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内膜息肉(簡稱内膜息肉)除了可根據臨床表現、輔助檢查進行初步判斷以外,還有多種檢查方法,其中病理診斷為金标準。
一、子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
子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發現不典型子宮内膜腺上皮細胞的婦女中,12%僅存在内膜息肉,2%存在内膜息肉和其他内膜病變。
二、影像學評估
1、超聲檢查
經陰道超聲是子宮内膜占位性病變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未婚婦女可采用經肛門超聲或經腹部超聲檢查。超聲檢查可見正常形态的宮腔内一個或數個高回聲團,形态規則,周圍圍以一層薄的高回聲聲暈。息肉内可見囊性區域,但并不具有診斷價值。部分情況下超聲僅見增厚的内膜,或局部占位性病變。彩色多普勒超聲可見息肉蒂部點狀或短條狀彩色血流信号。需注意這些超聲發現均不是息肉特有的表現,在其他子宮内膜異常病變也可見類似表現,如黏膜下肌瘤。
2、鹽水灌注超聲造影
SIS或子宮超聲顯像術(SHG)是一項介入性超聲檢查技術。通過導管置入宮腔注入生理鹽水或凝膠使宮腔充盈,增加宮腔超聲對比度,更容易判斷宮腔占位性病變的大小、部位和其他特征。SIS下,以宮腔内液體為背景,内膜息肉表現為表面光滑的宮腔内回聲團塊,基底部寬或帶細的蒂。SIS可發現被灰階超聲遺漏的小的内膜息肉,提高診斷敏感度。多項前瞻性研究發現,SIS與診斷性宮腔鏡在診斷内膜息肉的效力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宮腔鏡相比,SIS可同時評估宮腔和其他子宮、盆腔結構,評估可能的肌層和附件異常。然而由于SIS操作較複雜,需宮腔置管注水或凝膠,導緻患者不适,無法獲取子宮内膜病竈,與常規超聲檢查相比學習曲線較長,目前在國内應用較少。
3、磁共振和CT檢查
内膜息肉的磁共振T2加權圖像表現為宮腔内低信号強度占位性病變,周圍為高信号強度液體和内膜。但磁共振價格較高,在診斷内膜息肉方面與超聲相比并不具有更大優勢。CT檢查由于價格貴、放射線暴露和低敏感度,對内膜息肉診斷的價值低。
4、子宮輸卵管造影
通過将造影劑經子宮頸注入宮腔,X線攝片觀察宮腔和輸卵管形态。子宮輸卵管造影對内膜息肉診斷效率低,敏感度為50%,陽性預測值為28.6%。部分患者因不孕行子宮輸卵管造影時可發現宮腔占位性病變,提示内膜息肉可能。但臨床上不建議将子宮輸卵管造影作為内膜息肉的常規診斷方法。
三、宮腔鏡下内膜病竈切除及活檢
獲取内膜病竈病理學診斷是内膜息肉診斷的金标準。有多種方法可以進行内膜活檢或病竈切除,對高度懷疑内膜息肉的病例,首選宮腔鏡下内膜病竈切除。宮腔鏡下可見子宮内膜1枚或數枚息肉樣凸起,病竈帶蒂或基底部寬呈丘狀,直徑從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大部分内膜息肉自宮底部内膜長出。少數情況下大量的内膜息肉可充斥整個宮腔,導緻子宮體積增大。在宮腔鏡直視下觀察宮腔和内膜情況,評估宮腔是否存在占位性病變,肉眼觀察初步判讀病竈性質,并将可疑病竈切除送病理檢查,是内膜息肉診斷和治療的有效手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