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剖析了閃送崛起的商業機會、消費底層邏輯與商業模式底層邏輯。
對于創業公司和小公司來說,活下去是第一位的,小公司沒有戰略。太複雜的商業模式不适合在這個階段講,我們今天來講講最簡單的商業模式。
先給商業模式一個最簡單的定義:商業模式,即有穩定預期的交易結構。
這一下就變得簡單多了。但是,這畢竟還是概念,怎麼能夠去理解跟執行?怎麼落地?
一、商業模式三大痛點
商業模式的三大痛點:沒有用戶需求,沒有經營利潤,沒有比較優勢。
1. 什麼叫沒有用戶需求?
也就是說,這個需求是僞需求。我們認為有需求,其實用戶并不願意為此而買單,這就叫沒有用戶需求。
2. 什麼叫沒有經營利潤?
其實用戶是有需求的,但是他的付費意願度不高,導緻了整個商業模式是虧錢的,這叫沒有經營利潤。
3. 什麼叫沒有比較優勢?
有用戶需求,也有商業利潤,但是我競争不過人家,所以我最終還是要垮掉,這叫沒有比較優勢。
解釋了商業模式三大痛點,可還是聽不懂怎麼辦?我們講三個案例。
什麼叫沒有用戶需求?
案例:阿裡來往VS釘釘
早期阿裡做來往花了很多錢,馬雲也親自上陣。對不起,沒有用戶需求,所以它連起步階段都沒走出來就死掉了。
後來來往團隊又改名換姓去做釘釘了,釘釘是為企業級用戶做服務的,大批量的需求就來了。
來往跟釘釘,一個有用戶需求,一個沒有用戶需求。
什麼叫沒有經營利潤?
案例: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有用戶需求,但是沒有經營利潤。
不管是摩拜還是ofo,用戶都是願意體驗的,滿意度也還不錯。因為方便了出行,下了地鐵之後本來要走15分鐘,騎車就隻需要幾分鐘。
同時,用戶把它當成了公共交通産品,跟地鐵公交車一樣的性質,支付意願度很低,不願意付很高的費用,所以共享單車企業就沒有經營利潤。
什麼叫沒有比較優勢?
案例:搖搖招車
有用戶需求,有商業價值,卻沒有競争優勢。
搖搖招車曾經在北京形成優勢,把北京機場給壟斷了。而且有真格基金、紅杉資本這麼強有力的投資,最後還是競争不過滴滴。
同樣是做專車,滴滴就活下來了,而且變成最大了,搖搖招車就死了,這就是沒有比較優勢。
二、商業機會的底層邏輯1. 閃送的緣起(商業機會的假設)
在閃送起來之前,其實是有同城快遞的。
同城快遞是次日達,第2天送到。在商業運營模式上是統收,先去收件,收完之後統一物流集中在一起去配送。因為運送成本比較高,還限定了起送價。
閃送是怎麼起來的?
閃送創始團隊有一個假設,跑腿市場上似乎還有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效率優先。
因為傳統同城快遞是想如何降低成本,隻要第2天送到,用戶也能忍受。
閃送想的是我怎麼樣才能夠在1小時内送到,更多專注于如何提升效率。
我們來設想一下,假設這個東西成功了,跟同城快遞之間有什麼區别?
同城快遞是成本控制型的,閃送叫同城速遞,這是什麼型的?品質敏感型。
什麼叫品質敏感型?
用戶更願意在一小時之内送達,更願意為此而付費,對一個小時送到的品質非常敏感。
這是假設的,有沒有真實的用戶需求,還要看商業模式三關能不能過。
2. 商業機會的底層邏輯
商業機會主要來自于4個方面,分成兩組:需求導向型和競争導向型
什麼叫需求導向型?
說白了一句話,找增量需求。
增量來自于什麼?現在消費者不滿意的,尚未被滿足的那部分需求。
競争導向型是什麼?
找存量需求。我比競争對手在某一方面做得好,我就能把對這方面比較在意的客戶給搶過來。
所以前者是增量型,後者是存量型。
成本領先型和解決方案型
成本領先型面對的是什麼?價格敏感型客戶。同時自身的運營能力比較強,否則成本是壓不下來的。
解決方案型針對的是價格不太敏感型的客戶,他們往往是方案定制,替代品少,所以對于價格是不夠敏感的。
商業機會的底層邏輯來自于兩組概念,要麼需求導向,要麼競争導向;要麼成本領先,要麼解決方案。
3. 閃送緣起的底層邏輯
這樣,大家就容易理解了,原來閃送的商業機會的底層邏輯來自于兩個方面:
第1個是需求導向型,有增量市場。在次日送達之外,大家對1小時送達是有需求的。關鍵在于我們能不能把這些需求給找出來,同時讓用戶願意付費。
第2個是成本領先型,采用衆包模式。
為什麼其它的同城快遞不願意接這樣的單子?既然有這麼好的市場,為什麼它們不接?因為負擔不了運營成本。它們沒有用衆包的方式,所以成本有沒有領先。
這是閃送緣起的底層邏輯。
4. 閃送的精益創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快速叠代)
通常有一些創業經驗不夠豐富,未曾多次創業的人會說:
我現在有個想法,抓緊把産品做出來,做完之後再到市場去賣,然後找客戶去用,來看真實的産品反饋。
這就不太符合精益創業了。
精益創業首先做什麼?
首先找PMF,再做MVP。
什麼叫PMF?
在産品還沒做出來之前,要進行産品市場需求的匹配,看看市場是不是真的有需求?
什麼叫MVP?
我的需求經過驗證過之後,再去想辦法做一個最小版的、特别粗糙的、能夠滿足客戶最基本需求的産品拿到市場上,再去檢驗。
甭管産品多麼粗糙,隻要快速叠代,就能提升客戶滿意度。
閃送怎麼做PMF?
按道理說,我們應該做一個成熟的産品出來。閃送沒有按常規來,直接做了一個PC端的頁面,然後就到網上去招攬客戶了。
客戶打來電話,提出需求,他們就發短信給幾個閃送員。誰願意去送就接單了,然後想辦法按時送到。整個過程其實是用手工進行操控的,不是軟件操控的。這就叫PMF。
實話實說,PMF意味着完全沒有一個成熟的産品,拿手工在模拟真實的産品,但是它驗證了是不是真有需求。
剛剛上線第1天就接了一單,真有人下單了。
閃送專門去訪談,問那位客戶為什麼要下單?為什麼要買1小時送達?
那位客戶的回答非常有意思:我買的是燃眉之急。
我們今天準備跟另外一個客戶簽協議,那個客戶希望我們今天送個樣品過去,如果這個樣品送不到,會影響到我們簽協議。所以,你今天幫助我們同城速遞過去,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這次調研過之後,閃送就會有了切身體會了,原來這個需求真實有的。
因為客戶我們幫助客戶解決了燃眉之急,節省了更大的一個成本,創造了更大的利益,所以客戶才願意付費。這個需求是真實的。
閃送的MVP是怎麼做的?
MVP專門做兩個:
- 第1個,本來是手工接電話,必然要變成一個軟件來處理客戶需求。否則有100個人打來電話,這個電話就爆掉了,用戶體驗會極差。
- 第2個,你要真實地把東西在一個小時内送到,那才是最關鍵的部分。
閃送把整個北京五環分成了九宮格。
整個五環大家知道,東西向大概是25公裡,南北向是26公裡,大概是25×26公裡範圍。
分成九宮格,每一個小格子都是小于9公裡×9公裡的。理論上講,有客戶打電話來下單,隻要九宮格的每個小格子裡面都有一個閃送員在等待指令,那閃送就可以進行交付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
隻要有一個人在九宮格裡面,隻要不在邊邊角角上,任何一個點打電話來,閃送員與客戶之間的直線距離應該是小于10公裡的。
小于10公裡,就意味着取件是小于12分鐘的。
然後根據客戶要求,從海澱送往朝陽還是送往大興,不同單子時間長短不同(客戶預期值也不同)。有的會超過一個小時,有的會低于半個小時,平均下來這樣的一個送達時間,大概是45分鐘左右。
PMF有了,MVP也有了,下一步幹什麼?
下一步就開始看實際的增長了。非常厲害,閃送在前18個月周增長是20%。周增長20%是什麼概念?
矽谷大概有一個經驗數據,也不一定準确,說周增長10%就算超級優秀的企業了。閃送周增長20%,于是在上線三個月之後,就拿到了鼎晖投資的400萬美元A輪融資。
這不是偶然的,它具有高速增長的超級産品這麼一個爆品品相。
好多公司的産品質量是不錯的,但是營銷成本太高,收入減去營銷成本導緻是負的,所以就死于現金流了。
閃送是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三、銷售的三大痛點銷售必須要解決三個問題:客戶是誰?客戶為什麼買?客戶買的是什麼?
這三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那就糟糕了,就極其有可能死于現金流了。
1. 閃送的客戶是誰?
對同城快遞不滿意的人群。他們是需求導向型的,對品質比較敏感,支付意願度比較高。說白了,對同城快遞有需求,但是對次日送達不滿意的,就是閃送的客戶。
閃送開創了一個新品類:同城速遞。
2. 客戶為什麼買?(3大可視化的客戶利益)
大部分公司死在這裡,産品功能很多,但是它不能言簡意赅地告訴消費者,我們給給你帶來哪些客戶利益?
閃送杜總的案例分享中提到的客戶利益就很簡單粗暴:1分鐘下單,10分鐘取件,60分鐘送達。
這3個數字就是閃送的3大可視化的客戶利益,非常清晰,客戶很容易決策。
所以客戶為什麼買?就沖着這三大可視化的客戶利益。
這一點我要特别強調一下,我們絕大多數中國的創業者在客戶利益上都是極其欠缺的,别說及格分60分了,我看見的大多數連30分都不到。
3. 客戶買的是什麼?(2大直接消費理由)
客戶買的是快和安全。一小時送到,同時我這個貨不會丢。
除了這兩大直接消費理由之外,肯定有其它的需求,隻不過在早期的時候閃送顧不上其它的,要先把快和安全這兩點給打透。
四、消費理由的底層邏輯1. 四種消費理由
傳統的消費理由就兩種,功能消費和情感消費。
- 功能消費:我要吃一碗面條;
- 情感消費:我就愛吃馬蘭拉面,我不愛吃日本拉面。
可是新一代的消費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消費動機很多不在功能和情感上了,在服務和内容上。
什麼叫服務消費?
服務消費從定義上來說是體驗經濟。
舉個例子,比如失重餐廳。失重餐廳的餐食就一定好吃嗎?好像也沒有好到哪裡。它的送餐是從空中有個滑道過來的,情侶和小朋友們特别喜歡,就餐體驗好。這就是服務消費。
什麼叫内容消費?
内容消費,本質上是決策引導。
海底撈在抖音裡面的一些内容就是決策引導,刷到抖音裡的一些奇怪吃法,有一些人就會迫不及待地去海底撈嘗試一下。
2. 閃送客戶的消費理由是什麼?
閃送一方面是功能消費,送東西到達目的地。另一方面是服務消費,一小時内送達,比一般的服務标準高。
學過KANO模型的人,很容易看出來,功能消費是一個必備需求,服務消費是一個魅力需求。
閃送在情感消費跟内容消費上涉及的并不多。
3. 閃送客戶的規模化滲透
閃送創始團隊認為增長分成3種:
- 第1種,自然增長;
- 第2種,付費增長。買流量或者補貼;
- 第3種,口碑增長。消費者感覺好,不用去打廣告。
很明顯閃送早期是沒有打廣告的,他們主要用的是第3種口碑增長。
口碑增長最基礎的邏輯結構是什麼?
比如燃眉之急這種訂單,客戶每分鐘都在想,你多長時間送到?安不安全?
除了發件人之外,收件人也在關心這件事。如果是一個單位,這裡面還影響到好幾個人。所以,實際上每一單都可能有4~5個這樣的利益相關人。
他們認為你可能一個小時要送到,你45分就送到了,自然就有了口碑。隻要你産品質量好,服務質量好,實際上的口碑是可以穿透4~5個人的。
這就是為什麼閃送前18個月的增長都能夠達到每周增長20%的原因。
因為它每送一單都能帶來兩三個以上或者四五個以上的利益相關人。這些人對閃送都有了解:這叫閃送,質量真好。口碑就出來了。
用戶體驗好,複購的需求就來了。
因為閃送成本上比一般的快遞要貴一些,一開始需要解燃眉之急時才想到它。
随後客戶的需求開始擴展了,除了燃眉之急,客戶可能還需要傳情達意(我想送一個生日蛋糕給女朋友),或者錦上添花(本來是一天都可以送到的,現在我想一個小時送到)。
閃送的第1個客戶是C端客戶還是B端客戶?
其實是B端客戶,隻不過不是批量業務。
送樣品給另外一個客戶,當然是B端客戶了,但是以C端的名義展示出來,所以從C端移到了B端,用戶需求就逐漸地進行延伸了。
4. 閃送運營能力的增長管理
對一個平台來說,最可怕的是平台的兩端發展不夠平衡。
比如滴滴這樣的,無論是司機端過量還是乘客端過量,都會産生差的口碑。所以,滴滴希望司機跟乘客是相對比較匹配的,同步進行規模化成長。
對于閃送來說也一樣,假設一開始就做B端的業務,可能九宮格裡面的某一個企業大戶一次發20個閃送業務,訂單發完之後,就會把某一個小格子裡面的閃送員全部給吸走了。
這時如果再有一個C端客戶下單,對不起,找不到閃送員了,C端客戶的體驗是極其差的,下次他就不會再用了。
所以,早期在增長運營這個能力達不到匹配的時候,閃送是不敢上B端的,隻能上C端。
名義上來看,B端是客戶少量大好控制,似乎運營起來更容易一些,但是它有一些弱點,品控難度更大。比如突發型的一次就要送20件,還有一個閃送議價能力弱,這些都是缺點。
C端的客戶散量小不太好控制,比較分散,但它也有好處,品控相對容易。閃送一單30塊錢左右,明顯比一般同城快遞客單價高多了,差不多是前者的三倍。
通過這些能看得出來,閃送在增長管理上還是有一套的。這也是為什麼閃送在成立兩年之後就開始盈利的原因,差不多每年保持300%的增長。
2014年3月,閃送服務上線,經過實戰檢驗後,5月份拿到第1筆融資。
5. 閃送的發展階段
從0~1,産品上線,拿到第1筆融資;
從1~10,第2年到了盈虧平衡點;
從10~100,目前的階段面臨更大的挑戰。
閃送已經進入到了阿裡、京東、美團布局的新零售賽道。
一開始僅僅是個工具幫你送東西,現在的送東西可不是同城物流這麼單純,實際上是新零售的一個觸角。
比如你買了海鮮之後,誰幫你送?有些海鮮店就挂了一個标記,我是由閃送來幫我1小時送達。下班前買,晚上回家就可以做成菜。
可是除了閃送幫你送,難道京東就不送了嗎?天貓就不送了嗎?盒馬鮮生就不送了嗎?美團外賣就不送了嗎?巨頭們就都過來了。
實際上它的挑戰非但沒減輕,反而更大了。盡管它是目前同城速遞中的第一,但是競争對手反而變得更多更強大了。
還記得當年餓了麼也是外賣裡面排名第一的,後來碰到美團外賣了。
美團外賣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内,在全國100個城市中的每個城市分别派駐了10個人,一下就在全國就鋪開了,因為它的運營能力更強。餓了麼沒辦法同時向100個城市派人,頓時在市場份額上就吃虧了。
閃送現在雖然發展得還不錯,但是阿裡、京東、美團這些巨頭已經在同城物流上的布局,加上它們所送的商品的品類本身,畢竟送貨還是工具,是手段,我送什麼東西才是目的。
在這個方面對于閃送來說,壓力還是非常大的,還是值得非常警惕的。
五、閃送的商業未來1. 客戶價值再造
閃送的未來,首先要進行客戶價值再造。
客戶是誰?當初的客戶沖着什麼來買的?快和安全。那個時候容易找到客戶是誰,對同城快遞不滿意的客戶。
客戶為什麼買?買的是什麼?這些都可以容易很清楚地進行定義。
現在不一樣了,因為不僅僅是燃眉之急,還有傳情達意上來了,客戶群其實就變了。
我要給我女朋友/老婆,或者對我一個重要的客戶傳情達意。
我買的是什麼東西?我送的是什麼東西?我為什麼應該去用閃送?
實際上客戶群需求是發生變化的,如果在這個方面客戶價值不進行再造,還是會有深層次麻煩的。
客戶價值怎麼再造?從實踐中來。
你會發現很有意思,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需求。
有人找閃送幫助遛狗,還有人叫閃送把狗送到寵物店洗個澡,然後再帶回家。這些需求已經不是送東西的業務,更像本地生活服務。這個變化還是非常大的。
剛才講的是2C端的,2B端這塊有沒有什麼變化?
很多公司開發票或者專用憑證喜歡用閃送。此外還多了一些很奇怪的需求,有些客戶要求你到現場去幫我查證一下廣告投放或者營銷效果:
我的物品是在一個超市裡面投放的,是不是擺在正确的貨架上,你給我拍個照回來。
還有很多新零售的需求:
比如海鮮要求一個小時送到家,回家之後就可以煮了。
這些需求都發生了比較大的一個變化。
閃送體量用戶數已經過億了,号稱已在全國200多個城市上線服務,這個體量不一樣了,競争策略要再造。
2. 競争策略再造
要重新審視一下:誰是你的對标?誰是你的對手,誰是你的隊友?
什麼叫對标?——我向誰學?學什麼?以及什麼東西在我公司裡可以直接用?
什麼叫對手?——我能替代誰?誰能替代我?
大家現在看到了,閃送不僅僅是跟順豐在進行競争,它實際上已經在是跟本地生活服務商競争了,所以這個競争還是蠻激烈的。
什麼叫隊友?——誰是我的異業合作夥伴?我跟誰是服務同一批客戶的?
對友可能是金融機構,還有可能是服務商,還是新零售商,應該有很多機會。
六、閃送商業模式16步解析邏輯圖最後我們來小結一下商業模式,如果把它說複雜就會特别複雜。
小公司是沒有戰略的,或者說戰略其實是事後總結出來的。
商業模式對小公司來說重要性沒有那麼高。“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隻要抓住其中的幾個關鍵成功要素就可以了。
有哪幾個關鍵成功要素?就是商業模式的3大痛點:
用戶需求是不是真的?我能不能賺錢?能不能打得過對手?就這麼簡單粗暴。
大家能看到閃送,實際上每一步走過來都還是比較符合精益創業的基本精髓的。
它從一開始做PMF到後面MVP,實現規模化的增長,接着是增長管理,再到2C到2B逐漸上來等等這一些,雖然公司很小,但是章法還是非常厲害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的。
最後給一句話,商業核心是決策,決策核心是認知。
閃送,開創了同城速遞的新品類。顯然,同城速遞比同城快遞要領先1個身位,客單價也拉升三倍。顯然,閃送創始團隊對同城快遞的認知水平是領先的。
作者:曹升,灰度認知社創始人。灰度認知社(ID:HDrenzhishe)專注研究傳統産業 互聯網、認知商業化、領導力禅修。擔任美團外賣CEO課程戰略合作夥伴、滴滴用戶價值課程戰略合作夥伴、中國建築裝飾協會首席戰略投資顧問、多家知名公司投資顧問、經濟觀察報特約研究員、北大創業營特約講師等。
本文由 @灰度認知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