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田
媒體|美妝财經
近日,一則華熙生物發布公告引發了熱議
于2022年7月29日向韓國生物制藥公司美得妥(Medytox)發出律師函,要求終止/撤銷/解除二者之間圍繞肉毒素(Botox)達成的合作協議。
原因是,2022年6月,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廳撤銷了Medytox公司生産的A型肉毒素Meditoxin的批準文号,而該産品正是華熙生物拟與Medytox合作的主要産品之一。
這意味着,憾失百億肉毒素市場。
雖然據華熙生物官方自稱:“合資公司沒有從Medytox進過産品進行銷售,所以這對公司是沒有影響的”。
但不可置否的是,華熙生物自2015年起開始布局的“肉毒素”(主要用于瘦臉針等醫美産品)生意一朝夢碎。長遠來看,如果華熙生物在肉毒素領域一蹶不振or不能及時跟上同領域競争者的腳步,這種業務版圖上的缺陷也将會給公司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受此消息影響,近一周華熙生物股價震蕩下跌,報收148.94元/股,總市值僅716.5億元。
一、痛失百億肉毒素市場,趙燕的焦慮提到華熙生物,一定離不開“玻尿酸第一股”、“玻尿酸鼻祖”的title,華熙生物的崛起之路上一定離不開玻尿酸生産規模化的實現。2011年,在“玻尿酸産業化第一人”郭學平的帶領下,華熙生物的科研團隊在全球率先實現了“酶切法”。(酶切法一方面可以事玻尿酸的降解周期縮短到幾個小時,大幅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自由控制玻尿酸分子量的大小,極大地擴展了玻尿酸的應用空間。)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華熙生物占據了2020年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場份額的43%,連續14年蟬聯全球玻尿酸原料龍頭。目前,華熙生物旗下四大品牌“潤百顔”、“誇迪”、“米蓓爾”以及“BM肌活”均獲得較大的商業成功。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為功能性護膚品,營收占比同比2021年(62.07%)增長超過75%,其次為原料産品,同比2021年(21.46%)增長也超過10%。
上述四大品牌也支撐起了華熙生物的品牌矩陣,各大品牌又憑借大單品帶動品牌的路徑向更多産品系列擴展;國民品牌建設頗具成效,“618”期間四大品牌均取得好成績。
通過持續不斷的科研創新能力推動産品的市場轉換和盈利能力,而後盈利反哺企業的科研創新,借助二者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圈,華熙生物順勢一躍成為國内玻尿酸行業的龍頭老大。
然而随着醫美健康賽道的大熱,上市的醫美相關概念股也越來越多,與前兩年相比,華熙生物去年的業績增長明顯放緩。
數據顯示,2020年度華熙生物營業收入為26.33億元,同比增長39.63%;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為5.68億元,僅增長0.13%。簡言之,華熙生物已經面臨增收不增利的瓶頸,淨利潤被激增的銷售費用吞噬。2020年,華熙生物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10.84%至10.99億元,銷售費用率達到41.7%,其中廣告宣傳費用1.25億元,線上推廣服務費4.93億元。
财報顯示,華熙生物2021年醫療終端業務的營收規模為7億元,同比增長21.54%,占總營收的14.15%。盡管華熙生物的醫療終端産品有82.05%的毛利率,但是營收貢獻度着實有限。
1966年出生的趙燕是标準的學霸,高考考入華中師範大學的生物系。之後她又選擇出國拓寬視野,學習工商管理,擁有生物學高材生 工商管理碩士的頭銜,趙燕選擇了投身商海。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山東生物醫藥研究所的郭學平博士和一衆科學家,然後開始進入到玻尿酸行業。簡單的一句“一個透明質酸的分子,能鎖1000個水分子”,
2002年,趙燕以15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福瑞達生物化工50%的股權。此後,趙燕又通過一系列股權運作,在2004年成為福瑞達生物化工的控股股東。經曆兩次更名後,福瑞達生物化工被掠奪成為了如今的華熙生物。
顯然在趙燕的身份上看到的更多的是資本的影子,而技術的投入,研發的能力更多是原來福瑞達的基因,趙燕也一直想突破華熙生物的技術。
這個突破就是生物活性材料,合成生物。
這次的肉毒素又稱肉毒杆菌毒素,是肉毒杆菌在繁殖過程中産生的一種神經毒素蛋白,被用于因面部肌肉過度活躍産生的動态皺紋的治療,達到除皺美容的效果。其中,A型肉毒素的毒力最強、毒性穩定,易于生産、提純和精制,作用時間相對較為持久,目前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包括瘦臉、除皺、瘦腿、面部輪廓提升、多汗症減輕、瘢痕疙瘩消除等多個方面。
直到近兩年,趙燕指出,華熙生物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活性材料公司。“大家一提華熙生物就是一家玻尿酸公司,其實我們已經不僅是玻尿酸公司了,玻尿酸隻是我的基本盤。”
趙燕反複強調,2022年的重中之重是「合成生物」,并圍繞這些物質開展醫療、護膚、食品等終端産品開發,而技術的焦慮始終限制了華熙生物在合成生物的發展。
這次痛失千億肉毒素市場,趙燕會不會焦慮可想而之。
二、除了生物技術軟肋,華熙生物難打開化妝品市場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已達1436億,2015~2020年增速達到22.5%,2022年預計市場規模達到3090億元。從消費品類上來看,非手術類産品正在逐漸引領行業發展,例如:洗牙、植發、熱瑪吉、脫毛。根據新氧數據,中國醫美市場中手術類項目占比32.67%,非手術類占比67.33%,其中玻尿酸、肉毒等注射類項目占整體非手術類的85%左右,光子嫩膚等面部年輕化項目占整體非手術類的7.5%左右。
從利潤結構上來說,原料商和耗材/器械/藥品制造商作為産業鍊上遊,其毛利率可高達90%以上;其次是産業鍊中遊—各大醫美機構在行業競争激烈、集中度較低、獲客成本較高等因素,毛利率為55~60%;而經銷商或其他渠道商處于産業鍊下遊,其由于較強的可替代性和過大的成本壓力,使得其毛利隻能達15%~25%。
由此,産業鍊上遊的毛利水平最佳,其中以to B模式為主的“愛美客”,淨利率更是高達61.1%,堪稱“女人的茅台”。
華熙生物作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産商,其玻尿酸産量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39%,具有充分占據産業鍊上遊地位的實力。雖然玻尿酸原料生産的技術壁壘不高,但華熙生物在産品研發生産端(藥械、材料、醫療器械)所擁有的工藝優勢,使得其成本遠低于競争對手,行業龍頭地位相對穩固。
與主要以to B模式為主的愛美客不同,華熙生物利用自身的原料、工藝優勢,積極地向産業中下遊布局,打造衆多面向醫美機構和消費者個人的功能性護膚品牌,直接面向C端銷售。
但,看似布局全産業鍊的雄心謀略,其實并沒有像華熙生物原本想象的那樣多點開花。
品牌名稱 品牌定位
潤百顔 玻尿酸護膚産品
誇迪 抗初老産品
BM肌活 活性成分功效産品
米蓓爾 敏感性肌膚
目前,華熙生物共有12個功能性護膚品品牌,除了上表中四個最具優勢,主要面向C端的玻尿酸個護品牌,華熙生物還有面向醫美機構或美容院等B端的護膚品品牌,即潤月雅和甜朵。然而,在産品功能上,可能是為了滿足美容院多元化的需求,這兩者的功能較為雜糅且并沒有十分突出。
除此之外,誇迪相當于潤百顔的升級版,主攻高端市場,其相對市場中的同類競品定價偏高,銷量極不樂觀。絲麗是導入型玻尿酸品牌,需要在醫美機構的精華導入項目中使用。潤熙禾的定位是母嬰玻尿酸護膚品牌,佰奧本集和海寶詩并非常規護膚品牌,分别是頭皮護理和寵物護理品牌。這三者在各大銷售網站上的銷量也同樣并不突出。
華熙生物在原料産品、功能性護膚産品線之外,還将玻尿酸用于口服,打着美容的旗号為資本市場講述“玻尿酸零食”的新故事。
在2021年1月份,華熙生物推出了食品終端品牌“黑零”,緊接着3月22日又推出了國内首款玻尿酸飲用水“水肌泉”。與動辄上千元、大幾百的醫美護膚品相比,均價不足十元的“水肌泉”似乎更能幫助愛美人士提前實現“玻尿酸”自由。
但是就目前來看,“水肌泉”、“黑零”的銷售業績與其投入也并不成正比。萬物皆可玻尿酸的概念似乎并沒有被消費者和市場買單。
據悉,華熙生物、漢口二廠等企業的所有産品均沒有獲得保健食品批号。不僅如此,口服玻尿酸的效果也同樣遭到了質疑。“玻尿酸屬于高分子(分子量大),就算内服後也無法直接被人體吸收。”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醫學美容部的主治醫師指出:“口服玻尿酸本質上是碳水化合物的成分,攝入過多反而有緻胖的風險。”這意味在一定程度上,玻尿酸被人吃進體内之後,就像其他通過飲食獲得的營養一樣,隻會變成單純的糖,因此不管你多勤勉地服用玻尿酸,補充最多的也隻是糖的量。
此外,高昂的營銷費用也讓華熙生物付出了獲得C端市場的相應代價。據華熙生物财報顯示,從2016年銷售費用1.07億增加到到2020年的10.99億元,很大因素上在于C端品牌需要在線上投放大量廣告流量。雖然華熙生物在B端優勢的基礎上,尋求C端的空間性,但是犧牲了企業利潤水平,使得C端競争格局更加惡劣,獲客成本極高。
目前其主營業務不僅有上遊原料産品、醫療終端注射産品,還有中遊醫美産品,也有下遊針對C端的功能性護膚品&玻尿酸零食,布局了醫美全産業鍊,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它的核心護城河?華熙生物到底能不能既要又要還要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