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鄉村農旅融合發展規劃

鄉村農旅融合發展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1 07:12:26

鄉村農旅融合發展規劃?開門見山,山外有山,這是遊客來到馬山的第一印象“奮進似馬、堅韌如山”是馬山人的精神寫照,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鄉村農旅融合發展規劃?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鄉村農旅融合發展規劃(廣西馬山脫貧換新顔)1

鄉村農旅融合發展規劃

開門見山,山外有山,這是遊客來到馬山的第一印象。“奮進似馬、堅韌如山”是馬山人的精神寫照。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甯市馬山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治理重點片區,也是南甯市唯一的深度貧困縣。這裡石峰林立,山體連綿,土地生産能力弱,部分村屯還長期缺水,自古以來有“九分石頭一分地”的說法,曾被聯合國評為“最不适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對于馬山人來說,家門口的懸崖峭壁曾經是阻礙經濟發展的“攔路石”。但馬山綠色資源、文旅資源十分豐富,擁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黑山羊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會鼓之鄉、國家生态示範區等閃亮的名片。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馬山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凝心聚力戰“深貧”,通過發展生态旅遊、“體育+”、産業融合等帶有馬山特色的模式,盤活大石山資源,使昔日的“攔路石”變成村民脫貧緻富的“綠寶石”,過去守着綠水青山受窮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

2016年以來,馬山縣73個貧困村摘帽,9.37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84%。今年5月9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批準,馬山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我縣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加快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建設打造一批生态綜合示範村、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鄉村休閑旅遊點和精品線路,并持續舉辦月月生态體育旅遊節、中國—東盟山地馬拉松賽、攀岩精英挑戰賽、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等重大活動和賽事,促進農旅融合發展,确保脫貧成果高質量。”南甯市政協副主席、馬山縣委書記唐鹹興說。

體旅聯姻

去馬山,跑山馬!成為國内外馬拉松愛好者的共識。

這一切,源于2016年的首屆中國—東盟山地馬拉松賽(馬山站)賽事舉行。賽道就設在喬老河岸邊和大石山腳下,賽事期間,沿岸各村寨的村民身着節日盛裝,搬出“馬山文化三寶”—壯族會鼓、三聲部民歌、扁擔舞,迎接世界各地的參賽選手和嘉賓遊客。

“好多地方都有觀衆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為我們加油助威,感覺越跑越有勁。”“馬山的賽道很有挑戰性,而且兩邊風景很漂亮,就像人在畫中遊……”中外參賽選手都對馬山贊口不絕。

馬山跑“山馬”(山地馬拉松),一“跑”走紅!當年的賽事還獲得了“中國山馬賽最美賽道獎”,從此,聲名遠揚。

馬山縣距南甯市96公裡,這裡風景秀麗,自然生态好,有“天然氧吧”美譽。但曾經在世居于此的村民眼中,這裡隻是個地貧人窮的“山窩窩”。

“人家來選址時,我們還搞不懂哩。馬山的山路,開車上去都難,還要跑馬拉松?還要騎自行車拐來拐去地上山?後來才知道,體育比賽就是挑戰越大越刺激。你看我們的自然岩壁也是,直牆一面,看着都驚險,但天然适合搞攀岩。”古零社區弄拉屯生産隊長李華安說。

跑過“山馬”之後,形态迥異的石山就成了馬山的“鎮山之寶”。馬山先後成功舉辦了3屆中國—東盟山地戶外體育旅遊大會·攀岩精英挑戰賽、攀岩大師賽、中國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賽和“營動中國”全國青少年戶外營地大會等重大體育賽事及活動,吸引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2700多名選手參賽。

山裡的村民不光是看個熱鬧,賽事來了,遊客多了,産業旺了,鄉村活了,脫貧的路子也寬了,村民成為受益者,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随着賽事的持續舉辦和小鎮資源的充分挖掘,攀岩小鎮品牌效應日益凸顯,知名度迅速傳遞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吸引廣大遊客紛至沓來,村容越來越美,村民對未來更具信心。

攀岩小鎮是馬山縣深化實施“體育+文旅+扶貧+縣域發展”馬山模式的重要載體,其核心區三甲屯周邊及賽事沿線的羊山、安善、喬老、裡民4個貧困村全部實現整村脫貧,共脫貧799戶3128人。小鎮在助力脫貧增收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以發展體育産業推動脫貧攻堅,馬山縣通過旅遊實現脫貧人數16623人,15個重點旅遊扶貧村全部實現整村脫貧,馬山人真的可以“靠山吃山”了。

石山生金

被稱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是我國西南岩溶地區最為嚴重的生态問題之一。近年來,馬山縣統籌推進石漠化治理與脫貧攻堅,充分利用大石山地區的生态優勢,結合特色文化和自然風光,将大石山變成大景區,帶動深山村民吃上“生态旅遊飯”。

“我小時候,這裡山上樹木被砍光了,水荒糧缺。現在山林茂密、種竹子種果樹,還開始發展旅遊,完全是兩個樣……”土生土長的弄拉人蘇柳豔談起村莊發生的巨變時十分感慨。

弄拉是馬山縣古零鎮古零社區的一個自然屯,有29戶170多人,總面積3200畝,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高寒石山區,是馬山縣石漠化治理的一個示範點。20世紀60年代,弄拉人意識到破壞生态環境帶來的嚴重後果,開始封山育林、保護植被,同時栽竹種果、移植中草藥。經過不懈努力,弄拉于80年代後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山頂林、山腰竹、山腳果藥、地上糧桑”的立體生态發展模式。

2008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弄拉經濟能人李榮光帶頭組建了廣西第一個旅遊專業合作社,發展生态旅遊。弄拉景區現已累計投入資金8500萬元,其中合作社自籌資金4000萬元。李榮光與村民們簽訂了一份協議,後來這份協議升級為合作社的章程。章程規定,弄拉景區的收益按照四六分成,投資者占40%村民占60%。村民們以山林入股,從2008年起便開始逐年領取合作社分發的補貼與分紅。随着建設的完善,景區以及開始慢慢盈利,2018年、2019年弄拉旅遊專業合作社分别實現分紅120萬元、170萬元,村民所獲得的分紅也水漲船高。

與弄拉一山之隔的古寨瑤族鄉古朗屯則依托野生金銀花資源發展鄉村旅遊和富民産業。“我們這裡的金銀花在野山裡面,石頭縫裡面栽種,空氣不一樣,土質也不一樣。現在我們這個屯,基本上出外地打工的很少,種花、管花、加工金銀花,都需要人。如今,石頭戴上了‘金帽’,山溝裡飛進了‘金鳳凰’。”古朗屯瑤鄉金銀花專業合作社社長潘國臣說。

“古朗屯連片種植金銀花面積穩定在1500多畝,依托金銀花産業,古朗屯從2013年起每年舉辦金銀花節,進一步擴大了知名度,吸引了許多外地,甚至外國的遊客過來遊玩,有效促農增收。”古寨瑤族鄉黨委書記覃慶華說。

據介紹,在金銀花産業升級的基礎上,古朗屯成功打造了馬山縣第一個屯級生态公園—瑤鄉金銀花公園,古朗屯也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集觀光旅遊、農耕娛樂、民族風情體驗為一體的“綠富美”綜合示範屯。2019年,古朗屯僅金銀花産業單項收入就達200萬以上,41戶居民的人均收入從2013年的1000多元漲到現在的6800元。

弄拉屯和古朗屯隻是馬山縣通過“石漠化治理+生态旅遊+扶貧”,讓深山群衆走上脫貧緻富道路的一個生動案例。在“弄拉模式”“古朗模式”的輻射帶動下,馬山縣各村屯因地制宜探索脫貧路子,将生态旅遊的“内涵”與山地農業的“顔值”有機結合起來,一個個小山村正在蛻變成為美麗的“桃花源”,好風景帶來了好“錢景”,深山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

産業融合

7月8日,喬利鄉喬利社區的盛世生态種養專業合作社火龍果基地,數十個來自社區和周邊農村的村民正在忙碌着采摘成熟的火龍果。

“合作社将流轉過來的土地,發展連片種植火龍果、沃柑、葡萄和果蔬,為周邊村民提供了120多個就業崗位。現在長期在合作社務工的農戶達75人,其中貧困戶有45人。”馬山盛世生态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蒙有勝一邊指導村民摘果,一邊說。他還說:“貧困戶每承包一畝火龍果地,一年就能獲得2000元的收入。而一個健康勤勞的貧困戶在正常情況下,至少能承包15畝,一年收入不低于3萬元。”

“帶動脫貧緻富需要利用産業的造血功能,才能源源不斷為貧困地區提供動能。我這邊提供技術和農資、确定産量指标,對增産增收的承包戶還另有獎勵。”蒙有勝介紹,目前已有40多位周邊村民以這種方式參與合作社的工作。這種方式權責清晰、收益可觀,村民特别是貧困戶發展幹勁足。

“要發展靠得住、有後勁的扶貧産業,讓群衆摸得着眼前收益、看得見長遠利益。”喬利鄉鄉長陳國棟有自己的思考。為此,喬利鄉注重提升當地扶貧産業的競争力。

位于喬利鄉三樂村的華銳生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沃柑的1500畝基地屬于南甯市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紅旗湖柑橘産業示範區核心區,也是東風公司馬山沃柑産業扶貧基地。有東風公司幫扶推介公司的産品,優勢明顯,2019年度總産值2600多萬元。

華銳生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永翔介紹說,他們種植沃柑的基地年吸收貧困勞動力1.2萬多人次,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72戶。同時,基地還吸納周邊6個村(社區)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520萬元,每年為每個村(社區)級集體經濟創收6萬元。

在喬利鄉喬利樂公司,董事長覃天新說道:“養豬作為縣級‘5 2’特色産業,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我們對此很有信心。我們通過發展‘公司 農戶’的養殖模式,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壯大養豬産業,讓村民獲得真金白銀的收益。”

據了解,近年來,馬山縣全面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到戶扶貧政策措施,扶持引導全縣75個貧困村各建立1~3個特色産業,通過緻富帶頭人帶動各種特色産業,助推貧困戶貧困村增收脫貧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編制出台了《馬山縣“十三五”産業精準扶貧規劃》等多個專項規劃,發展旱藕、金銀花、黑山羊、裡當雞等種養項目,同時,建成91個“産村互動、農旅融合”的生态綜合示範村和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帶動深山村民脫貧增收。

(□ 李建文 黃麟惠 黃慧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