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創新與發展的關系?近日,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對新發展階段的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高質量發展作出深遠謀劃,必将有利于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濃厚社會氛圍對全軍來說,這一綱要同樣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科學技術創新與發展的關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近日,國務院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對新發展階段的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高質量發展作出深遠謀劃,必将有利于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濃厚社會氛圍。對全軍來說,這一綱要同樣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如果把科技創新喻為“通天塔”,科學普及就是“塔基”。高大壯美的“塔身”,離不開“塔基”的牢固支撐。科學普及程度,同樣體現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科學技術水平,是科學技術進入人類生活、成為全人類共同财富的重要環節。科學普及不到位,科技創新難推進。正如所說:“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所以,我們必須像重視科技創新一樣重視科學普及。
哲學家培根曾說,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于其自身價值的大小,更取決于它是否被傳播,以及被傳播的深度與廣度。從曆史經驗看,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常常是攜手并進的。比如,愛因斯坦的《物理學的進化》、法拉第的《蠟燭的故事》等科普著作,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在我國,《十萬個為什麼》叢書以及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竺可桢的《向沙漠進軍》、華羅庚的《統籌方法》等文章,曾帶給幾代中國人難忘的科普體驗,為很多科技工作者打開了科研的大門。
軍事領域是最具創新活力、最需創新精神的領域。科學技術是核心戰鬥力,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做好科普工作,有助于官兵培養科學興趣、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維、提高科學素質。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就不能不重視科學普及工作。隻有在全軍大力傳播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才能使學習科技、運用科技在全軍蔚然成風。相反,如果一支軍隊不重視科技投入和科學普及,幾乎就等于“在21世紀的人才智力戰面前進行單方面的裁軍”。
2018年,航天員楊利偉執行飛天任務的《太空一日》被編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文章詳細講述了他進入太空前後的經曆和感受,真實還原了精彩、驚險的飛天過程,極大點燃了青少年對浩瀚太空和未知世界的探究熱情。這也啟示我們,科普工作相對于科學研究,由于關注對象、承載任務不同,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各級黨委應充分弘揚創新文化、營造創新氛圍,引導官兵釋放創新潛力、激發創新活力、提高創新能力。開發和用好現有科普場所和設施,寓教于樂、寓教于做,讓官兵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創新的樂趣。積極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增強科普工作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勵廣大官兵争當科技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張庚 于海洋)
來源: 解放軍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