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钰芸)中秋前夕,為什麼上海人總喜歡去南京路排隊買月餅?吃大閘蟹喝黃酒,為何必推王寶和?滬上最早的正宗京幫烤鴨是哪家,煲老鴨湯又有哪些訣竅?日前,“與名家對話——南京路步行街讀書分享會”首場活動拉開帷幕,海派作家沈嘉祿,《愛情神話》滬語指導錢小昆做客現場,與讀者分享南京路上的中秋美食文化。
臨近中秋,月餅自然是繞不開的話題。沈嘉祿回憶說,一直覺得小時候吃過的蘇式小百果、小苔條味道最好。長大後,吃到杏花樓的上等五仁、新雅的玫瑰細沙和三陽的苔條月餅後,方知天外有天,小街南貨店裡酥皮斑駁的小月餅不能望其項背。
在錢小昆的記憶裡,兒時中秋訪客“終極”禮物必是杏花樓。他最愛杏花樓的豆沙月餅,因為那時唯有這款因為油脂豐富,用刀切出的橫截面是飒飒平的,吃起來更是軟糯轫滑。月餅吃完後,好看的嫦娥鐵盒還會被長輩“二次利用”變身收納盒,幾乎每戶都有一隻。
秋風起,蟹腳癢,秋天吃蟹是上海人的心頭好。沈嘉祿表示,吃大閘蟹在舊上海,已成一時之風,老吃客扳蟹腳,首選王寶和,因為這裡的大閘蟹和黃酒都是上乘的,這一傳統延續至今。但很少有人知道,百餘年前,王寶和隻賣黃酒,但由于食客歡喜,其順勢做起了大閘蟹生意,由于品質過硬,便“一發不可收拾”,被譽為“酒祖宗、蟹大王”,衆人無不買賬。
“吃蟹不但要蟹本身好,蘸料更是極為講究。比如王寶和的醋裡放的不是一般的白糖,而是冰糖,這樣吃起來更鮮口。”但在錢小昆的心中,最美味的當屬家傳秘方,“我外婆是鎮江人,也是鎮揚幫的民間傳人,在她的方子裡,有上好的花雕、冰糖、生抽,但精髓是純手工鎮江醋,方能把大閘蟹肉的細膩和豐富提煉出來。”
鴨子,也是中秋餐桌上的必備美食。好吃的鴨子千千萬,但烤鴨、醬鴨、老鴨湯卻得到了許多上海人的偏愛。沈嘉祿介紹說:“上海最早經營北京烤鴨的是燕雲樓,選用山東産的填鴨,個頭碩大,光鴨坯就足有3公斤,在上海掀起了一陣品嘗烤鴨的潮流,相傳梅蘭芳、俞振飛等各界知名人士經常光顧,生意極為紅火,有着‘欲嘗烤鴨香,必到燕雲樓’的說法。”
錢小昆對煲老鴨湯頗有心得,“挑上一隻綠頭老公鴨,配上芋艿、扁尖、火腿,煲成一鍋老鴨湯,要選用砂鍋慢煲,這樣才能在肉質酥嫩的同時,更熬出鴨骨裡的鮮味。火腿、扁尖這些配料的選擇也很有講究,我喜歡去三陽南貨店選購,不但可以選部位,還能現場看着師父斬,手起刀落非常精準,濃郁肉香撲鼻而來。”
兩個小時的讀書會,堪稱一場“食色味”俱全的名家對話盛宴,現場讀者座無虛席、大呼過瘾。
近年來,南京路步行街從未停止不斷創新的步伐。為讓街區概念更加豐富,其陸續推出了如電競、瑜伽、多元藝術等一系列主題ip活動。此次讀書分享會,是南京路打造“遇見美好”系列活動,深挖海派文化魅力的又一重要探索。
南京路步行街企業聯合會會長、新世界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湧表示,“打造讀書分享會的目的,不僅僅一本好書的賞讀、一次時令美食的盤點、一片曆史街區的回顧……百餘年間,南京路上湧動過無數的璀璨瞬間,我們希望通過名家與大衆之間,以南京路為圓心,輻射出文學、美食、影視、風俗、曆史等話題,進行一次次文化交流和碰撞,讓大家更加深入了解這條承載了這座城市的曆史文脈和鄉愁記憶的商業街,多元化呈現南京路的人文藝術氛圍,使之成為多種文化彙聚的流動盛宴,确立南京路‘中華商業第一街’的海派文化地位。”
據悉,未來南京路将持續舉辦讀書分享會,邀請更多上海知名人士彙聚于此訪談互動,在輕松、诙諧、有知識内涵的氛圍裡,全面、立體地展現南京路的人文底蘊、曆史文脈、街區魅力,塑造南京路步行街“有曆史,有傳承,有底蘊”的海派人文新形象,形成文化新高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