部都變成無(無名)後,那它們就已經被使用在電腦中了。即無之以為用。

什麼是有之以為利?所謂“有之”,就是從無(無名)變化到有(有名)。即:無(無名)——有(有名)。

我在裝電腦之前,電腦本身是不存在的,是無(無名)。當CPU、内存條、主闆等組裝成一台電腦後,電腦就變為有(有名),是電腦有作用的時候了。即有之以為利。所謂利,就是能有好處、有作用,有新名分就有新作用。

(三)歸納總結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歸納總結本章。

萬物首先必須要存在、要有(有名),才能發揮作用。不存在的、沒有的東西,拿什麼用?第4章說:“道中而用之有。”即是此理。

東西被用掉了,就變為無(無名),原來的新名分變沒有了。好比CPU被用掉了,就沒有CPU這個名分了,隻有電腦,CPU隻是電腦這個整體中的一個成員,是無(無名)。

萬物有(有名)了,就能有新作用、能發揮新作用、能有利。好比電腦有了名分,就能發揮作用了,有利了。

天下萬物都是如此,不存在的東西不能用,沒有例外。

道德經第61章原文及感悟(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3

三、重要概念小結

這些概念和原理已經在前面章節論述過,這裡不再重複,隻簡單歸納小結。

(一)有無的概念和原理

(1)無就是無名,無新名分,是萬物的初始情況。

(2)有就是有名,有新名分,是萬物有新情況,也叫母體格式。

(3)“…無(無名)---有(有名)---無(無名)…”,這個過程能夠無限衍生和循環。

(二)整體的基本概念

一個整體是由若幹成員組成的:其中任何一個成員都是這個整體的一分子,是無(無名),無新名分;整體是有(有名),有新名分。

萬物都是一個整體形态,否則就不存在。

一個整體形态,本質是宇宙中的平衡穩定模式,萬物隻有進入這種形态,才能有穩定的屬性,有形、色、質等屬性,才能存在。

一個整體形态的理念是道最基礎的原理,所以《道德經》反複強調天得一以青、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道生一等等,從頭到尾都在說一。

因為如果沒有一個整體形态,萬物就不能存在,整個宇宙都不存在,就沒有道。

(本章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