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裡的表妹今年考大學。七月份的時候,省裡一所很不錯的财經學校的通知書寄到家裡,表妹特開心。
過了幾天,表妹回老家的時候,把考上财經大學的事情告訴了老家的親戚。親戚們自然是表示恭喜,偏偏有個三舅與衆人不同,硬生生地給表妹潑了盆冷水,說上大學沒用。據表妹跟我描述,當時三舅趾高氣揚地講他的“讀書無用論”:“我家大兒子,沒念過書,連初中都沒讀完就不上學了,現在怎麼樣?現在他可是咱家最能賺錢的人,那些當年讀書的人也得在他眼皮子底下打工!”
三舅的大兒子,我們都喊他青哥。青哥确實是個能幹的人,從十幾歲開始就跟着别人學養殖,後來成了村裡的養羊大戶,甚至形成了規模效益,辦起了養殖廠。
青哥的經曆也算是略帶傳奇色彩,現在卻被三舅拿來當作自己“讀書無用論”的例子,甚至用來“攻擊”剛考上大學的表妹。
表妹跟我說,她當場就把三舅駁了回去,還鬧得挺不開心,晚飯也沒在老家吃。
我聽了表妹的遭遇,很是感慨。沒想到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已經猖獗至此,連開開心心去上大學的人都會被這套莫名其妙的言論攻擊。
2
持“讀書無用論”的人一般有兩種觀點:一是說少年時讀書再辛苦,長大後也賺不了錢,讀書換不來金錢,所以讀書自然無用;還有一種是說從小寒燈苦讀多年,可很多學過的知識在後來的工作中都用不上,時間久了連自己也忘了小時候學過的東西,如此看來,讀書無用。
三舅舉他兒子青哥的例子,顯然就是想證明第一種讀書無用的觀點。這種論斷看似“證據充足”,讓人無法反駁。可細究起來,方知其短淺。
對于三舅的言論,我不置可否,但我一直好奇青哥自己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于是有次回老家,我特意和青哥坐在一起吃飯。
“青哥,你家的娃念到幾年級了?”我試探着從他的孩子問起。
“三年級,那小子腦子看起來不錯,就是還不知道用心讀書!”青哥笑着說道。
我繼續追問,直入正題:“腦子好的話,就算不讀書也沒關系吧,到時候讓他跟着你做生意,肯定比那些讀書考學曆的人還能賺錢呢!”
不想青哥聽了哈哈一笑,直接駁回了我的話:“那可不行啊,我總覺得我就吃了沒上學的虧,就是讀書不夠,所以現在格局不夠大,廠子發展到一個瓶頸就很難跨過去了。所以,我還是得讓他好好上學,視野寬了,思維就不一樣了。”
青哥的話給了我很大觸動,這也是反駁“讀書無用論”的最好觀點。
讀書多少,原本就不該和讀書人所獲得的經濟利益挂鈎,而應和其所擁有的視野、格局,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相關聯。
此外,還有一些自诩高學曆的人有着讓人啼笑皆非的觀點:認為自己讀書多年卻賺不來錢,一定是“讀書太多”害了自己,然後盲目羨慕身邊沒怎麼讀過書卻經商有成的人。可是,恕我直言,就算這些人放棄讀書、早早辍學打工,肯定也難有成就。
套句最近很流行的話:不是讀書無用,是你沒用。
3
我曾因工作原因認識了玲姐,玲姐堅持第二種讀書無用論,她覺得小時候學的知識長大後幾乎都用不上,所以認為小孩子不需要好好讀書,甚至不支持她的孩子背古詩詞。
“孩子那麼小,背過的詩也不懂,長大以後就忘了,實在是沒什麼用。”這是玲姐關于“讀書無用論”的一個經典言論。
可是很多東西,不是因為懂才要去背,恰恰是因為不懂才要背,背過,記在心裡,等到有一天去懂它。
不如講一點我自己的感受吧。
中學的時候背《滕王閣序》,初讀震驚,覺得王勃真乃神人,竟能寫出此等文章。那麼長的文章,無一句不上口,無一句不通情。
背過之後,又總覺得文中鋪排過多,很多地方未免太過誇張。尤其寫景,定然多是想象,亦非實景。尤其是那句“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說碧水與長天渾然成一色,飛鳥與晚霞共舞于空中,總覺這景象隻在畫中,人間哪能得見呢?
後來我去南昌讀大學,特意登上了修複後的滕王閣,站在滕王閣最高處,臨風而望,四處皆是高樓,隻有近處一汪水,清清淺淺,縱是染成霞光色,也難以長天融為一體。心下略有失望之感。
又想到在王勃所生年代,站于樓上,極目遠望,或許當真可見碧水映長空,無遮擋之物,無礙眼之景。隻是如今,無法得見罷了。如此一想,更覺怅然。
直到後來,我有一次在傍晚時分乘飛機,從Hanoi到Saigon,正坐在窗邊位置。初夏晴朗之日的傍晚,太陽還未落下,夕陽的餘光把天染成暖紅色,那紅色太絢爛,在天空中一層層暈染開來,甚至蔓延到了暮光之下的江水中。從飛機的窗口望下去,空氣清澈得透亮,可以直接看到映紅的江水和江上隐隐約約的船影,甚至還能零星看到江上飛鳥的輕盈模樣。
此時此景,我腦中突然就跳出了那個多年前背過的句子:“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碧水與長天渾然成一色,飛鳥與晚霞共舞于空中,眼前之景,不正是當年所想的畫中才有的景色嗎?
那一刻心情突然激動起來。這感覺就像是,好像那句詩是一個人,他跨越千年而來,跟我說:我一直在等你,我們已經認識多年,可是現在,你終于看到我了,終于懂我了。那是一種終于識得知己的欣喜,當真是一種跨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小時候背詩,雖然意思不盡然全懂,詩中之景之情也不盡然明白,但也應該背下去,隻當是認識了一個新朋友。這樣,等到将來有一天遇到詩中之景,就如同去兒時朋友那裡故地重遊一番;等到有一天遇到詩中之情,就好像與老朋友喝了杯酒,推杯換盞一飲一盡間,體會一番人間事。
一阕詞,就是一個故事。我們不妨把它們當成一個朋友。背過了,就認識了。再見時,就懂了。懂了之後,隻覺千秋萬代,人世百年,幾番輪回,都是一樣的悲歡離合。
與古人做一回心意相通的朋友,待閑來與他們喝一回酒,這就是讀詩背詞的意義所在吧,也是樂趣所在。
而這也是背詩、讀書的價值所在。我們背的每一句詩、讀的每一本書,即便後來記不真切了,也定然都會化為我們自身的素養,體現在我們的言談舉止和所思所想之間。小時候背過的詩、長大後讀過的書多了,我們的生命就容易變得豐盛和充實。
隻可惜很多時候,我們被這個浮躁的世界帶壞了,變得喜歡用一顆功利的心看待所有事情,包括讀書。越來越多的人覺得讀書換不來經濟利益,便是讀書無用;讀過的書都用不上,便是讀書無用。其實不是讀書無用,是我們功利心太重。
讀書,原本隻是一件最簡單的事情。
把讀書和功利主義區分開來,我們便不會再覺得讀書無用,也唯有如此,才能體會到書中文字帶給我們的感動,接受那些文字給予我們的點滴教化,從而成長為一個更好的人。
本文經授權出自《你敢不敢玩命去生活》,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