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能夠一統六國,除了七代秦君英明神武外,還有兩位名相的作用厥功至偉:一個是商鞅,一個是呂不韋。商鞅通過變法讓秦國富國強兵,使一個不知名的西陲弱國迅速成長為實力遙遙領先的超級大國;呂不韋從思想上和經濟上解決了商鞅變法的後遺症,使秦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
秦始皇奮六世餘烈,統一六國後,開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币。但是由于秦始皇改變了呂不韋的雜家治國之策,專以法家治國,并實行嚴酷的苛政,大秦帝國僅僅存續14年就二世而亡。由于秦王朝壽命短,再加上政策變化,經濟領域的重要載體貨币并沒有得到真正的統一。
一、商鞅變法重農抑商,讓貨币成為擺設提到秦國的中興,就要說說商鞅這個人,他把一個西部弱國,變成一個兵強馬壯的實力大國,使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商鞅拿起法律的鞭子,揮向了平民,揮向了貴族,為中國社會從分封走向集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以至于以後2000年都在重複着這樣的模式。
商鞅生于衛國,名鞅,姓公孫,商鞅年少時喜歡鑽研法家,後來在魏國相國公叔痤門下做幕僚。公叔痤雖然知道他有才幹,但一直雪藏未用。在公叔痤病重、魏惠王親自前往探望病情時,公叔痤才向魏惠王進薦公孫鞅。可是魏惠王不以為意。後來公孫鞅聽說秦孝公頒布求賢令,四處尋求賢才,想要重興秦穆公霸業,就去投奔秦國,三谒秦孝公而被賞識。從而拉開了商鞅變法的大幕。
1、抑制商業控制天下之利,貨币的流通作用下降
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重農抑商。春秋早期已經開始把人分為士、農、工、商四類、商的地位是最低的,所以被稱為“末業”。而且商人有錢容易資敵,加上做生意要四處走動,不好管理,所以,商鞅變法就要先抑制商業。
首先商鞅禁止了糧食貿易,在那個年代糧食就是一切,這樣一來基本就沒有什麼商業可言了。人們沒地兒買糧食,怎麼辦呢?那就隻有自己老老實實的種地去了。沒有了糧食買賣,除了交租,剩下那點糧食也就夠個吃飯,所以貨币基本上已經沒什麼用了,換句話說貨币的流通作用已經基本沒有了。其次就是征高額的流通稅,高的讓商人無利可圖,最後隻能去種地。
《商君書-弱民》中說:“欲農富其國者,境内之食必貴,不農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食貴,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則民不得無去其商賈、技巧而事地利矣”。
意思是想發展農業來富國,國内的糧價必貴,而不從事農業生産的賦稅必須增多,貿易的稅收必須加重。這麼加重這樣就沒人去做商業了。本來商業就是金融的一部分,對貨币的流通起到很大的作用,現在一下子增加10倍的流通稅,這就好比咱們花100塊錢買個蘋果,結果其中90塊錢是稅,你說誰還做買賣呢?還是種地去吧!因為商業貿易大幅度減少,貨币流通作用進一步下降,這樣貨币全都進了國家的錢袋。
最後一招更狠,那就是要降低商人的地位。從此在秦國,商人和入贅的人被列為地位最低的一類人。商人再有錢也不能穿好看的衣服,還規定不用吝惜商人的性命。戰争,賦稅,商人都排在最前面,什麼髒活兒,累活兒,要命的事兒都讓商人先做。商鞅變法之後秦地的貿易近乎絕迹。沒有了商業,就不需要貨币的流通,貨币的流通功能在商鞍變法後的秦國就基本失去了“用武之地”。
商鞅變法,由于重擊商業,流通停滞,貨币用處不大,使得秦國變相地廢除了貨币。
2、重農弱民,衡量财富的标志是糧食而不是貨币
商鞅在《商君書》中說“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商鞅的“弱民”理念并不是說讓民衆成為病夫一樣的弱者,而是與“強國”“富國”相對應,是讓民衆口袋裡沒有錢。商鞅的重農其實是重視農業,讓民衆鍋裡“有糧”但口袋“沒錢”,主要的措施有:
一是改分封制為郡縣制。這一制度是個偉大的創新,原來封國的諸侯們沒有管理領地的權力了,他們全變成了地主,隻有處置自己财産的權力,這些領主全都變成了包租公,還要給國家交稅。從此這些地方都由國君統一派官員來管理。這為以後2000年的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打下了樣闆。郡縣制對于秦國高層來講,可以一杆子管到底,上到貴族下到農民我都門清,無論是誰少交一點稅你試試?砍腳伺候。還是那個事兒,别想着賺錢的事兒了,老實的去種地吧!現在糧食才是硬通貨,貨币被打入冷宮了。
二是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國家把土地分大小一樣的小塊兒,然後登記造冊後租給農民,不管你收成怎樣,到時按國家說的數交稅,完不成任務,就會用重刑,動不動就剁掉你的腳,這弄的誰還不拼了命的去種地呀?這一來國家對土地的情況了如指掌,二來也方便管理農民。
三是配套了戶籍制度。國家首先對人口進行了普查,然後根據普查情況規定,家中人口中的兒子成人了要分戶去過,出門要有路條。誰都别想跑! 通過這種改革,國家清楚的知道有多少地,能打多少糧食,有多少人在種地,有多少人能打仗。國家變的像是一個拳頭,想打哪就打哪兒了。
開阡陌加上戶籍制,簡直太聰明了。這樣降低了稅收成本,過去土地都在貴族士大夫手中,國家打個仗,搞個工程啥的,都得求着這些貴族要錢,還要不上來,你還不知道他們有多少家底。現在多好,誰家有多少地,多少人,多少糧食,清清楚楚的,不用廢話,要多少糧你就給多少糧。稅收幾乎沒有成本了。沒有貨币,現在國家抓住糧食就抓住了一切财富。
這還沒完呢,變法期間,為了控制人民,實行了滅絕文化的政策,商鞅認為,“民愚則易治也。”。什麼《詩經》《尚書》都是蠱惑人心的,必須禁絕,人民越傻越好統治。“權者,君之所獨制也,人主失守則危”。權力是君王獨自控制的,君主的話就是法律。對待不聽話的人,就是重罰,什麼削鼻,砍腳,各種酷刑随時等着。“行刑重輕,刑去事成,國強”。也就是說犯了錯要從重懲罰,罰的你不敢再犯錯。罰一個人還不算完,還有連坐法,要株連三族,你說誰還敢犯錯。從此大秦的子民都被牢牢的拴在了土地上。
秦國民衆被拴在土地上,農民的主要使命就是種田、納糧。糧食成了近乎唯一的衡量财富的标志,貨币隻是作為财富象征被大量囤積在國庫裡,實現了國富民貧、國強民弱的經濟局面。
3、國家變成戰争機器,獎勵軍功用的是土地和糧食,而不是貨币
商鞅變法核心内容就是三字:獎耕戰。耕就是重農,戰就是軍事制度改革,而軍改的核心就是軍功制度改革。商鞅廢除了貴族爵位世襲制,而代之以軍功爵制。首先制定了二十級軍爵制,明确賞罰标準,用爵位來獎勵軍功。所謂軍功就是殺敵,就是砍腦袋,你砍的腦袋越多獎勵就越多。
而對軍功的獎勵不是錢,而是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統一。精神獎勵就是給爵位,砍一個敵人腦袋升一級爵位,這是精神獎勵。物質獎勵則是土地和糧食,砍一個腦袋獎勵50畝地,另外根據相應的爵位等級,獎勵不同的飲食和奴仆。搞的跟打怪升級一樣。
這秦人上戰場一點也不害怕了,光剩下興奮了,敵人的腦袋就是我的地,我的爵位。所以在當時形成一種現象:富貴之家,必出軍功。甚至連以後的事兒商鞅都想到了,爵位不可世襲,防止居功自傲。如果你戰死沙場,你兒子就能繼承。而且秦人獲取爵位隻有軍功這一條路,軍功替代了貨币,軍功獎勵也用土地和糧食替代了貨币。不管你原來是平民還是貴族,誰能砍腦袋誰就有爵位,爵位還可以用來抵罪。誰能砍腦袋誰就有土地和糧食。貨币真的失去了它的功能。
經過商鞅變法,貨币在秦國的市場上近乎被禁絕了。國家有錢了,軍隊戰鬥力提高了,人民變傻了。《資治通鑒·秦紀一》昭襄王三年大饑。後來由于經曆了長平之戰等一系列的大戰,壯勞力大大減少,所以糧食産量也大量減少,再加上沒有商人販運糧食,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大饑荒。沒有了貿易,沒有了貨币,衡量價值的就隻有糧食了,秦國重新回到了落後的以物易物的時代。
二、呂不韋重農兼“末”,各行各業為農業服務,貨币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也是衛國人,大秦的國運跟兩個衛國人産生了不解之緣。商鞅雖然讓秦國變的強大起來,但是也留下了變法後遺症,主要體現為思想領域的愚民和經濟領域的抑商。而呂不韋的出現,對商鞅變法後遺症進行了校正。
1、優秀的風險投資人通過“奇貨可居”實現“商而優則仕”
呂不韋是商人世家,本身就是個非常成功的商人。但在戰國時代,不論哪個諸侯國,商人的地位都是非常低下的。作為一個走南闖北的商人,呂不韋非常富有政治頭腦,所以一直在謀劃着有一天能混個爵位啥的,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做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呂不韋人脈極廣,消息靈通,對各國的信息都非常了解。也該着他能成功,一次他在趙國邯鄲做生意時遇到了被質押在趙國的人質秦國的王子——異人。這次偶然的巧遇,促成了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風險投資,通過這次“奇貨可居”的成功生意,呂不韋成了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國相國,實現了自己“商而優則仕”的目标。
呂不韋成了一個成功的風險投資人。他以敏銳的政治嗅覺,把一個一無所有的垃圾股變成了藍籌股,成為秦相的他為後來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他的上位,思想領域不再獨尊法家,而是用雜家治國。經濟上重新讓貨币回到了秦國,金融、商業、文化等各行各業全部盤活了,有了其他末業的支持,農業真正的發展了起來。
2、恢複貨币流通,盤活各行各業,“末業”為農業服務
呂不韋當政時面對的是長平之戰後國力衰弱的秦國,長平之戰趙國的慘敗讓六國主動合縱攻秦。偏偏這個時候秦國又遭受了巨大的蝗災。國家出現了糧荒,怎麼辦呢?解決這一切離不開錢,怎麼來錢呢? 他以商人的眼光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賣爵位換錢。能為國家捐糧食一千石的人,賞爵位一級。估計買官賣官這個詞就是從這兒來的,很快蝗災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作為一個商人出身,呂不韋第一理想就是發展經濟,他清醒地意識到要把秦國變成一個真正的經濟強國,就要改變農業單一經濟模式。他采取了重農兼末的政策。這比商鞅的重農抑商要有很大的改進。
首先拿金融來為農業服務。呂不韋發行了自己的貨币,這種貨币叫文信錢。而且還允許民間鑄币,重量要比對文信錢。有了錢就可以購買糧食,糧食有了後設立了太平倉。太平倉負責鑄币,并監督民間鑄币,豐收之年,農民高價把糧食賣給太平倉,年景不好了,太平倉低利息把糧食借給農民。這樣做不僅國家有錢了,農民的積極性也大大的提高了。
其次就是用商業來為農業服務。也就是兼末,因為商業是末業。呂不韋廢除了商鞅的禁止糧食貿易的政策,而且商人還免稅,賺了錢還可以買爵位。有了糧食貿易,貨币就流通了起來,農民有餘糧可以拿來換錢,有了錢就可以去買一些生活必需品;而商人通過低買高賣手裡也有了錢,終于過上了好日日子。在商業繁榮的促進下農民的積極性更高了。貨币的正常流通,讓秦國經濟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
再就是文化業為農業服務。《呂氏春秋》中說:“敗莫大于愚”。他廢除了商鞅的滅除文化的政策,大力發展文化,他的方法是集百家之長為我所用,有了發達的經濟更要有發達的文化,這個國家才是個真正強大的國家。
最後就是政府和官員來為農業服務,他提出了官府不能與農民對立,要為農民服務。《呂氏春秋》中說:“亡國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他還下令編纂了中國農學史上的四篇開篇之作——《上農》《任地》《辯土》《審時》,還完善了曆法《月曆》,這些都為農業生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舉國郡縣官僚為農業服務,在秦國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呂不韋通過編撰《呂氏春秋》對自己的治國思想進行了總結。可惜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因為嫪毐事件導緻政治生命終結。他的治國思想也因人亡而政息。他的經濟政策和貨币政策也歸于黃土。
三、從統一六國到二世而亡,大秦終究沒有真正統一貨币呂不韋恢複了貨币,但是到嬴政上位後,他還是采用法家的思想來統治秦國。在他統一六國之後雖然統一貨币,繼續推行秦半兩,可是廣大的農民大多在浩大的工程中死去,他們沒有機會去花錢。統一貨币也隻是停留在名義上、行政命令上,在大一統的廣袤國土内,貨币并沒有真正被統一。
1、嬴政統一6國, 改分封制為郡縣制,并統一貨币
嬴政統一六國後,給自己改了個霸氣的名叫:秦始皇。國家管理方面采用了李斯的郡縣制,治國思想上信奉法家思想,經濟上恢複了商鞅的重農抑商政策及愚民政策,采用李斯的建議行焚書議,把除了曆史,醫學,蔔巫,植樹等書籍以外的書全部禁毀,導緻大量典籍失傳。第二年嬴政一怒之下活埋了400多個江湖騙子,裡面也包括一部分儒生。這就是著名的焚書坑儒。
統一的帝國不僅是國土的統一,還有馳道的統一、文字的統一、度量衡的統一、以及貨币的統一。特别是貨币,各國規格不同、帶來财富的衡量标準不同,原六國之間貿易,不同貨币造成了财貨價值衡量困難,統一貨币又是急之又急的首要事情。
秦始皇宣布,隻有黃金、秦半兩才是可以流通的貨币,敢用原六國貨币者,罰戍邊。說白了就是敢用别的貨币就罰你修長城去。可是黃金在當時産量很少,黃金的發行渠道是靠皇帝的賞賜,根本無法做為貨币流通,所以隻能用銅錢。就這樣大秦在形式上統一了貨币。
2、全民做民工,沒機會用錢,貨币成了擺設
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追求絕對的集權,别人不能有任何不同意見,隻要是聽話的,絕對服從的三公九卿就能得到黃金。這就又回到了商鞅的時代,很多正直的有能力的大臣,紛紛隐退了。得到黃金最多的就是李斯這類人。
使用銅錢的人又是誰呢?據現代考古發現,隻在原屬秦地發現了秦半兩,其他六國屬地沒有出土記錄,這從側面證明,當時并沒有真正的統一貨币。可就算是統一了貨币又能怎麼樣呢?全民都在修建巨大的豪華的宮殿,全民都在修巨大空前的皇陵,全民都在修萬裡長城。多少人告别父母、妻子、孩子,估計都沒等拿到那微薄的銅錢就已經死去了。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去流通銅錢。
據史料記載實際當時百姓用的最多的還是一種布做的貨币。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簡《金布律》中說:
“賈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擇行錢、布;擇行錢、布者,列伍長弗告,吏循之不謹,皆有罪。”
意思是市肆中的商買和官家府庫的吏,都不準對錢和布兩種貨币有所選擇;而列伍長不告發,吏檢查不嚴,都有罪。不管什麼貨币,在秦始皇的時代人們是無福消受的,他們大都在浩大的工程中死去了。最終,在秦始皇的暴政專制,好大喜功,大興土木之下,落了個二世而滅。中華大地又是四分五裂,更不要談什麼統一貨币了。
3、二世而亡,終究沒有統一貨币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隻活了10年,但是這10年他出巡5次,每次都至少1年,每次出巡,嬴政必立石刻昭彰自己的功績,這些後來被司馬遷戲稱為“鳴得意”! 800年大周的德天下,在秦朝開始了赤裸裸的隻以追求功利為目的時代。隻求有利,不求有德。終于在秦始皇死後沒幾天,在趙高、李斯之輩的驅使下,胡亥篡位了。嬴胡亥即位後兩次推行秦半兩都失敗了。《史記 六國年表》中記載:
三十七年十月,帝之會稽、琅邪,還至沙丘崩。子胡亥立,為二世皇帝。殺蒙恬,道九原入。複行錢。
秦始皇無法完成的事,二世一樣不行。緊接着陳勝吳廣揭竿而起,4年後大秦滅亡了。僅僅維持了14年的短命王朝,也僅僅是形式上統一了貨币。為以後的大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
結束
從重農抑商到重農兼末,統一6國的大秦,最終還是回到了法家治國的軌道上,商鞅讓秦國從弱小變強大,讓秦國從那時起就變成了一個隻有利益沒有德行的戰争機器。雖然後來呂不韋又把秦國帶回到一個相對正常的軌道上來,使秦國變成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但是他和嬴政間畸形的關系,最後導緻,秦國還是回到了法家治國的原點,一個沒有王德的天下終究還是匆匆的湮滅了。大秦王朝終歸還是沒有統一貨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