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率領五十萬大軍,于蜀漢建興三年(225年)春天離開成都,征讨南中叛亂的孟獲等人,這就是《三國演義》中最具想象力的南征片段。從第八十七回起,一直到第九十一回,孔明和他的“蜀漢夢幻隊”渡過泸水,深入不毛之地,先擊潰勾結孟獲造反的雍闿(yōng kǎi)、高定、朱褒(bāo)等人,然後用激将法,讓趙雲、魏延突襲孟獲的三洞元帥——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等,再破前來助戰的朵思大王、帶來洞主等人,最後攻破孟獲軍,生擒孟獲。但孟獲認為孔明詭計多端,并不心服。于是孔明放他回去,約好再戰,但無論孟獲如何想方設法為難孔明,最後都兵敗被抓。這樣的戲碼一再上演,直到第七次,孔明用火攻大破孟獲請來助力的藤甲兵,終于讓孟獲心服口服,從此不再造反,“蜀漢夢幻隊”大獲全勝。這就是小說中著名的“七擒七縱”片段。
在曆史上,諸葛亮真的這樣“七擒七縱”過孟獲嗎?關于這點,從古到今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們歸納一下,大概可以分成三種;第一種是“完全相信”,第二種是“完全否定”,第三種是“折中采納”,各有支持者。
先說第一種,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就采納了諸葛亮“七擒七縱”的說法,司馬光治學非常嚴謹,如果沒有證據,應該是不會輕易采信的。還有學者不但完全相信小說中孔明七擒七縱孟獲,甚至把每次抓到孟獲的時間、地點都考證出來了,這種看法,以清代學者張若骕的《滇雲紀略》一書為代表。
第二種看法,則不相信諸葛亮在北方曹魏仍虎視眈眈之際,竟然停留在南中和孟獲玩捉迷藏。如清代《通鑒輯(jí)覽》上說:“七擒七縱為記載所豔稱,真是沒知識到一個程度了!當然,對付蠻夷必須要讓他們心服,但抓來又放,簡直就是兒戲,一次就很過分了,還來七次?”(然以縛渠屢遣,直同兒戲,一再為甚,又可七乎?)
第三種說法折中上述兩種,認為諸葛亮生擒孟獲卻又釋放是可信的,隻是沒有七次那樣多罷了。持這類說法的人,認為諸葛亮擒縱孟獲這件事,有《華陽國志》《漢晉春秋》等。
距離當時不遠的史料證實,而漢代人喜歡用“七”這個數字來統稱複數。經考據,諸葛亮實際南征的時間,隻有兩個多月,如果真要完成“七擒七縱”,時間恐怕太趕。因此,《諸葛亮評傳》的作者餘明俠先生綜合以上各種說法,認為諸葛亮為了使南中心服,擒縱孟獲是可信的。當然,即使“七擒七縱”可信度頗高,但也不太可能會如小說所描述的那樣光怪陸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