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第三實驗小學課外閱讀指導

第三實驗小學課外閱讀指導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11:02:50

第三實驗小學課外閱讀指導(海韻教育談新時代)1

  《語文課程标準》指出:“閱讀是搜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小學語文課本中不乏文質兼美的文章,學生通過閱讀和鑒賞,品味語言藝術,體驗豐富情感,激發審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内容,從而提高閱讀實效性,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高度重視閱讀教學,合理引導學生,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并積極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和原因分析

  随着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語文教研活動中就有不少教師發出“自己感覺語文課越來越不會上了”的感慨,實際上這種聲音大多都是授課教師針對閱讀教學如何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探尋閱讀有效策略而言的。

  閱讀教學中,教師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探尋有效閱讀策略、發揮閱讀指導功能,是上好閱讀課的關鍵所在。教師在語文課教學中閱讀指導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沒有找到閱讀的有效策略,導緻對閱讀教學的整體目标和課時目标把握不準;對學生課外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指導不夠;給予學生課外閱讀問題的時效性和指向不明;對教材、學材和課标中課外閱讀的理念挖掘不深。而學生課外閱讀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不會選擇課外書,漫無目的;二是學生對課外讀物不感興趣,非常被動,不願動筆,不願動腦,不善積累;三是對課外閱讀内容讀得速度慢、質量低,收效甚微;四是課外閱讀的方式單一,容易産生疲倦感;五是學校課時任務重,容易忽略課外閱讀。

  針對上述問題,怎樣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這個“1”,探尋課外閱讀有效策略這個“n”?成為教師提升閱讀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二、“1 n”課外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1 線上自主選擇單篇文章分享”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師要在低年段拼音學習結束、教學新的生字一段時間後,開始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帶拼音的單篇文章,進行課外閱讀分享;對中高年段學生,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有教育意義的單篇文章和同伴進行分享,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如,教師每天晚上規定學生看20分鐘的課外書,要求看完以後主動給爸爸媽媽講述大概内容,有時可以和父母一起共讀一本書。為了更好地檢測學生的讀書效果,鼓勵每一名學生,帶動全班學生主動讀書,學生可以在QQ群每天晚上分享自己喜歡的短文,教師随機抽查并針對讀書情況進行點評。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教師要以鼓勵為主。最初,學生參與讀書分享人數較少,随着對閱讀内容體會的深入,參與的學生會越來越多,最後會變成全班學生的讀書分享活動。又比如,每到周日晚上七點到八點,教師可以統一在群裡組織開展讀書分享活動。第一次由教師主持,後續為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每周可讓學生自主報名當主持人,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主持人由最初的一兩個到後來的人數劇增,由最初的唯唯諾諾到後來的流利自如,甚至風趣幽默,這無不是線上讀書分享給學生帶來的收獲。

  在每一次的分享活動中,教師一定要認真仔細地點評,從讀準字音、熟練朗讀、情感把握等方面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與幫助,學生既提高了自主選擇單篇文章的能力,又體驗到了閱讀分享的快樂。

  (二)“1 線上同一篇文章讀書分享”

  為了更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師必須嘗試讓學生在線上分享同一篇文章。即每周選擇兩個晚上,群内學生朗讀同一篇文章,教師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剛開始,部分學生隻能評價字音的對錯,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多數學生評價同學讀的文章時,能和自己做比較,找出好在哪裡,不足在哪裡,不僅僅局限于字音,還可以上升到文章情感等諸多方面。同時,每周日晚上群内分享,教師、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家長由最初的不知所措,到後來的得心應手;由最初的不感興趣,到後來的迫不及待;由最初的聽衆或旁觀者,到最後成為閱讀的受益者和孩子的指導者。此後,閱讀展示活動可以由家長志願者負責整理、編輯,留作素材,這些過程性的閱讀資料是閱讀探究路上最好的财富。

  (三)“1 線下個人讀整本書分享”

  學生經過線上讀書分享,逐漸會對課外閱讀産生濃厚興趣,為了能有效推進線上、線下課外閱讀的效果,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線下讀書分享活動。

  1.課前分享閱讀内容

  為了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每節語文課前,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短篇文章的分享,簡單說說自己在讀書過程中應該考慮閱讀哪些方面;同時在分享期間,要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暢談聽後的感受。這樣不僅能激勵學生積極參加讀書活動,有效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技巧,還能進一步培養學生聽、說、評的閱讀能力。

  2.課中分享閱讀心得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他們一邊讀書一邊勾畫甚至做批注。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從簡單的字詞勾畫入手,引導學生讀書,一本書讀完後,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分享,學會分清主次,學會流利表達,學會快速浏覽。學生真正理解了整本書的主旨後,再通過細讀每一篇章節,逐字逐句逐篇有感情地朗讀,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後,學生會對分享整本書的心得比較感興趣,就會達到閱讀的預期效果。

  3.營造親子讀書氛圍

  “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讀書的種子。”為培養這顆讀書的種子,部編版教材把“課外閱讀鍊接”也編進教材,納入課程。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營造濃郁的家庭學習氛圍,提高家長對親子閱讀的理解和認識,可以舉行由教師發起的“親子悅讀沙龍”等分享活動,使家長進一步感受到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能豐富自己的閱讀指導經驗。在親子閱讀分享活動中,一位孩子的媽媽這樣說:“參加親子讀書活動以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注意力也更為集中,文明禮貌和社交禮儀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還有一位家長把孩子平時的讀書視頻進行了編輯與整理,然後分享在班級群裡,她興奮地表示,每天和孩子一起背誦古詩、一起閱讀是她最快樂的時光。

  4.創新閱讀評價方式

  為了使讀書分享活動發揮更好的作用,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對課外閱讀活動進行必要的創新。一是根據閱讀内容創編課本劇,在讀書活動中集中展示,并引領所在年級學生喜歡上閱讀,并邀請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對活動進行點評。二是舉行讀書卡制作比賽——評估學生的讀書、理解、運用能力。三是開展圓桌讀書會——觀察學生讀書積累的效果,培養學生臨場發揮的能力,引導學生做到學以緻用,從而檢測讀書效果;統計參與的人數與次數,評估是否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四是開展“我愛讀書”彙報表演——針對學生讀書的成果展示,比如故事演講等,聘請學校閱讀課教師做專業性的評價與引導;階段評估閱讀興趣如何,參與人數多少?以手抄報、課本劇、創編故事、書寫感受彙集成冊等方式檢閱閱讀成果。五是開展線上比賽——讀書擂台賽,可請評委現場點評,對學生在讀書擂台賽中的閱讀表現進行指導、點評;通過學生填寫線上問卷,及時了解學生是否喜歡閱讀,并随時跟進調整比賽。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創新閱讀為學生帶來了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得他們積極主動地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同時,學生也逐漸認識到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将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變成一種自覺行動,從“要我讀”轉變為“我要讀”,從學習任務變成興趣愛好,愛閱讀,樂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