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冬雪
據新京報報道,“直播間”說成“啵啵間”,“多少錢”成了“多少米”,“福利”被簡化為“fl”……近日,關于互聯網平台不規範表達的話題引發關注。有用戶将這一問題歸咎于平台審核,他們認為,因為“審核”限制,很多話術無法在平台正常使用,因此出現了一些不規範的表達。随着這樣的聲音增多,有人把造成“不規範表達”的原因指向了互聯網平台。對于這些疑問,相關平台給出了回應。
抖音近日表示,不存在所謂“敏感詞”,更多是用戶對平台的規則不了解所緻,平台提倡規範表達。此前,微博、B站也先後發布公告,呼籲用戶規範使用漢字。《人民日報》曾刊文指出,網絡語言實際上會對語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态安全帶來負面影響,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可見,網絡語言規範問題已不僅是語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社會問題。然而,網絡語言規範相當複雜,讨論要不要規範的問題,需要先厘清最基本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
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鮮事物,其中就包括網絡用語。諧音、縮寫、中英結合、數字、詞語新用……一些網絡用語,不僅在網上被使用,還進入了年輕人的日常生活。“網絡上看不懂的字母縮寫”時不時會沖上微博熱搜。
“我覺得被時代抛棄了,現在網上出現的各種字母縮寫都不知道什麼意思,我的網上沖浪生活遭遇了瓶頸!”有網民吐槽,網絡上的各種字母縮寫令人費解。緻力于研究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滄州學者孫建認為,追求時髦、新奇、有創造力是年輕人的天性,在青年網民的推動下,網絡語言的流行是必然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網絡用語情緒化、低俗化,帶來的更多的是負能量,勢必沖擊我們的傳統語言。一些低俗的網絡語言,不少小學生張口就來。如果孩子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成長,會給思維、行動帶來負面影響。
網絡用語是一種新型的網絡文化,給平時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在平時生活中面對如此規範,因此,對于我們來說,平時要增強自己的網絡素養,規範網絡用語。平台也要加強審核,對不規範的用語及時進行提示,淨化網絡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