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為什麼要跳江原因簡便?提到端午節,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屈原,但實際上端午節并不是因為屈原才産生的端午節和屈原一毛錢關系都沒有,隻不過屈原在當日投江了,才賦予這個節日一個不同的含義屈原投江時的地位并不低,甚至可以說在朝廷上是舉足輕重的,那為什麼他會投江呢?其實在他所著的《楚辭》中可以尋得緣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屈原為什麼要跳江原因簡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提到端午節,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屈原,但實際上端午節并不是因為屈原才産生的。端午節和屈原一毛錢關系都沒有,隻不過屈原在當日投江了,才賦予這個節日一個不同的含義。屈原投江時的地位并不低,甚至可以說在朝廷上是舉足輕重的,那為什麼他會投江呢?其實在他所著的《楚辭》中可以尋得緣由。
在《楚辭》的漁父篇中,屈原講述了自己跟漁父之間的一段對話,通過這段對話,我們便能看出屈原的人生觀,也正是這樣的人生觀導緻了屈原最終投江。說到漁父,很多傳奇人物都跟他有關系,比如姜子牙、範蠡等人物,都曾扮演過漁父的角色。
屈原跟漁父的對話,除了在《楚辭》中出現過,司馬遷在他所著的《史記》中亦曾提起,并将這段對話安排在了屈原臨死之前,可以說在司馬遷的眼中屈原的離世注定是他價值觀與現實社會沖突的結果,并且司馬遷将這一沖突作為了主要原因。
其實,屈原和漁父的這段對話,不僅讓屈原做出了投江的重大決定,對生活在當今社會的我們亦有頗多啟迪,因為在這段對話中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且與當前的社會發展不相沖突。
在《楚辭》關于這段對話的記載中,漁父一開始就直接問屈原:為什麼他身為三闾大夫還混得這麼慘?其實這句話就顯示了兩個人不一樣的人生态度,在漁父看來,三闾大夫的頭銜是無上的榮耀,能夠掌管皇親貴族子弟的教育,是名副其實的才子,社會地位足夠尊貴。
但顯然屈原并不是這麼想的,在他看來,三闾大夫更像是一個閑職,他注定無法參與家國大事,對于心懷抱負的屈原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差事。所以,面對漁父的提問,他自然開始抱怨,一句“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最可以說明屈原内心的煩悶與苦惱。
在王陽明眼中,屈原的這個思想可是要被稱為“異端”的。因為在王陽明看來,跟愚蠢之人的想法不一樣的思想就是異端,這樣說來,屈原當然是“異端”了。如此一看,王陽明也算得上是一個反諷高手了。顯然漁父不是這麼想的,漁父認為隻有能随着時代變遷的人才能被稱為聖人,也就是俗話說的,你改變不了世界,不如改變自己順應這個世界。屈原這樣一味的抱怨,其實就是在給自己徒增煩惱罷了。
屈原當然是無法認同他的說法的,自身本清潔,怎麼能自甘堕落被這個世界所熏染,心懷憤懑也許會讓自己郁郁寡歡。但随波逐流更是一種自甘堕落之舉,如此行為是屈原所不齒的,倒還不如投江來的幹脆。
其實細細追究起來,二者的矛盾沖突更像是道家與儒家的觀點碰撞。一個主張“無為而治”,另一個緻力于構建“大同社會”。屈原顯然是支持後者的,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構建一個和諧享樂的社會,也因此才會覺得所生活的世界如此不合心意。所以,屈原的投江,不僅僅是堅守自己的價值觀,更是在維護自己内心的秩序,捍衛自己的思想尊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