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來自市科技局的消息,
我市楊梅大棚促成栽培關鍵技術研究獲得突破,
将有效提升餘姚楊梅的品質。
今年最早的大棚促成楊梅于5月中旬開始上市,相比去年提前10天,比普通露天栽培楊梅提前20天左右。
餘姚大棚楊梅,圖片源自餘姚市科技局。
據悉,我市地處楊梅栽培區偏北位置,楊梅成熟期晚于其他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楊梅産業的發展。為提早楊梅的上市時間,提高商品率,近三年來,我市科技、農業農村等部門投入資金3400餘萬元,大力推廣大棚楊梅栽培新技術,新建保溫促成大棚近10畝,重點對蓋膜揭膜時間調控、溫濕度控制、光照調控、樹體管理、授粉管理、肥水管理、病蟲害管理等進行了綜合研究。
4月25日拍攝的棚内外楊梅對比,圖片源自餘姚市科技局。
通過該項目的試驗示範,今年相關科技成果深得梅農認可。“今年的大棚楊梅結果早、品質佳、收益高。”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新推廣溫室促成大棚近30畝,避雨大棚300多畝。可喜的是,大棚促成楊梅平均單顆果實質量能達18克,而且品質遠高于露天精品楊梅,“按畝産800斤、每斤100元計算,試驗園平均畝産值有望達到8萬餘元,經濟效益非常顯著”。
該項技術不但能實現楊梅錯峰采收、促進楊梅采收期提前,同時能提高楊梅品質和商品率,将有效促進我市楊梅産業進一步發展。
大棚内,梅農為楊梅進行人工授粉,圖片源自餘姚市科技局。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施虹吉
編輯:沈媛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