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周為什麼叫春秋和戰國

東周為什麼叫春秋和戰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21:57:57

周朝,是我國曆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也是各朝代中存在時間最長的王朝,

作為承接夏、商兩代,後繼秦漢的時代,

周朝成熟的官僚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禮樂制度對中國以後數千年的曆史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但是,周朝為什麼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而東周又為什麼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代呢?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一下~一

周朝為何劃分出“西周”和“東周”

東周為什麼叫春秋和戰國(何為春秋)1

我們所說的“春秋戰國”時代,實際上就是“東周”

周王室尚未滅亡,周朝又為何劃分出西周和東周呢?

這要從“周平王東遷”說起。

原本,周幽王因寵愛褒姒,廢黜了申後及申後之子——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為王後,褒姒之子姬伯服為太子,

但是申後的父親,也就是申國的國君申侯,咽不下這口氣,

随後就勾結犬戎攻進了西周都城鎬京,殺掉了周幽王(公元前770年),廢太子姬宜臼這才在申侯及魯國國君、許國國君擁戴下立為“王”,是為周平王。

據史料記載,姬宜臼繼位後無法再生活在狼藉一片的鎬京,于是将都城遷到了洛邑,史稱“平王東遷”。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洛邑在鎬京東部,故稱為“東周”;而王都在鎬京的一段時期,就被後人稱為“西周”

其實這也不僅僅是地理因素,實際上周平王東遷的時候,把祭祀“禮器”丢失了,

這意味着從此以後,周王室喪失了聲望,民衆覺得這是周王室被“上天”抛棄了(為什麼祭祀禮器這麼重要?)

遷都這樣的大事,往往都與穩定政權息息相關,

當時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周平王,也有一些貴族沒有随他遷移,于是虢國的國君虢公翰等人擁立了周幽王的弟弟餘臣即位為王,稱為“攜王”,來抵制周平王。

這時的周朝,實際上是二王并立的局面,

從這個角度來說,西周和東周的政權,實質上已經是不同的兩個政權了,

東遷後的周王室,從實力上來說,已降為一個諸侯國規模,還是弱小的那種,

在政治上,已經不是周王室的天下了。

因此,東周并不是西周的繼續,而是跨入另一個時代,平王東遷,是這一時代的開始。

那麼,東周又為何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呢?

什麼是“春秋”,什麼是“戰國”

“春秋”和“戰國”這兩個時代名稱的由來,卻比較特殊,它們是由《春秋》《戰國策》這兩本書而得名的。

東周為什麼叫春秋和戰國(何為春秋)2

先說說“春秋”。

我們現在見到的《春秋》,是孔子整理的魯國史書,

但其實在最早的時候,“春秋”隻是一個普通的名詞,泛指各國史書。

先秦時期有兩種史官,一是太史(即“右史”),執簡冊文書以記事;一是更古老的瞽矇(即“左史”),憑背誦口傳以記言。

瞽矇記言,他們傳誦的曆史經後人記錄下來,叫做“語”

比如先秦古籍《國語》,(什麼是“史不失書,矇不失誦”?)

而太史記事,一年四季所作之事都書于簡牍,但又不能用春夏秋冬四字來作為書名,

于是選了“春”“秋”二字,實際上已經包括了“夏”和“冬”,所書便叫做“春秋”

由于年代久遠,各國的史書早就亡佚了,

唯獨魯國的《春秋》因為被孔子收錄在教授弟子的“六經”之中,才得以保存。

就先秦古籍來說,《春秋》這本書最具時代色彩

雖說這是一本史書,且是一本“提綱式”史書,結構簡單得僅用“何年、何月、何日、何地、何人、發生何事”來記事,沒有具體的描述,畫面全憑想象,

但是,從作者用詞上來看,比如對戰争的描述用“伐、侵、襲、克、滅、取、殲、追”等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卻暗藏着作者本身的是非觀點和思想傾向,

實際上,《春秋》體現的正是“尊王”的正統思想

因此,後世用“春秋”二字代表了一個時代。

東周為什麼叫春秋和戰國(何為春秋)3

再說說“戰國”。

同“春秋”一樣,起初“戰國”二字也很普通,隻用來指當時參加連年戰争的強國,

如《尉缭子》說:“今戰國相攻,大伐有德。”

而且,在西漢早期,這兩個字依然沒有什麼特殊含義,直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訂《戰國策》之後,“戰國”二字才有了時代意義。

要說《戰國策》這本書為什麼能代表那個時代,

這本書記載的主要是遊說之士進行的策略活動。

如果說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由于是編年體,而且是将同一時間内各國曆史混在一起記錄,讀起來吃力,

那麼《戰國策》則更讓人頭疼,因為它叙事不記年月,文章片片斷斷,有種“無處”安放的感覺。

這本書表達的思想,在當時來說是很激進的,

大概就是不管你用什麼手段策略,也不管你是不是僭越了“禮樂”,隻要你成功了,你就是值得稱贊的,顯然,在各國争強的時代,最喜歡這種思想。

總之,《戰國策》強調的是計策謀略的運用,

體現的正是“禮樂崩壞”這一狀況與“春秋”有着鮮明的對比。

那麼,“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的分界線在哪裡?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

東周為什麼叫春秋和戰國(何為春秋)4

一般來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後,就進入東周時代,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這是起點;

而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共曆時550年的春秋戰國時代結束,這是終點。

可是,“春秋”和“戰國”之交發生在哪一年?

這沒有統一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兩種劃分法:

1.在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6年,這是以周王室變故為劃分(具體請看:日益衰微的周王室,實在是有苦難言)

2.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周王承認晉國的三大貴族為諸侯,以往諸侯國的格局,是一種新現象,《資治通鑒》便是以此為分界。

但是,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并不能明确劃分,這是曆史發展的一個過程,

并且,客觀上來說,東周時期即使周王室日漸衰弱,但仍是“天下共主”,周天子的權威即使到了戰國時期也起着作用,

各諸侯國發展情況也不同,制度也不同,絕對以某一年來劃分其實是不合理的

總體來說,

西周時期,周王室的地位是淩駕于諸侯國之上的,諸侯隻是附屬于周朝的地方政權;

春秋時期,由于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土地縮小,實力銳減,影響力日漸衰微,此後又形成了諸侯強國争霸的局面,周王室隻是一個名存實亡的共主;

戰國時期,晉國一分為三,姜姓齊國被田姓所替代,如果說春秋時期各國“争霸”,那麼戰國時期則是一個尋求統一的“兼并”過程

但無論是西周、還是東周,仍舊包含于周朝,西周曆時250餘年,春秋、戰國共曆時約550年,這就是所謂周朝為近800年的曆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