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往

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1 18:09:01

《舊唐書》裡,白居易和元稹是合在一傳(列傳第一百一十六),所以這一節,我不想把這對好基友分開,更主要的是,想分開恐怕也不容易。

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往(白居易與元稹詩界的新風)1

白居易跟元稹的關系,比他跟劉禹錫的關系更鐵磁更密切,甚至到不可分割的地步。講白居易或許可以脫離元稹,講元稹要繞開白居易很難,除了他跟崔莺莺、薛濤、劉采春的戀情。事實上,薛濤跟白居易、劉禹錫也有不少唱和之作。

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往(白居易與元稹詩界的新風)2

韓愈和柳宗元倡導了古文運動,這是文章的革命;白居易和元稹倡導了新樂府運動,這是詩界的新風。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領袖,元稹是二号人物,元稹寫作新樂府詩比白居易更早,現存樂府詩4卷,50餘首。他們的詩派稱為“元白詩派”,核心人物還有李紳、張籍、王建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元白詩派”的主張,寫在白居易的《與元九書》。這封長信系統地論述了白居易的詩歌理論,是我國古典詩歌裡程碑式的著作。

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往(白居易與元稹詩界的新風)3

“元九”說明元稹排行第九,那白居易排行多少?“白二十二”,劉禹錫更誇張,“劉二十八”,都趕上半個“山本五十六”了(開玩笑的,山本五十六不是排行,是他老爸56歲得子,所以取了個古怪的名字)。

白居易還有一首《寄唐生》詩,裡面有四句話特别有名,闡述了他的主張。

“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

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但這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白居易主張文學要吟詠性情、愉悅心意,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産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于現實生活,反映時代的社會政治風貌。

所以我們也(曾)說,白居易和元稹是現實主義詩人。

第一次編《白氏長慶集》時,白居易53歲,他把自己的作品分為四類:諷喻、閑适、感傷、雜律,前三類皆古體,近體皆入第四類。

白居易自己最在意諷喻詩和閑适詩,前者有《新樂府》、《秦中吟》、《賣炭翁》等,體現詩人兼濟天下的思想,後者則體現他獨善其身的做法。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确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谕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适詩,獨善之義也”。

但人們最喜歡的,令他揚名四海的,似乎還是他感傷詩裡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二者的成功緣于“情”字。

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往(白居易與元稹詩界的新風)4

除《與元九書》外,元白詩派的主張,還寫在另一篇著名的文章——元稹的《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并序》。元稹受杜甫孫子之托,給杜甫寫墓志銘,并在銘前寫了很長的序,闡述了他和白居易共同的學術觀點。

這篇文章寫于元和年間,幾年後另一位重量級人物——韓愈寫了一首詩,詩中盛贊“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杜甫死後黯然,聲名不顯,正是這一文一詩,讓杜甫的聲名提升了一個檔次,讓世人進一步地認識了這位偉大的天才、人民的詩人。

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往(白居易與元稹詩界的新風)5

白居易自幼聰穎過人,但更重要是,讀書十分刻苦。他自己說,讀得口生瘡,手出繭,年紀輕輕,頭發花白。

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白居易以宣州鄉貢的身份進京考試,考中第四名進士。登第後,意氣風發的白居易寫下一句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這一年,白居易29歲。

這也說明那一榜一共錄取17人,即使有人因事未去,也差不多是這個數。

但其實,跟他同齡的劉禹錫,早7年就已經考中進士,而劉禹錫的同科進士柳宗元,比他倆還小一歲。不過相比劉、柳之後的坎坷,白居易之後的日子比二人順風順水多了。

與其他詩人不同,元稹15歲時以明兩經擢第,考取的是明經科而非進士科。

兩年後,31歲的白居易與24歲的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結下深厚友誼。

此後,“元白”并稱于世,詩名傳遍全國。

唐代科舉,禮部考完,要當官還得再參加吏部考試(如書判拔萃科、博學鴻詞科、平判入等科)。禮部考試類似高考和考研,吏部考試則是公務員考試,考上之前一般先去當幕僚,積攢經驗和人脈。

據說白居易每寫一首詩,都要念給老妪聽,聽不懂就再修改,直到都聽懂了才罷。這個故事說明了白居易的詩淺顯易懂。淺顯易懂是真,但我覺得這個故事的可信度不高,白居易哪裡随身帶着老奶奶,那個老奶奶還得是個半文盲。我相信這事白居易做過,但不是每一首。

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往(白居易與元稹詩界的新風)6

劉禹錫叫“詩豪”,他當得起這樣的名頭。白居易叫“詩魔”,這個有點奇怪,人家明明是名門正派,按道理叫他“詩神”差不多。不過後世把“詩神”的名号給了另一個大詩人——大名鼎鼎的東坡居士蘇轼。當然,白居易還有一個稱号叫“詩王”,這個倒是不錯,隻可惜不像“詩仙、詩聖、詩豪”,并非通行的叫法。

白居易現存詩文3600多篇,編成71卷的《白氏長慶集》,其中詩歌3000多首,為唐代詩人存世之最。之所以能“存世之最”,一方面是整理得早,生前元稹就幫他編撰詩文集(那時候已有2800來篇);另一方面是高産,以詩言志,再加上元稹、劉禹錫這幫頂級詩友的各種唱和,自然也就寫得多。

韓愈死時追贈戶部尚書,白居易更得意一些,活了75歲,以刑部尚書退休,死後追贈尚書右仆射。白居易生前還曾任太子少傅,這是從二品高官,所以史稱“白傅”或“白少傅”。

其實白居易本有機會當更有實權的大官,但李德裕不喜歡白居易,所以後來推了他弟弟白敏中當宰相,形成以白敏中為首的牛黨新勢力。

不過元稹跟李德裕關系倒是不錯,元稹也曾做到宰相,但這是與宦官妥協的結果,所以為時論所不值。元稹後出為同州、越州、鄂州刺史,最後死于武昌節度使任所。“牛李黨争”的事,持續了很長時間,下節還會再講。

白居易給自己選的墓地極好,就是自己晚年所鐘愛的洛陽香山。伊河從白園腳下流過,龍門石窟就在對面(其實白園那側的東山也有石窟,隻是相對較少),風景極佳。

白居易跟元稹那樣的關系,給元稹寫墓志銘,還收入元家六七十萬的潤筆費,一轉手,建設香山去了。當然,元家也不缺錢,白居易也是替老友布施。

白居易生前喜歡喝酒,号“醉吟先生”,現存3000多首詩中,有近800首跟飲酒有關,這個數字着實不小。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他墓前的土地一直都是濕漉漉的,從未幹過,因為都是拜谒者祭奠的酒。

白居易與元稹的交往(白居易與元稹詩界的新風)7

在日本,最知名的中國詩人不是李白、杜甫,而是白居易。白居易對日本文學的影響特别大,大概跟他詩風平易通俗有關。

今天去香山白園,可以看到一塊碑,日本人送的,上面用中文和日文寫着:“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你對日本之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吾輩永志不忘”。

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可以作為官方對他的定評。金代的元好問也有個評價,他說:“并州未是風流域,五百年中一樂天”,而在其《論詩三十首·其四》“一語天然萬古新”句下,元好問自注:“陶淵明,晉之白樂天”。

白居易年譜(附元稹年譜)

  • 772年(1歲),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鄭州新鄭,劉禹錫出生于浙江嘉興。
  • 773年(2歲),任鞏縣令的白居易祖父卒于長安,緊接着祖母病故。
  • 779年(8歲),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元稹出生于河南洛陽。
  • 780年(9歲),白居易父親白季庚由宋州司戶參軍改授徐州彭城縣縣令。
  • 781年(10歲),因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白季庚升任徐州别駕。為避徐州戰亂,他把家眷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在符離度過少年時光。
  • 786年(15歲),元稹八歲,元父去世。
  • 793年(22歲),元稹十五歲以明兩經擢第。
  • 799年(28歲),元稹初仕河中府。
  • 800年(29歲),唐德宗貞元十六年,白居易以高科考取進士,踏上了仕途。
  • 802年(31歲),貞元十八年,白居易、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均授秘書省校書郎。二人訂交,後詩壇“元白”齊名。
  • 806年(35歲),元和元年。罷(秘書省)校書郎。四月試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及第,授盩庢(周至)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元稹列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遺。
  • 807年(36歲),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
  • 808年(37歲),任左拾遺,迎取楊虞卿(楊汝士)從妹為妻。
  • 809年(38歲),元和四年,元稹任監察禦史。
  • 810年(39歲),改任京兆府戶部參軍。因觸犯宦官權貴,元稹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後曆通州司馬、虢州長史。
  • 811年(40歲),母親陳氏去世,離職丁憂,歸下邽。
  • 814年(43歲),回長安,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 815年(44歲),元和十年,貶谪江州司馬。次年作《琵琶行》。
  • 818年(47歲),弟弟白行簡至江州與白居易相聚。冬,被任命為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白行簡同行。
  • 819年(48歲),元和十四年,三月途中與元稹相遇于黃牛峽。到任忠州。忠州任職期間,白居易在城東山坡種花,命名為“東坡”。元稹任膳部員外郎。
  • 820年(49歲),夏,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冬,轉任主客郎中、知制诰。元稹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
  • 821年(50歲),長慶元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轉上柱國,又轉中書舍人。元稹亦遷中書舍人,充翰林院承旨。
  • 822年(51歲),上書論河北軍事,不被采用,于是請求到外地任職,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10月到任。元稹居相位三月,出為同州刺史、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
  • 824年(53歲),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秋天至洛陽,在洛陽履道裡購宅。杭州離任時,元稹讓白居易提交全部作品,編成《白氏長慶集》五十卷。
  • 825年(54歲),寶曆元年。被任命為蘇州刺史,5月到任,任内修山塘街。
  • 826年(55歲),因病去職,與劉禹錫相伴遊覽于揚州、楚州一帶。
  • 827年(56歲),大和元年,至長安任秘書監,配紫金魚袋,換穿三品以上紫色朝服。
  • 828年(57歲),轉任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
  • 829年(58歲),春,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分司,回洛陽履道裡。元稹為尚書左丞。
  • 830年(59歲),12月,任河南尹。晚年白居易多居洛陽履道裡第,與劉禹錫唱和,時常遊曆于龍門一帶。
  • 831年(60歲),唐文宗大和五年七月,元稹去世于武昌節度使任上,享年53歲,追贈尚書右仆射。
  • 832年(61歲),為元稹撰寫墓志銘,并将元家所給的潤筆六七十萬錢,悉數布施于洛陽香山寺。
  • 833年(62歲),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 835年(64歲),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辭不赴任,後改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仍留在洛陽。
  • 839年(68歲),10月,得風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為僧如滿弟子。
  • 841年(70歲),唐武宗會昌元年。罷太子少傅,停俸。
  • 842年(71歲),以刑部尚書緻仕,領取半俸。秋,劉禹錫去世于洛陽,享年71歲。
  • 844年(73歲),出錢開挖龍門一帶阻礙舟行的石灘。
  • 845年(74歲),白居易在履道裡第舉行“七老會”;夏,以“七老”加僧如滿、李元爽,繪成“九老圖”。
  • 846年(75歲),會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公曆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陽香山。

下期預告:白居易與元稹的感情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