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兄弟稱舅舅,母親的姊妹稱姨(姨媽、姨母),舅舅的妻子稱舅媽(舅母),姨的丈夫稱姨父(姨夫)。
不過這些當然隻是一般情況。因為家庭文化、地域、方言的不同,每個人家族裡的稱呼有差别是很正常的。
就好像有人管母親的父親叫外公,有的卻叫姥爺,有人管母親的母親叫外婆,有的卻叫姥姥一樣。
再看下其他母系長輩的稱謂:
母親的伯父——伯外祖父(伯外公)
母親的叔父——叔外祖父(叔外公)
母親的姑姑——外姑祖母(姑姥姥、姑奶奶)
母親的舅舅——舅姥爺(舅爺爺、外舅公)
母親的姨母——姨外祖母(姨姥姥、姨奶奶)
母親的爺爺——外曾祖父(太姥爺)
母親的奶奶——外曾祖母(太姥姥)
如果是晚輩們,那叫起來很簡單,記得名字就可以了。若要弄清楚關系,無非是兄、弟的兒子是侄子,女兒是侄女;姊、妹的兒子是外甥,女兒是外甥女。
同輩其實也簡單,不太記得住堂、表關系,根據年齡直接按兄、弟、姐、妹四個字叫即可。
隻不過,有時候憑面相認親猜輩可能會出差錯,畢竟“搖籃裡的爺爺,拄拐杖的孫孫”可不是什麼稀罕事。
就舉個例子,作為大齡青年,我有一個5歲的舅舅這種事我會亂說嗎?
所以弄清楚輩分還是很重要的,免得鬧笑話。倘若自己确定不了,向父母長輩請教就是。
如果是關系比較遠的親戚呢?比如姻親,舅媽的哥哥、嫂子的父親什麼的。
那就采取“代入法”,像舅媽的兒女們與你平輩,他們會稱舅媽的哥哥為舅舅,你叫舅舅就有點怪了(畢竟沒有血緣關系),可以按平素裡稱呼年長一輩的方式,稱叔叔或者伯伯。
嫂子的父親,也就是哥哥的嶽父,算起來叫法也是一樣。
總的說起來,就是要找個平輩的參照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每次過年,難免要見一大串兒親戚,認都認不過來,似乎挺麻煩的。
不過,中國人獨有的親屬稱謂,條理分明、長幼有序,是中華家文化的一大特征,也是我們應當熟悉的基礎文化知識。
沒文化很可怕的。
文字 | 夢竹
圖片 | 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