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21:42:45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1

有個媽媽在某個教育直播間問了老師這樣一個問題:我家孩子每天做作業的時候都不能積極主動地完成,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每天都需要我催着趕着才能勉強完成,有時候我就忍不住發火了,揍他一頓,請問老師我該怎麼辦?

老師問媽媽:你家孩子多大啊,都寫什麼作業呢?

媽媽說:我家孩子4歲,上小班。

老師一臉震驚,問媽媽:才4歲?哪來的作業?

媽媽說:就是數學、英語、拼音、識字這些啊,我想讓他在小學之前掌握100以内的加減法,我周圍好幾個朋友的孩子都已經學會了。

聽到這裡,我不禁感歎道:又一個在“雞娃”洪流中迷失方向的媽媽。

讓小班孩子開始學習掌握100以内的加減法運算,真是拔苗助長。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2

幼兒園階段的數學啟蒙不是做算術題

說到數學啟蒙,幼小銜接,很多家長都會不由自主地設立這樣的目标:首先讓孩子學會數數,認識數字,其次是掰着指頭、背口訣一般做算術題。

這樣的啟蒙過程是比較狹隘、枯燥的,背離了孩子數學認知的發展規律。

科學、有效的數學啟蒙需要遵循兩個指标:

1、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

皮亞傑認為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是不能通過邏輯推理、抽象運算做出數學題的,所以讓一個四歲的孩子開始學習100以内的加減法是非常不合理的目标。

目标不合理,家長容易生氣焦慮,引導過程也很艱難,發火是在所難免,孩子則會陷入愧疚,否定自己,産生強烈的挫敗感。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3

真正的數學學習還未開始,孩子就已經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倘若是10以内的加減法,4歲的孩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依然是要依賴具象的工具來理解,比如掰手指、用玩具做加減法。

相信大家也發現了,現在的孩子普遍比較聰明,隻要我們的啟蒙方法是合理科學的,孩子很容易就理解了。

舉個例子,假如我們想引導孩子學習十以内的加法,2 3等于幾,手邊剛好放着幾個積木,那就先拿2個積木,再拿3個積木,擺在孩子眼前,孩子數一數就知道2 3等于5了。

這個用實物運算的過程,不僅符合孩子“依賴具象”的認知特點,而且還能教會孩子使用道具運算的能力,學會這個辦法,孩子自己就能邊玩邊算。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4

2、教育部印發的指南

從這個指南中我們能看到兩個關鍵點:

1)幼兒園孩子可以學算術題,但是學到10以内的加減法就可以了

2)幼兒園孩子的數學認知,不是隻有學算術,還包括空間、幾何、測量、模式等和數感有關系的培養内容

這才是幼兒園階段數學啟蒙的正确方向和目标,如果還有家長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是數數、加減法,那可真是給孩子在數學興趣培養的路上挖了一個大坑。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5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如果同班大部分孩子都學習了50以内的加減法,我家孩子隻會10以内的加減法,那不就跟不上了麼?

我覺得大家可以在孩子大班的時候,打聽一下上一屆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的學習情況,老師的教學目标,然後再為自己孩子的幼小銜接做規劃。

無論目标和計劃是如何制定的,都不能脫離客觀的發展規律和指南要求,萬變不離宗。

那些高智商,早早展露數學天賦的孩子畢竟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大多數孩子都還是會在客觀發展規律的軌道上前進的,那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6

合理的目标,科學的方法,才是幼兒園孩子數學啟蒙才能事半功倍

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整個階段的數學認知要涵蓋4大方面,我們能把這幾個方面的引導工作做足了,孩子的數學學習就不會太吃力。

1、從生活裡、遊戲中培養孩子的數感、數學興趣

先有生活再有數學,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出現的,所以對于孩子的數學啟蒙不能脫離生活。

孩子對于數學的興趣也是需要從生活中、遊戲中來培養起來的,比如,我們帶孩子去買菜,讓孩子挑3根胡蘿蔔、5個土豆、4個西紅柿,孩子拿一個、數一個,數與實物的對應關系就逐漸掌握了。

你也會發現,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數數和拿東西這兩個環節是各自獨立的,對應不起來,嘴裡數到2了,手裡才拿着第1根胡蘿蔔。

隻要我們掌握住“具體形象化是幼兒時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這一原則,我們就能發展出很多數學啟蒙活動,比如:分蛋糕、拿凳子、擺筷子、分水果、認公交車、坐地鐵等等。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7

2、引導孩子認知數、量及數量關系

這些屬性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隻要我們願意引導,處處都是啟蒙機會,比如:

  • 讓孩子幫忙拿蘋果的時候,本來我們會說“請幫我拿個蘋果”,但是換成“請幫我拿一個大的蘋果”,多了一個“大”的定語,就能促使孩子發生一次觀察、對比和思考,盤子裡的兩個蘋果,哪一個大,哪一個小。
  • 拿兩瓶礦泉水,把一瓶喝掉一半,讓孩子觀察哪一個的瓶子的水容量多,再用兩隻手分别拿着瓶子感受一下,哪一個瓶子重,哪一個瓶子輕。
  • 出門遛彎,找找最高的樹是哪一棵,最矮的樹是哪一棵
  • 撿兩根粗細不同的棍子,比一比,哪個粗哪個細
  • 洗澡的時候,給孩子放一些不同容量的杯子、瓶子,讓他感受不同容器的容量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8

3、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

形狀和空間是幾何數學的初級形态,這個部分的引導主要可以通過兩個方向來實現:

1)遊戲

遊戲是幼兒園孩子重要的學習方式,借助各種玩具獲得的感知經驗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比如:

  • 積木、黏土、塗鴉、拼圖、折紙等益智類玩具,能夠引導孩子認識形狀。
  • 出門走路,讓孩子當導航,邊說邊導方向:前方直走左轉、前方右轉、前方上橋、前方下橋,在遊戲裡感知上下左右、前後等基本方向。
  • 躲貓貓、鑽洞洞這樣的遊戲,能讓孩子感知到裡外空間。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9

2)觀察

形狀無處不在,如果留心觀察,我們就住在各種形狀裡,這個真實的、可以看到、觸摸到的場景為孩子認知形狀、感受空間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比如:

  • 和孩子一起找找,家裡的長方形都有哪些?孩子會找到茶幾、電視櫃、門框、衣櫃、鏡子,再找找圓形的有哪些呢?孩子會找到碗、盤子、牆紙上的一個圓圈。
  • 這一圈觀察下來,基礎的平面形狀都能掌握了,等到孩子中班了,再升級為立體形狀,比如,找一找長方體有哪些,圓柱體有哪些。
  • 在院子裡遛彎的時候,腳下的地磚、旁邊的高樓、甚至天上的雲彩,都是形狀的樣子。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10

4、感知分類、排序及模式

分類、排序和模式,是讓孩子能夠觀察比較,發現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也能體會一些東西是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起來的。

關于這部分的引導,我一直堅持在做,目前能看到的效果是:兒子的對規律的觀察是有一定敏感度的,分類也做得不錯,我的經驗是:

1)使用蒙氏數學啟蒙理念

在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中,數學啟蒙的核心内容也包含了讓孩子感知、體驗分類、排序和模式,它的經典教具圓柱體插座、粉紅塔、棕色梯、紅棒就是這樣的功能。

我兒子是從一歲半左右開始玩各種蒙氏教具,自然而然的就順着教具指引的方向操作分類、排序、比如圓柱體插座教具的從粗到細逐級遞減或遞增,粉紅塔的從大到小的逐級遞減或遞增,紅棒的逐級變短或變長。

小班數學二十以内的加減法(小班要學100以内加減法)11

2)将玩具、生活物品分類擺放

分類、排序是有一定模式和秩序的,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給孩子提供有秩序、有規律的範本,比如:

  • 玩具的分類擺放,使用不同的整理箱、收納袋,将不同的玩具分類收納,積木和積木擺在一起,拼圖和拼圖擺在一起,雖然收拾起來很麻煩,但是對孩子數學認知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如何分類、如何排序。
  • 收衣服的時候讓孩子幫忙分類出爸爸的衣服、媽媽的衣服、自己的衣服,這也是分類培養。

以上就是整個幼兒園階段,我們需要給孩子引導的數學啟蒙内容,雖然包含了加減法算運算,但不全都是運算,更多的則是看起來和算術毫不相關的數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