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主要人物之一,武當派開山鼻祖,在當時可謂是天下第一高手。那麼放在金庸所有的書當中,張三豐又處于一種什麼樣的地位呢?
張三豐第一次出場是在《神雕俠侶》的末期,跟着覺遠大師追捕潇湘子和尹可西,在楊過的指點下,13歲的他就将潇湘子和尹可西給打敗了。到了《倚天屠龍記》當中,張三豐已經是泰山北鬥,白道領袖級别的人物,自己創立的武當派也成長為了能夠跟千年大派少林寺媲美的門派。但是對于張三豐的成長經曆,金庸并沒有動筆描寫過,對于衆多金迷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張三豐肯定是屬于頂尖高手了。我們可以先看看他的悟性,他不像金庸之前描寫的主人公都是學習前輩的武功,也不像其他的絕學創始人,不知道挂掉了多少年,他是一個還在世的高手,堪稱當世神話。
他除了根據覺遠大師臨終前的夢語悟出了武當九陽功以外,還創出了三十二式武當長拳,純陽無極功,太極拳,太極劍,真武劍,棉掌,震山掌,震山鐵掌,回風掌,倚天屠龍功,虎爪手,梯雲縱,玄虛刀法,七十二路繞指柔劍,兩儀劍法。當然,還有傳說中七人成陣,可敵當世六十四位一流高手的真武七截陣。内功,拳法,掌法,輕功,劍法,刀法,陣法都有所領悟,可見其悟性超絕。
在《倚天屠龍記》當中,張三豐的出手也很少,主要的動作還是百歲壽宴上一招秒擒玄冥二老中的一老。玄冥二老已經可以算是江湖的一流高手,不論出于什麼原因,張三豐能夠一招擒住,可見其本領。此外我們可以從書中金庸對張三豐的描寫可以看出一二。
1.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相生相克的内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隻因專心于道家之學,便在武當山真武觀中做了道士。
2.後來北遊寶鳴,見到三峰挺秀,卓立雲海,‘于武學又有所悟,乃自号三豐,那便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張三豐。
3.少林和武當兩派武功各有長短,武當派中出了一位蓋世奇才張三豐,可是少林寺千餘年的浸潤傳授,究竟非同小可,隻不過張翠山此時功夫在武當派中已是第一等高手,而圓字輩三僧雖然武功也算頗為了得,在少林寺中總不過是二流角色。
4.同時閉關參究的一門“太極功”也已深明精奧,從此武當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異彩,當不輸于天竺達摩東傳的少林派武功。
5.俞岱岩雖然殘廢,但他們說起來還是“武當七俠”,而七兄弟之後,還有一位武學修為震爍古今、冠絕當時的師父張三豐在。
6.以張三豐此時的内功修為,隻要不是立時斃命氣絕之人,不論受了多重損傷,他内力一到,定當好轉,哪知他内力透進無忌體中,隻見他臉色由白轉青、由青轉紫,身子更是顫抖不已。
7.這氤氲紫氣練到相當火候,便能化除丹田中的寒毒。各派内功的道理無多分别,練法卻截然不同。張三豐所授的心法,以威力而論,可算得上當世第一。
金庸一點都不吝惜筆墨,在書中對于張三豐的描寫,總是帶着蓋世奇才,武學宗師,震铄古今,深不可測等等字眼,可見金庸對于他筆下的這位奇才是相當的推崇。
此外還有兩個情節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張三豐的威懾力,一個少林寺空性的話語,少林中千百名和尚一擁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給挑了。未必兩個字可以看得出來,少林寺自己也沒有信心啊。
空聞、空智等隻道他“要向衆位大師求教”這句話,乃是出言挑戰,不由得均各變色,心想這老道百歲的修為,武功深不可測,舉世有誰是他的敵手,他孤身前來,自是有恃無恐,想來在這兩年之中又練成了甚麼厲害無比的武功。一時之間,三僧都不接口。最後空性卻道:“好老道,你要考較我們來着,我空性可不懼你。少林中千百名和尚一擁而上,你也未必就能把少林寺給挑了。”他嘴裡雖說“不懼”,心中其實大懼,先便打好了千百人一擁而上的主意。
另一個情節就是《俠客行》當中的對話,拿張三豐與達摩祖師對比,可以看得出來,張三豐是可以于達摩祖師比肩的。
我師父又問那戴大夫,要他來說。戴大夫眼見南大夫碰了個大釘子,如何敢提少林派,便道‘聽說武當派創派祖師張三豐武術通神,所創的内家拳掌尤在少林派之上。依小人之見,達摩祖師乃是胡人,殊不足道,張三豐祖師才算得是古往今來武林中的第一人。
如果硬要拿他們幾個大宗師對比的話,那就是關公戰秦瓊了,也沒有那麼必要了,個人感覺張三豐的武學已經站在了金庸武林中最頂尖的那一批了,就算他們之間有高低,想必境界也不會差太遠了,都在伯仲之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