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作品衆多,其中最多的是電視劇,電影作品卻寥寥無幾,主要原因是金庸的十四部作品中大部分都是長篇小說,電影的篇幅限制很難诠釋出一部完整的作品,要想改編成電影,就必須對原有故事進行大刀闊斧的魔改。港片裡的《東邪西毒》、《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魔教教主》都屬于魔改劇情的作品,在93版《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王晶作為編劇把自己擅長的喜劇元素加入其中,并且對張無忌的性格作了改動,突出電影的副标題,當張無忌當上明教教主時得意而又富有野心的笑聲裡透出一個魔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記得小時候讀過《倚天屠龍記》原著不下二十遍,是最早拜讀的金庸小說,對原著劇情自然是背的滾瓜爛熟,新版的《倚天屠龍記之聖火雄風》如果是按着原著規規矩矩的改,是毫無新意的,所以《倚天屠龍記之聖火雄風》電影看完,讓我感到非常意外,雖然有“魔教教主”的珠玉在前,但也無法掩蓋新作的鋒芒和亮點,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對原著情節的“魔改”。
電影上部《倚天屠龍記之九陽神功》一上來就魔改,這版情節裡張翠山和殷素素并未雙手自我了斷于武當山上張三豐的壽宴中,張翠山被滅絕師太的倚天劍刺死,而殷素素和張無忌則中了玄冥神掌的寒毒,張三豐為救張無忌,有意在武當派藏經閣中抖出藏在楞伽經中的九陽神功,張無忌帶着楞伽經回到冰火島,不料在路上殷素素毒發身亡。記得殷素素臨終前不再是那句最為經典的“越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而是更有格局的“魔教并非都是惡人,名門正派也有卑鄙小人”。僅僅是這一句台詞,就能看出新版《倚天屠龍記》的野心,不再僅僅局限在兒女情長,而是要在是非正義之間給出一個新的說法。
殷素素身故之後,張無忌回到冰火島,經謝遜點撥學會九陽神功,十六年後,時年三十一歲的張無忌回歸中原。這段情節中直接跳過了原著中張無忌流浪的情節,所以成年後的張無忌性格上少了一分原著中孤兒的自卑心理,這一改動合理,情節也更加緊湊,同時故事圍繞着九陽神功在前期為張無忌立下的優勢,貼合電影主題。
第二個魔改的亮點是下部《倚天屠龍記之聖火雄風》,我起初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用《聖火雄風》這個副标題,畢竟原著中對波斯聖火令這塊着墨并不多。但看完電影之後,我發現劇情對聖火這一塊也做了很大的改動。一方面是突出三個聖火令的強大,哪怕是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加持也隻能打個勢均力敵,聖火令中記載着乾坤大挪移更高層次的武學精要。原著裡張無忌到了帶武林群雄解圍那個階段,已經是一身神裝,出身毫無對手了,按照武俠電影傳統的套路,結尾必定有一個強大的最終BOSS和主角一決高下。因此電影劇本重新塑造了一個最終BOSS——成昆。
在電影情節裡倚天屠龍的秘密不再是互相擊破後發現藏在刀劍中的秘籍,而是成為秘籍開啟寶箱,既能保留刀劍完整也能獲取其中秘籍,而且和九陽神功外加乾坤大挪移相比,九陰真經顯然是不夠看,隻能作為周芷若的本領,在最終決戰前給張無忌送送經驗值。那麼終極版成昆是怎樣的呢?倚天劍和屠龍刀雙持外加少林七十二絕學金剛不壞之身,這就很有範了,乾坤大挪移外加九陽神功也不掉血。這時候“聖火雄風”的副标題就凸顯出來了,關鍵時刻紫衫龍王送來三個聖火令,張無忌的終極形态神功外加三聖令,頂配到沒對手,這樣的收尾精彩又改得很有邏輯,甚至到了電影結尾處,打出了網絡遊戲的爽感。
除了上面武林線改得好之外,電影對感情線也作出了修改,這當中包括原著黨很痛恨的周芷若和宋青書形婚,《倚天屠龍記之聖火雄風》就改為周芷若利用完宋青書直接一個九陰白骨爪,而沒有受過母親情感教育的張無忌,也沒能像原著中左擁右抱如此多情,這些亮點在電影中很多,這裡不再一一叙述。
新版《倚天屠龍記》讓我改變了初始時對這部作品重啟的擔憂,事實證明不管電影在什麼樣的平台,用什麼樣的陣容,哪怕經典的影視作品珠玉在前,能貼合時代的魔改電影一樣逃不過真香定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