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若愚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把到市場上買賣貨物稱為“趕集”,趕集便成為所有中國人都能聽懂的普通話。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各地方言,突然聽到有人說“趕會”、“趕場”、“趕圩”、“趕擺”等方言時,你可能就會不知其所雲何事了。其實,“趕會”、“趕場”、“趕街”、“趕圩”、“趕擺”都是到市場上買賣商品,是各地方言對趕集不同的稱呼。
趕會(中原地區)
河南趕會
趕會一詞,原義有趕赴廟會的意思,但在河南、山東魯南、蘇北、皖北等中原地區,人們就把趕集稱為“趕會”。實際上,從詞意上看,趕會是與趕集最接近的詞彙,因為趕集和趕會都是集會一詞拆解後單用,它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買賣商品時集會的場面。
趕場(西南漢族地區)
四川趕場
趕場一詞,是西南地區的雲貴川對趕集的稱呼,趕場一詞從字義上,能夠讓人想像到,人們在寬闊的場地裡買賣商品場景。同時也能讓人想到,在農耕社會裡,人們最初交易商品貨物時,選擇的是露天的寬闊場地,因此,即使是在店鋪林立的商品社會,人們還是沿用着趕場一詞。
趕街(gai)(昆明方言)
昆明趕街
趕街(垓),從字面上雖能一目了然,但是,由于昆明人把街讀成(該gai)音,如果隻懂普通話,不懂雲南話,還是不知昆明人說什麼。
趕圩(xu)(湘、贛、閩、粵、桂、滇及彜族)
福建三明趕圩
雖然趕圩一詞早就聽過,但一直不知如何書寫這個“圩”字,後來在聽《趕圩歸來阿哩哩》這首民歌時,知道圩字的寫法。即使是現在,當這個圩字單獨出現時,很多人都會把它讀成“于”。
彜族人去趕圩
圩是個多音字,第一個讀音為wei,和圍字同音,是江淮低窪地區周圍防水的堤。第二個讀音就是xu了,和需字同音,也是湘、贛、閩、粵和廣西雲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對集市的稱呼,因此廣西少數民族把對歌的集會稱為“歌圩”,《趕圩歸來阿哩哩》是彜族民歌。
趕擺(雲南傣族)
傣族姑娘去趕擺
趕擺又稱"做擺",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傣族民間節日。因做擺的規模不一,有的以村為單位舉行,有的幾個村聯辦,時間也各有不同。個人通常在傣曆12 月中旬的開門節以後三天舉行,公衆辦的也有在正月舉行的。趕擺不但有歌舞集會,而且有商品交易。
西雙版納趕擺市場
趕擺一詞,發音上本身就很有少數民族語言風情,但傣族人又将其稱為“做擺”,趕擺時都會形成一個露天集貿市場。如果我們用對漢字來個望文生義,就會發現這個“擺”字,有把商品貨物擺出來賣的意思,因此,趕擺雖是傣族地區方言,但并未脫離漢語詞義,讓人稍加思索便輕易解讀。
雲南西雙版納中老泰國際趕擺場
上圖是位于雲南西雙版納中老泰國際趕擺場,是中老泰三國跨境民族傣族邊民互市的貿易市場。(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創者所有)
吳若愚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姓名,歡迎添加作者落筆成劍(luobichj)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