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地六十,七十年代公社大隊生産隊的幹部編制基本上是一緻的,當時的八大員都是公社設置的編制,公社幹部很牛的,掙着工資,吃着商品糧,小園吃菜不用買,燒柴生産隊給送,半城半鄉生活,招人羨慕。八十年代以前是公社,管理區.大隊.生産隊。八十年代以後是鄉.鎮.村。現在即有鎮又有街道辦事處,居委和村委。
“公社八大員”是指哪些人?侍遇如何?生産隊時"公社八大員"不盡一樣,每個地方會根據本地的需求而配置不同的工作崗位和職位。主要的還是指:營業員、電影放映員、廣播員、保管員、會計出納員、賣票員、駕駛員、衛生員這“八大員”。
營業員:一般是指供銷社部門的營業員,公社飯店的服務員,食品站的銷售人員等等。這些在當時都是吃香的部門,很受待見,一家人有一個人或者親屬在這些部門上班的,都借光。
電影放映員:當時的電影放映員歸公社廣播站管理,以前也沒有電視,網絡,所以能看到電影那是多麼奢侈的事,約七十年代末,公社電影隊成立前,縣電影隊基本同時到同一公社放映,幾乎沒次都跑片,上本演完了,還要等待跑片,那種煎熬的期待,記憶猶新。不過,那場景至今仍覺得挺有意思。懷念!
廣播員:當時的縣裡有廣播站,公社也設立了廣播站,當時的農村家家戶戶都安裝了有線廣播,當時所有廣播的内容的播放都是由廣播站來完成,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所以當時的廣播員都是找有文化的女性做這個行業,人人都羨慕。
保管員:當時這個保管員在我們公社主要是管理糧店的倉庫的人員,那時一個糧店大概是5個人,保管員要占3個。這在當時來說比較好的職業。那時在糧管所上班的相當于當時人民公社幹部的職業,每個月固定工資,吃的國家糧
會計出納員:這個崗位主要是負責金錢管理的工作,做賬啥的,當時公社的糧店,供銷社,食品站等等這些單位都會配備會計出納員,管理經營場所的賬目和金錢的往來結算工作,這個是需要有文化的人才能上崗的。
賣票員:當時的農村交通是非常的不便利的,能有個自行車騎就是大戶了,當時很多家庭能有馬車或者牛車也是很不錯的家庭了,所以在當年有些公社會配備比較小型的車站,車站裡就有賣票的人員,所有在當時有親戚或者朋友買票那也是很牛的。
駕駛員:以前的駕駛員不同今日的“駕駛員”,以前的公社的駕駛員是開拖拉機的駕駛員,在當時的公社幾乎很少有汽車開,當時公社成立機耕隊,會有幾台拖拉機,所以在當時的機耕隊當駕駛員也都是很厲害的,不是誰都能當上的,不僅會開車,還會修車。在當時都是要進修學習之後考駕照以後才能駕駛的。
衛生員:公社有衛生院,村裡有保健站,在缺醫少藥的時代,衛生員是備受人們青睐的職業。
七十年代,我們這裡的大隊有支部書記、副支部書記,民兵營長、治保主任、婦女主任,也有會計、出納,都是這些人兼職。生産隊有隊長、副隊長、政治隊長、會計、出納、記分員、保管員。
生産小隊隊委會包括 小隊長,副小隊長,黨小組組長兼任政治隊長,婦女小隊長,會記,岀納,貧協,小的生産隊隊委會由7人組成。另外還有庫房保管員,記工員,大一些的生産隊隊委會再加庫房保管員,記工員9人組成。另外還有飼養員,民兵小分隊隊長(突擊隊隊長),手扶拖拉機手。*生産大隊有大隊黨支部書記,支部副書記,大隊長,副大隊長,大隊婦女主任,大隊會計,大隊出納,大隊貪協,民兵營長,9人組成大隊委員會。另外還有調解員,科技員,放水員有些地方叫呌長。
總之一句,那年代的“八大員”都是吃國家糧,拿穩定工資,幹活不像農民那麼下大力、出大汗,并且地位也高,還受尊敬,讓人仰慕的......
對此,你怎麼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