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出某項決定的時候,哪怕夾雜些許私心,都會影響判斷的正确性,結果就會導緻錯誤和失策。
人心往往偏向于利己。如果大家都把對對方的關心和體諒抛在腦後,而把“私”字放在首位,那麼就得不到周圍人的幫助,工作也不可能順利推進。而且,這樣的想法,會使團隊的道德衰退,活力減弱。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抑制“隻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已心,在判斷事情時,經常自問自答:自己做人是否正确,是否夾雜着私心。
說得直接點,就是“在進行思考時,把自己‘歸于無’”;再說得極端點,就是“在進行思考時,要‘犧牲自我’”。這便是我所強調的“戒除私心才能正确判斷”的含義。
我在創立第二電電時,每天睡覺前,都會反複地嚴厲質問自己是否做到了“動機至善,私心了無”,而其原點便是該條目。不要把“是否對自己有利”作為判斷基準,而應該考慮“是否客觀公正”。若想成就事業,這點至關重要。
話雖如此,但人們在思考問題時,勢必會不自覺地摻雜“自我意識”。究其原因,是因為保護自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在思考問題時,沒有人會事先在頭腦中對自己發号施令:“好,現在開始思考吧!”而是在出現問題時,人瞬時憑直覺做出判斷。這種判斷基于本能,而人的本能是自私的,因此這樣的判斷勢必與自身利益一緻。這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們在思考問題時,必須暫時擱置自我的那一部分,以避免這種基于直覺的本能判斷。當然,企業家把自己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天經地義的,但在需要做出判斷時,也要暫時擱置自己公司的利益。
隻要如此嘗試,就會發現,由于之前一心隻想着“自己公司不能吃虧”而與對方無法達成一緻的問題,在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後,重新進行思考,就如同撥雲見日一般,能夠使雙方都開心滿意的雙赢方案一下子就浮現了出來。所以說,大家平時在做判斷時,務必要努力做到“戒除私心”。
那麼,具體要怎麼做才能戒除私心做出正确判斷呢? 我在這裡教大家一個技巧。在問題出現的一瞬間,腦子自然會立即思考“怎麼辦”,在得出結論之前,在心中喝止自己“且慢!”然後試着深呼吸,接着想:“對了,稻盛先生說過‘試着在思考時把自己歸于無’。”于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場,重新思考問題。這樣一來,勢必能夠獲得最佳答案。
企業高層如果充滿私心,就會做出錯誤判斷,進而會給公司的将來埋下巨大的禍根。僅憑這一點,就能看出“戒除私心”的重要性。
稻盛和夫《京瓷哲學: 人生與經營的原點》:本書是稻盛和夫從1998年秋季到2000年春季這段時間内的盛和塾講話記錄。在總計16次的演講中,以年輕企業家為對象,講解了經營企業的方式方法。許多塾生表示“通過該讀物,我和下屬員工們一起學到了經營企業和度過人生的正确方式”。本書《京瓷哲學: 人生與經營的原點》是稻盛塾長的“想法”和“活法”的原點。
申請入塾
您在創業中是否感到孤獨和無助?
為什麼團隊沒有活力?
怎樣激勵員工,
把企業變成熱情燃燒的團隊,
促使公司持續發展?
您是否在為提高收益而絞盡腦汁?
為蕭條時期的企業發展而苦惱?您
是否無法對工作充滿激情與興趣?
對人生和未來感到迷茫?
如果您是企業的經營者、決策者,在盛和塾系統化學習“稻盛經營學”,參加線上 線下企業家學習小組,與當地塾生企業家共同學習、交流經營之道,參加盛和塾每年舉辦的“企業經營報告會”、聆聽優秀塾生企業家學習心得和踐行成果、遊學參訪優秀塾生企業、參加特聘講師課程等等…
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廣東盛和塾】進行了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