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詠物詩作品名句

詠物詩作品名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7 02:31:31

詠物詩作品名句(詠橘抒情托物言志)1

詠橘抒情 托物言志

——詠橘古詩詞賞析(一)

王傳學

橘樹是江南大地冬天的明星樹。當寒風勁吹、萬木凋零之時,橘樹仍然以自己的本性抗禦着寒氣的侵襲,保持着蒼綠的枝葉,為蕭瑟的大地呈現着一份綠意。橘樹的這種品格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關注,從戰國時期的屈原開始,出現了許多詠橘的佳作。

先看屈原的《橘頌》:

後皇嘉樹,橘徕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抟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内白,類任道兮。紛缊宜脩,姱而不醜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并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戰國中期楚國人,據記載他的出生地是湖北的秭歸。屈原是貴族出身。他在青年時代就在楚懷王的宮廷任職,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職。楚懷王最初曾與他有過“成言”,答應實施他的政治主張。但楚懷王身邊有寵姬鄭袖和令尹子蘭、上官大夫等一群腐敗官僚,他們捏造罪名,陷害屈原,把屈原排斥在執政集團之外。後來頃襄王繼位,又先後兩次把屈原放逐于漢北和江南。

由于楚國的政治日益腐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将白起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屈原目睹國破家亡的慘狀,投入長沙附近的汨羅江自盡了。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著名的偉大愛國詩人,對後世影響極大。屈原學習民歌,創成了“楚辭體”這種完全新穎的詩歌體式。最有名的長詩是《離騷》。

《橘頌》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屬于屈原早期的作品。這是一首以物拟人的抒情詠志詩。

在戰國時期,盛行縱橫遊說的風氣,遊說者“朝秦暮楚”,随機改變依附的門庭,并不以為是恥辱。屈原完全不同于這種揣摩抵掌、競求富貴的利祿之徒,《橘頌》就是通過對橘樹的贊美,抒發了自己獨立不移、不求私利的堅貞意志和高尚情懷。

詠物抒情詩是詩歌中常見的一種體式。寫這種詩要求作者把吟詠的自然物加以人格化,特别要使它成為詩人自己的性格化身,達到詠物即是詠人,物我一體化,以我觀物,以物狀我,這樣,全詩雖不着“我”一字,卻又無處不是寫“我”。這在藝術手法上,就是人化自然的我與自然同化法。屈原從青少年時代就充聚“内美”,又重之以“修能”,平日以身許國,期望濟世安民,他的這種品格養成之後,構成了立身處世的本性,任何外在環境的變化,都不會使之改變。這可以稱之為矢志不移的堅定性。

屈原頌橘,由橘樹的不可侵奪的習性,寫到它的根深本固,從它的綠葉白花,寫到它的圓滿成果,贊揚它内容潔白,芬芳無可比拟;植根深固,不怕冰雪紛飛。這樣“獨立不遷”、“深固難徙”,并且是“蘇世獨立”、 “淑離不淫”的嘉樹,它不是迥異于那些夭桃、柔柳,弱草、閑花嗎?在古典詩歌中,以樹為專有描繪對象,并在對象中如此自覺地使之成為人的本質的對象化,《橘頌》是最早的開創,這是上古詩歌史上以自然為題材的藝術審美的卓越成功。

《橘頌》全詩可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姱而不醜兮”,緣情詠物,以詠物為主;第二部分從“磋爾幼志”至結尾,緣物抒情,以抒情為主。各有側重而又互相勾連,融成一體,極富感染力。

“橘”是楚地特産的嘉樹,是楚國人民精神的象征。詩人對橘樹的贊頌,實際上是對楚國人民優良品質的贊頌,也是詩人高尚人格的自我寫照。

作為一首詠物抒情詩,首先要對所詠之物進行描繪,使其形象鮮明、生動。詩人正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從橘樹的外形和内質兩個方面作了細緻的描繪,把一個形象美好、品質高潔的藝術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詩一開篇,先寫出了橘樹的出生地,它是為天所授生在南方楚國的嘉樹,它一生長就習慣了南國水土,植根于楚國大地,不能任意将它遷移到别的地方去,這是贊美橘樹的禀性正直,不随遇而安,突出了它熱戀故土,堅定專一的情志。

接着描繪橘樹的形态:春天綠葉綴着白花,繁榮絢麗,多麼可愛;夏天層層枝葉繁茂,尖刺銳利,護衛着樹枝,圓圓的果實,惹人喜愛;秋天果實成熟,青黃雜糅,顔色燦爛,更加美麗動人。詩人抓住橘樹的生長特點,按其生長過程,從不同的側面對橘樹的形态作了形象的描繪,展現了它的外表美。同時橘樹還具有精美的内質。它的果實内瓤明亮,潔淨不染,就像表裡如一、道德高尚的君子。不僅如此,它還香氣宜人,真是美好絕倫,無可比拟。這樣,詩人從不同的側面對橘樹的形象作了動人的描繪和熱情的贊頌,為下文抒情述志打好了基礎。

“嗟爾幼志”一句,領起了詩人對橘樹品質的贊頌,這種贊頌不是就樹贊樹,而是把橘樹作為人格化的年青人的形象來贊頌的,将樹的習性與人的品性融為一體,贊詞的内容和感情比前一部分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和加強。首先從抱負、志趣贊起。橘樹從小就具有與衆不同的志趣,這就是“獨立不遷”、“深固難徙”,以故土為本,不随遇而安。詩人為什麼反複強調這種“不遷、“難徙”的品性?因為這種熱戀故土的品性與熱愛祖國的情操是一緻的,而這正是詩人的思想基礎,是他一生立身行事的準則,這在當時土大夫擇君而從、朝秦暮楚的時代風尚下具有特别的意義,反映了詩人年青時就立下了熱愛祖國、為國獻身的崇高志向。

接着詩人贊美橘樹“蘇世獨立”,具有清醒的頭腦;“閉心自慎”,具有潔身自好的情操、謙虛謹慎的作風;“秉德無私”,具有公正無私的品德;“梗其有理”,具有堅強不屈的意志。在詩人的筆下,這哪裡是樹,簡直是理想人格的化身!詩人塑造的橘樹這一藝術形象,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追求。“與長友兮”、“可師長兮”、“置以為像兮”這幾句自抒胸臆的贊詞,不僅是對橘樹品格的由衷贊頌,更是詩人道德品質理想追求的真實表露。

這首詩是屈原的早期作品,在整個《楚辭》中别具一格。這雖然是首詠物詩,但由于詩人抓住了橘樹的生理特性和生長特點,運用拟人化的手法加以描繪,并把它與某類人物的品格作了恰切的類比,因而所詠之物不覺抽象,所頌品質也不覺空泛,達到了“樹”“人” 合一,融為一體。同時由于詩人在描繪所詠之物時傾注了深摯的感情,寄托了自己的情趣志向,因而使所詠之物充滿了人的靈性,所抒之情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