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風景自古便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有千般描寫,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如何寫江南的雨:
相見歡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春光乍洩好像還沒有多久,姹紫嫣紅的花兒轉眼就凋謝了,隻是無奈這晝夜不停的風雨,才讓這林花謝的太快。披雨的花好似美人臉上的胭脂淚,相互沉醉在美景中。隻歎春光易逝,人生就像那東去的滔滔江水,浪濤滾滾,太多遺憾的事在其中,卻無法回頭。
浣溪沙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挂小銀鈎。
清晨,冒着清寒的春風,登上樓台,然而天氣是這般陰沉,如同深秋一般蕭瑟。畫屏上好似有一層淡淡的煙霧籠罩流水之上,窗外柳絮與着細雨共同飄搖着,心兒似也有了淡淡的憂愁。
每個人都有莫名其妙煩憂的時候,閑愁不知何處起,又總在某一刻就釋然。
王國維有個著名的人生三境界之說:
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
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那麼下面這首詞就是一個人一生的三階段:
虞美人·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賬。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年少的時候,是那麼自在歡樂,閣樓聽雨聲也沒有莫名的閑愁,有的隻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快樂。人到中年時,獨坐在異地小舟,看着茫茫的江水,隻歎一聲孤獨怅惘消散在西風中。暮年時,獨立僧廬下,在細雨聲中回想這一生的悲歡離合。一切好像有了答案,那窗外的雨,就随它到天明。
“情深深雨朦朦,多少樓台煙雨中……”這首歌是我們多少人的回憶啊,當時聽這歌詞就覺得很耳熟,沒想到竟是出自這首詩中:
江南春
杜牧
千裡莺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是多少詩人眼中贊歎不已的地方啊,到處是莺歌燕舞,花紅柳綠,溪水從村邊流過,小小鎮依偎着青山,特别是煙雨時節的江南,南朝留下的多少座古寺都被籠罩在這迷蒙的江南。
眼兒媚
石孝友
愁雲淡淡雨潇潇,暮暮複朝朝。
别來應是,眉峰翠減,腕玉香銷。
小軒獨坐相思處,情緒好無聊。
一叢萱草,幾竿修竹,數葉芭蕉。
窗外的小雨淅淅瀝瀝,日日夜夜的響着,讓人生愁。獨自坐在閣樓上,默默相思,而望眼過去,隻有“一叢萱草,幾竿修竹,數葉芭蕉“陪着我而已。
這就是江南的雨,不論何時都好似憂愁一般,既清婉又迷人,朦胧婉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