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4月11日電 題:坡改梯、機械化、田管家——四川宣漢三招助撂荒地變“金土地”
新華社記者盧宥伊
正值春耕時節,四川省宣漢縣胡家鎮鴨池村的農田裡,幾台旋耕機在穿梭。高速旋轉的刀片将荒土、雜草打碎,幾分鐘後,田地被翻耕得疏松平整。
宣漢縣位于大巴山脈南麓,這裡農村坡地、山地居多。宣漢縣積極整合項目資金,加強土地整理和渠系設施建設,推進農業規模化和機械化,探索土地托管服務,鼓勵成立專業合作社。坡改梯、機械化、田管家,三招實現降低成本、農民受益的目标。
宣漢縣家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軍回憶,過去田不成形,機器進不了田,如果要機耕,得請人把機器擡到田裡再去耕田,耕了過後又要請人把機器擡出來,各種成本算上,賺不了多少錢。
2012年起,宣漢縣對農田實施了高标準改造,小并大,坡改梯,“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的新農田為全程機械化提供了條件。袁軍抓住這個機遇,先後成立了袁軍種植家庭農場和家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不但自己當起了職業農民、因地制宜在托管的土地上發展“稻魚綜合種養”,還搞起社會化服務,通過規模化、科學化管理,取得了可喜效益。
圖為宣漢縣柏樹鎮石闆梁村撂荒地整治後。(受訪者供圖)
“稻、魚收獲後,專合社以最低保護價收購,不用擔心銷路。”宣漢縣鴨池村黨委書記馮湧給記者算起“一田雙收”的細賬:稻谷按畝産1000斤計算,一畝稻田可收入1800元;魚按畝産300斤計算,一畝魚可收入4500餘元;稻魚畝收入達6300餘元,加上田埂種植玉米、大豆、油菜等的收入,效益相較過去大大增加。
今年,鴨池村托管土地将擴大到5000畝,數十戶農民簽訂了土地托管服務協議,節約直接種糧成本數十萬元。鴨池村生産的綠色優質大米,還申請了“稻魚香”商标、自制了禮盒包裝,1畝田可增收3000元,撂荒地變為“金土地”。
圖為宣漢縣天生鎮遠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正在使用旋耕機翻耕土地。(受訪者供圖)
宣漢縣天生鎮新芽村村民向世路也嘗到甜頭,今年早早和遠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土地托管協議。“我家有3畝地,之前自己種,要買種子、請人耕田收割,我們按照每畝700餘元的價格把地交給‘田管家’後,旱澇保收,每畝保底産量800斤。”他說。如今,他農忙時到農場務工,農閑時外出打工,收入不僅增加,而且還有保障。
宣漢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海達介紹,土地托管模式不僅破解了土地撂荒等問題,還增加了農民收入,壯大了集體經濟,助力了鄉村振興。如今,宣漢縣25個鄉鎮的村民都曉得,種地可以請專業的“田管家”——宣漢縣已成立400餘家專業合作社,托管土地30餘萬畝,人均增收500餘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