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美伊戰争對伊朗的影響

美伊戰争對伊朗的影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2:13:48

1月3日淩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無人機加“地獄火”火箭彈,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特種部隊“聖城旅”前旅長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國定點清除。消息傳來,舉世震動。

美伊戰争對伊朗的影響(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千年之争決定了伊朗崛起困難重重)1


美伊戰争對伊朗的影響(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千年之争決定了伊朗崛起困難重重)2


大家都知道伊朗和美國是老冤家,伊朗被美國看作“邪惡軸心”。其實伊朗和美國交惡也就四十年,而伊朗的什葉派和遜尼派作為對頭已有千年之久。

什葉派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其名稱源自“阿裡黨人”, "什葉",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黨人"、"派别"“支持者”。

阿裡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其父曾收留失去雙親的穆罕默德。阿裡自幼跟随穆罕默德傳教,他聰明好學,學識淵博,武藝高強。在戰鬥中殺敵最多,戰功卓著。阿裡的寶劍被稱為“脊柱劍”,劍身上刻着一句名句:除脊柱劍外無寶劍,除阿裡外無豪傑。


美伊戰争對伊朗的影響(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千年之争決定了伊朗崛起困難重重)3


阿裡為人慷慨豪放,生活簡樸,是先知家屬哈希姆家族和聖門弟子中最完美的人。因此,早在先知時代,阿裡周圍就團結了一批喜愛和崇拜他的聖門弟子,阿裡的這些支持者就被稱為“阿裡黨人”。

公元632年,先知默罕默德逝世。默罕默德沒有兒子,加上先知默罕默德在歸真之前,并沒有明确指定繼承人,因此在他死後誰來當繼承人(哈裡發)引起了分歧。

當時的候選人主要是艾蔔·伯克爾和阿裡之争,艾蔔·伯克爾是默罕默德的嶽父,是早期入教的聖門弟子年齡最大的。阿裡則是默罕默德的女婿,當時才31歲。

“阿裡黨人”強烈主張世襲原則,認為作為先知堂弟和女婿的阿裡(當時已有兩個兒子)是唯一符合這一原則的人。

而另一派則主張由穆斯林公社推舉有資曆、威望的人擔任哈裡發。

盡管阿裡很優秀,但由于部落權力之争、阿拉伯尊老傳統等原因,阿裡落選了。

在各首領出席的"塞基法會議"上,年高德劭的傳統部落代表艾蔔·伯克爾被推選為第一任哈裡發。直到二十多年後,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遇刺身亡,阿裡才當選為第四任哈裡發。

阿裡上台遭到了伍麥葉家族和他的政敵強烈反對,由此爆發了穆斯林内部三次大戰:駱駝之戰、隋芬之戰和拿赫魯宛之戰。阿裡雖都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在政治上失利。他在軍事上取得勝利的情況下,接受了政敵穆阿維葉提出的以《古蘭經》作裁決的建議。經過仲裁,阿裡遭到罷免,阿裡憤然帶衆出走伊拉克。

美伊戰争對伊朗的影響(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千年之争決定了伊朗崛起困難重重)4


661年,阿裡被哈瓦利吉派信徒殺害,其子哈桑雖當選“哈裡發”,但在伍麥葉家族的強勢人物穆阿維葉的逼迫下讓位,穆阿維葉在大馬士革建立伍麥葉王朝(白衣大食)。

穆阿維葉上台後,對阿裡黨進行殘酷鎮壓和迫害。680年,先知的外孫,阿裡的次子侯賽因公然率衆反抗伍麥葉王朝,在卡爾巴拉之戰中殉難。卡爾巴拉慘案讓喜愛、支持、同情先知家屬的人激增,從而形成了穆斯林中的少數派——什葉派。卡爾巴拉慘案也是什葉派悲情主義情節的起點。

美伊戰争對伊朗的影響(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千年之争決定了伊朗崛起困難重重)5

什葉派在聖城卡爾巴拉進行朝拜活動


什葉派最大的特點是突出阿裡的地位,認為隻有出身哈希姆家族(聖族)的阿裡和他的後代才是合法繼承人,這也是什葉派和遜尼派沖突的根本原因。

伊朗和伊拉克是什葉派最集中、人數最多的國家。什葉派雖然在全球穆斯林中屬于少數派,但由于什葉派國家鼓勵生育政策,據2018年的統計,中東地區什葉派人口已近1.45億,超出了本地區遜尼派兩千多萬。

與什葉派針鋒相對的就是“遜尼派”,或稱為“遜奈與大衆派”,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正統派,全世界近90%的穆斯林都屬于該派。

750年,穆罕默德的叔父阿巴斯的後裔借助什葉派的力量推翻了伍麥葉王朝。但阿巴斯王朝(黑衣大食)建立後,因懾于該派影響的擴大,而對其采取了各種迫害、壓制、瓦解措施,引起内部進一步分化。

在六個世紀裡,什葉派一直受到遜尼派的壓制和迫害,生活在苦難當中。

什葉派的一大轉機,是1258年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旭烈兀攻占了巴格達,處死了最後一任阿巴斯王朝的哈裡發。遜尼主流派幾遭滅頂之災,長期受到壓制的什葉派才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後來旭烈兀接受元朝的冊封,建立伊利汗國,其主要謀士就來自什葉派,從此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在伊朗紮根。

1502年,庫爾德族的薩法維家族在伊朗建立薩法維王朝。為了和奧斯曼帝國分庭抗禮,薩法維帝國的開國君主伊斯瑪儀一世宣布十二伊瑪目派為國教,确立了什葉派主導伊朗的事實。同時推動了什葉派在伊朗文化圈和舊有的領地進行擴展,逐漸形成了今天什葉派在波斯灣極盛的局面。

1925年巴列維王朝成立後,開始進行了西化運動,第二任國王禮薩·巴列維實行親美政策,随着"自由化"和"世俗化"的政策的推行,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湧入,使伊朗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沖擊,引發了教士階層的強烈不滿。

美伊戰争對伊朗的影響(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千年之争決定了伊朗崛起困難重重)6

巴列維王國國王和王後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4月1日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成為國家最高領袖。10月爆發了“伊朗人質危機”,美國從此和伊朗斷交,兩國開始交惡。

掌權後的霍梅尼開始向全球輸出“伊斯蘭革命”,他視遜尼派掌權的海灣君主政體為“非法政權”,号召各國的什葉派起來反抗。霍梅尼此舉,引發了海灣君主制國家的恐慌。他們一方面成立海灣合作委員會,聯合自保,另一方面鼓動薩達姆掌權的伊拉克和伊朗開戰。

伊斯蘭革命剛勝利的伊朗就被拖入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争”,伊朗在戰争當中的死傷人數高達450,000-950,000人,經濟損失高達3000億美元,即便如此,霍梅尼也沒有實現推翻薩達姆政權的願望。

美伊戰争對伊朗的影響(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千年之争決定了伊朗崛起困難重重)7

兩伊戰争


霍梅尼沒有實現的願望,他的“敵人”美國人替他實現了。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争,推翻了薩達姆長達二十多年的統治。

伊朗成為伊拉克戰争的最大受益者,最強對手不複存在,什葉派第一次開始在伊拉克執政,同屬于什葉派的伊朗對伊拉克的政局産生了巨大影響。伊朗開始在中東,尤其是在海灣地區謀求霸權,一個伊朗▬伊拉克▬叙利亞▬黎巴嫩真主黨形成的“什葉派新月”開始崛起。

美伊戰争對伊朗的影響(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千年之争決定了伊朗崛起困難重重)8


“什葉派新月”的崛起必然引起美國、以色列和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不安,美國一方面謀求武裝推翻叙利亞阿薩德政權,一方面也加大了對伊朗經濟制裁的力度。早在2017年,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就說:“在中東,哪裡有麻煩,哪裡就有伊朗”,“必須遏制伊朗按照真主黨模式再造親伊武裝”。

千百年來,什葉派一直處于逆境當中,而這也加深了什葉派的宗教信念和凝聚力。相信這次暗殺事件,隻會讓伊朗人民和什葉派更為團結,至于他們會做出什麼報複行動,我們拭目以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