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估值

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估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17:03:31

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估值?/導讀:文字的内容包括了作者閱讀經典後的所思所想,歸納之餘結合當下的悟所寫文章都是為了作者隔段時間之後有記錄可查,不作為推薦或者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估值?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估值(估值的标尺馬喆)1

貫穿整個生命周期的估值

/導讀:文字的内容包括了作者閱讀經典後的所思所想,歸納之餘結合當下的悟。所寫文章都是為了作者隔段時間之後有記錄可查,不作為推薦或者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本書最核心的思想是對公司内在價值估值:基本面紮實的公司,隻要十年内能收回成本的就是好股票,這裡面涉及的知識點跟我們熟知的學院派現金流貼現法有所區别,現金流貼現法不單考慮十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還考慮折現率、十年後的永續增長率,而本書作者淡化後兩者,隻考慮十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理由是假設條件越多,錯誤的概率就越大。本書所有舉的例子或者思想都是圍繞這個最核心因子展開的。

商業模式是判斷企業經營是不是好生意。作者從自己熟悉的賣手機行業說起,其典型的特點是競争激烈、毛利率低、更新換代快、存貨跌值壓力大、領導者品牌很容易被颠覆(愛立信-索尼-諾基亞等)。做手機渠道商賺的是辛苦錢,其毛利率一般在3-4%。愛施德作為中國最大的渠道商之一,看他的财務報表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不好掙錢,哪怕是代理全球最好的蘋果手機也是如此,因為手機品牌商不會讓你賺得舒服,利潤率是死死把握着。因此,當我們看好一個行業的發展,尤其看到一家公司能颠覆行業的時候,不是做其渠道商賺那辛苦錢,而是要大膽地直接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要抓住有定價權、最大受益的公司。講到手機品牌商,不得不談下小米,手機也同樣是手機品牌商,其号稱隻賺硬件5%利潤,實際上,絕大部分手機廠商的毛利率也就6-8%。小米目前營收89%來自硬件收入,那這經營模式是不是好生意呢?

生意思維而非股價思維。很多人是結果導向,看到股價漲得好就說這家公司有多牛逼,不可一世,沒有區别是内在價值真的值這麼多錢還是情緒在炒作抑或是抱團驅動的。2014年大炒互聯網概念,樂視網淨利潤2013、2014年分别為2.6、3.6億元,增速31%、43%,到2014年12月31日,樂視市值273億元,對應PE 94倍,最瘋狂的是賣方研究員鼓吹其值1000億以上市值,短短五個月時間,即2015.5.13日,即股價達到最巅峰,市值1527億元,對應PE 409倍。而結果現在是落得退市的結局,股價一文不值。是那些高智商的賣方研究員、公募投資經理、市場投資者錯了嗎?沒有錯,這是抱團導緻股價堅挺上漲引發市場跟風的情緒炒作,而不是看本質是不是好生意。現實當中,一個投資項目讓你花費上百年才能回本掙錢,這樣的買賣是沒有人會做的,這是違背常識。

投資需要常識。2014.02.26日,萬科的股價跌至6.52元,市值765億元,對應PE(TTM)5.4倍,而公司2013年淨利潤151億元。股價下跌的原因一方面歸結于淨利潤同比增速下滑,2010-2014年分别為37%、32%、30%、20%、4%,另一方面是錢荒刺激。那麼,增速會不會下降至0甚至是負增長呢?這種概率偏小,出現負增長隻有2008年這種金融危機的級别才可能會短暫出現。房地産是國家的支柱經濟行業,每次場子冷了就會将其熱起來,過熱就會限起來。所以理論上我們按當時的市值765億元收購過來,哪怕淨利潤維持151億元不變,第5年就收回成本、第6年起都是純利潤收入,是筆好買賣。這就是常識。

黑天鵝飛來的時候需要逆向思維。2012.7.16日,茅台股價從266.08元一直陰跌到2014.01.08日的118.01元,市值從2723億元跌至1240億元,跌幅54.5%、腰斬,對應PE(TTM)從28降至9倍。其中一方面是業績下滑,從2011年淨利潤同比增速73%下滑至2014年的1.4%,2015年更是1%;另一方面2012年11月19日酒鬼酒被爆塑化劑超标2.6倍,導緻投資者的恐慌跟抛棄。本質上公司是被拖累的, 産品質量過硬,又是貴州省的納稅大戶,不會輕易跨掉;其次,中國是典型的白酒文化,這行業不會說沒就沒,已經曆經千年風雨,該喝還是得喝。

投資需要耐心、需要信念支撐,做時間的朋友。當把股票當成一項生意來看待時,就注定其跟做生意一樣,一樣存在旺季淡季,同樣存在行業周期問題,同樣掙錢是慢慢積累的過程,一夜暴富是小概率事件。譬如:2012年的貴州茅台、2014年的萬科等,都是經曆過2年甚至多年的市場價值發現過程,當所投資的标的持續下跌,信念會倍受打擊,會不斷質疑常識本體,還要忍受題材概念股的暴漲摧殘。一旦選擇價投、一旦選擇與常識相伴,注定是孤獨的,左側建倉倍考驗人性,有時候80%的時間都是不賺錢的,所有的盈利來自餘下的20%的時間。

價值投資的核心就是尋找确定性。承認市場情緒是不可測的,也是無法利用的。甯可抛棄上漲有可能100%也可能下跌50%的标的,遠離高市盈率,隻追求例如年賺12%的麥當勞加盟店的真正實體企業生意的股票。

估值标尺中的10年淨利潤指标要求的是“真實的稅後淨利潤”,不是财務報表淨利潤。中國中鐵長期在0.4倍PB左右的估值水平,主要是其應收賬款過高,如果其計提應收賬款幾個點,淨利潤将明顯縮水,再加上扣除一次性損益,也會影響真實的内在利潤。有水分的淨利潤是不能拿來做估值測算的。

判斷好公司的标準之一是拉出近十年的每股收益跟淨資産收益率,看看是不是穩定增長。因為我們的最終收益率幾乎和公司的長期淨資産收益率趨近。淨資産收益率代表股東回報率,公式=淨利潤/股東權益。

高市盈率不代表高估值。2005年蘋果公司股票市值400.07美元,年底收盤615.99億元美元,對應當時稅後淨利潤13.28億美元的市盈率46.39倍。蘋果公司2005-2015年的稅後淨利潤從13.28億美元增長到533.94億美元,複合增長速度44.69%。按照估值的标尺測量,一家未來十年以44.69%均速複合增長的公司,其合理市盈率為127倍,顯然2005年46.39倍PE是低估的。但話又說回來,事後都易,當下最難。如何能精準判斷未來十年發展的大趨勢是最核心也是當下最難的題目。

堅持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錯誤更好。畢竟預測一家公司十年以後的盈利是相當難的,超出了常人的能力範圍。盡量減少多個假設因子,越多正确的概率越低。

銀行不是一個非常适合投資的行業,這是一個有着15倍高杠杆的行業。表面上看,同質化的業務經過杠杆放大後的樣子截然不同,我們不可能從年報中讀出每一筆貸款的具體去向。那些經營不善的銀行隻要真實的不良貸款率達到7%就會虧完所有的淨資産,所以用市淨率去掩飾不良貸款的銀行估值完全是自欺欺人的做法。PS:減值準備金是商業銀行稅前利潤的隐形表達方式。

用生意的思維思考問題,不在乎擁有的企業通過什麼方式盈利。一家企業到底是賣房子的還是經營貸款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企業是否優質,市場價格是否公道。

保險業是“費用前置,利潤後置”的行業,和銀行業“利潤前置,風險後置”的行業特征完全不同。壽險公司銷售一張20年期繳的壽險保單時,會将保單産生的費用計入第1年,所以這張保單在第1年會産生虧損,但隻要保單沒有退保,持續繳費,壽險公司從第2年到第20年,隻需要按合同規定理賠和計算這張保單的利潤,并不需要做别的工作。

我們可以把壽險公司的内含價值理解為清算價值(内含價值=扣除要求資本成本後有效業務價值 調整後的淨資産)。也可以通俗去理解:壽險公司的清算價值等于賬面資産加上存量保單利潤貼現的總和。

目前, 中國壽險公司健康險成本大概在1.5-2%,傳統分紅險預定利率為2.5%,年金險預定利率為3.5%,個别中小型壽險公司在某一階段銷售過部分4.025%的保單,但數量不大。進入2020年,保險行業面臨利率下行沖擊,但受沖擊更大的是新增保單。存量保單相應匹配了對應的資産,可以對抗一定程度的利率下行壓力。當下中國壽險業确實存在存量保單和投資資産久期缺口的問題,平安壽險久期缺口約6-7年、中國人壽約5-6年、中國太保約10-11年、新華保險約6-7年。

其中,久期缺口=資産加權平均久期-(總負債/總資産)×負債加權平均久期,久期缺口是用來衡量資産負債的利率風險,如果久期缺口=0,則市場價值不受利率風險影響,相反若為正,市場價值跟利率成反向關系,若為負,市場價值跟利率成同向關系。壽險屬于負債久期,目前我國保險業平均負債久期為13.19年,資産久期為5.76年,也就是說險資總體是“長錢短配”特征。長期資金配置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目前超過10年的産品主要是國債,但目前收益率太低了,基本覆蓋不了負債端成本。

但是,即便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長期維持在2.5%左右,壽險公司依然能獲得3-4.5%的資産收益率。中國壽險業産生利差損的風險不大。壽險公司還可以通過加大銷售保障型保單和降低運營成本,用死差益和費差益去抵消可能的利差損。

人類與生俱來的從衆和迷信權威基因是非理性泡沫的最大成因

A股從來沒有便宜過。即使是熊市階段,A股80%的公司仍處于高估狀态,這是由半行政半市場的曆史原因造成的。A股有太多的上市公司一年的稅後淨利潤不足2000萬元,但我們卻幾乎沒有幾家10億元市值以下的公司,截至20210506中午收盤,兩市總市值低于10億元的為26家,而剛剛上月底公布完的2020年扣非淨利潤低于2000萬元公司有1184家。

面對股票市場的非理性泡沫,人們需要做的就是堅守“原則”。2013年創業闆在非理性的亢奮中暴漲82.8%,我持有的萬科和茅台卻連續下跌了13個月。對創業闆泡沫的不理解,對萬科和茅台股價下跌的失望,讓我常常感到全身無力,而且無可奈何。2020年中國股市又開啟了新的一輪非理性繁榮的泡沫模式。

股價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投機者看的是股價,投資者看的是内在價值,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向。

偉大的博弈。股票市場對人最大的考驗不是對企業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而是對人性的挑戰。人類祖先遺傳下來的動物基因決定了人們在股票市場很難有耐心,面對股價的波動又常常表現出貪婪和恐懼。人性中的從衆特點又加重了整個市場的瘋狂和恐慌。牛市中的人們總是把一切想得那麼陽光燦爛,但曾經樂觀向上的人們在熊市中會馬上變得如此脆弱,脆弱到不堪一擊。資本市場是人性大博弈的一個角鬥場,隻有極少數人才能夠在殘酷的股價波動中保持平靜,隻有極少數人才能夠在這場偉大的人性博弈中生存下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