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辭一定要妥當原文? 言傳 傳:1.chuán1)《漢語大辭典》(第3卷第15368頁):“用語言來傳播如:傳授、傳遞、傳輸、傳統、言傳身教用例:〔戰國〕《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不可以言傳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恒娘》:“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傳者”2)陝西方言,說話程瑛在《陝西方言詞典》(第713頁)稱:“言傳:陝西關中方言,意思是‘說話’‘言語’‘吭聲’‘言傳’方言讀‘nián chuán’”,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措辭一定要妥當原文?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言傳 傳:1.chuán。1)《漢語大辭典》(第3卷第15368頁):“用語言來傳播。如:傳授、傳遞、傳輸、傳統、言傳身教。用例:〔戰國〕《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不可以言傳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恒娘》:“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傳者。”2)陝西方言,說話。程瑛在《陝西方言詞典》(第713頁)稱:“言傳:陝西關中方言,意思是‘說話’‘言語’‘吭聲’。‘言傳’方言讀‘nián chuán’。”
舊亦作“言喘”。《漢語大辭典》(第3卷第15367頁)稱,言喘,猶吭聲、吭氣。用例如:《醒世姻緣傳》(第九二回):“說那皮狐常是盜人家的錢物,人不敢言喘。”〔清〕鄭燮《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百姓莫敢言喘,放翁惡得形諸篇翰以自取戾乎?”賈平凹茅盾文學獎獲獎的長篇小說《秦腔》(第322頁),寫道“這個年咱們美美的過。金蓮近去兩個耳語了幾句。 白雪就不言喘了。”有學者撰文指出此為誤例,其實(舊時不為錯),今天應視為不規範用例。但是,文中的“美美的過”的“的”,應是“地”。喘:chuǎn。急促地呼吸氣,如:喘氣、喘息、苟延殘喘。
一說作“言川”。程瑛在《陝西方言詞典》(第713頁)稱:“言川:陝西關中方言音‘年傳nián chuán’,義為‘說話’。舉例:‘有話少說,不要言川’。出自〔北宋〕黃庭堅《五祖演禅師真贊》:‘誰言川藞(lǎ)䕢(zhǎ)具相三十二’。”
“言喘”“言川”雖然都有出處,有用例,但在現代漢語實踐,尤其是陝西官方與所有媒體均使用“言傳”。“言喘”的“喘”還有一個“口”字,多少還沾一點邊,可作為“言傳”的異形詞。而“言川”從詞性上說,八竿子打不上(黃庭堅當時使用此詞,也許就是筆下之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