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族譜宗譜

族譜宗譜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21 07:32:53

族譜宗譜?家譜是家族志,也是民族史,更是一個時代發達昌盛、和諧穩定的象征;它溝通了後代子孫和祖先的心靈世界,也傳承了民族優良的文化品性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隻要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家譜仍然不失為家族的傳家寶和國家民族的瑰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族譜宗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族譜宗譜(家譜是家族志也是民族史)1

族譜宗譜

家譜是家族志,也是民族史,更是一個時代發達昌盛、和諧穩定的象征;它溝通了後代子孫和祖先的心靈世界,也傳承了民族優良的文化品性。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隻要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家譜仍然不失為家族的傳家寶和國家民族的瑰寶。

家譜,又稱宗譜、族譜、家傳、家牒,是血親群體内部傳承的家族世系和祖先事迹的文化圖籍。家譜不僅僅解釋了我們從哪來的血緣譜系,還記載了家族的自治規範和各類重大事項。

無論是高居廟堂,還是伏身草野,人類都有尋根問祖的情結,很多家族甚至不惜重本,曆時數代,上追下讨,力求譜系的真實性、完整性、權威性。

家譜從來都不是一個家族的微觀叙事和獨立書寫,而是一個民族和時代的心靈律動和文化載體。

第一,家譜是最權威的身份證明。

今天很多家譜開篇都會引用一句話:“譜諜,身之根本也。”對内而言,譜牒是關于一個人的身份證明,是解決個體存在及其與族群、社會關系的最重要憑證;對外而言,家譜是國家進行戶籍管理、人口統計、遷徙移民的最重要依據。

在古代科舉考試和人才選拔中,一般有兩個程序:遞交家狀;填遞親供,其原始記錄都載于家譜中并且不得與提交官府的文本沖突。

所謂家狀,就是考生的個人和家庭情況。如明代考中進士,官方就會搜集、保留“進士家狀”,上列進士籍貫、字、年齡、生辰,曾祖、祖、父的名字及其官職,母親的姓氏,封贈情況,祖父母、父母健在情況,兄弟名字及其官職,婚姻狀況,某省鄉試第幾名,會試第幾名等等。由于“進士家狀”對進士本人及家庭狀況均有詳細記載,因而可以說是該科進士最原始的傳記資料。

所謂“親供”,是中榜的考生填寫的身份證明。根據清代學者俞樾的記載,清代讀書人一旦中舉,就必須親自填寫自己的年齡、相貌以及祖宗三代的姓名情況遞交學政官員并呈轉禮部備案。人才選拔方面,魏明帝時期出現了著名的“方司格”,由地方官将當地大姓巨族按照門第進行排列選官,而證明門第的最重要憑證就是譜牒。後來魏收修史,故意貶低他人門第、功勳,被斥為“穢史”,引發衆怒。皇帝隻好下令,各家出具家族譜牒,魏收據此載入史籍,不得妄行删改。

第二,家譜是最重要的史志補充。

古人将家譜-方志-國史視為曆史的三大支柱。家譜是國家正史和地方志的最重要補充,在曆史、人口、民俗、社會、經濟等領域的獨特功能無可替代。

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論證三者的關系是:如果家譜信而有據,就可補充州縣地方志的缺漏;如果地方志信而有據,就可補充國史的缺漏。文天祥直接将家譜與國史并列,認為家譜的編撰、修訂、傳承和國史具有一緻性。有了家譜,才能辨明親屬尊卑,親戚遠近;有了國史,才能研究時代興替,王朝盛衰。所以,國家必須要修國史,而家庭更不能沒有家譜。第三,家譜是最直觀的人文情志。

家譜全方位記載了家族内部的世系嬗遞和精神傳承,對地方重大的曆史事件亦多有詳細叙錄,對于先祖的優秀事迹更不乏深情贊述,是家族和地方社會人文情志的經典再現。

可以說,家譜修撰的規則本身就是一種人文價值的體現。比如自古以來,中國有四大姓隻能有一本宗譜,全天下子孫的所有字輩必須統一,這就是所謂的“通天譜”。這四大姓分别是孔、孟、曾、顔。這種行為既代表了對孔丘、孟轲、曾參、顔回四大聖賢的極度禮敬,也确保了家族血統的高度精準,更保障了家族世系的整齊劃一。

正是基于上述三大原因,中古以來,各大家族高度重視家譜修纂事物,以至于出現三代不修譜即為不孝的道德判斷。

家譜是家族志,也是民族史,更是一個時代發達昌盛、和諧穩定的象征;它溝通了後代子孫和祖先的心靈世界,也傳承了民族優良的文化品性。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隻要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家譜仍然不失為家族的傳家寶和國家民族的瑰寶。

(作者系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不動産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 陳冬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