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這個名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最成功的失敗者了。這句話雖然看上去有些矛盾,但這句話說得确是事實。
作為楚漢争霸的失敗者,喜歡項羽的人甚至是要高于這場戰争最後的勝利者劉邦。相比于時不時就跑路的劉邦,項羽正面剛的行為為他加分不少。但我覺得,項羽就是一位神勇無雙、剛愎自用的熱血青年。
項羽是一位以武力出衆而聞名的武将,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後世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項羽年少之時,便天生神力,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
籍長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史記·項羽本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同年九月,項羽和叔父項梁一同殺死了當時的會稽太守殷通,宣布起兵反秦。在這場政變中,項羽以一己之力連殺了一百多人,整個郡府上下都被項羽的神勇吓住了,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
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史記·項羽本紀》
但要說最能體現項羽的神勇和他優秀的軍事素養的戰役,那麼必然繞不開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軍上将軍章邯打敗并殺死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于是渡過黃河,彙合前來增援的王離軍20萬(長城軍)一起攻打趙國,将當時的趙王趙歇包圍在了巨鹿。無奈之下,趙國于是向楚國求援。
楚懷王本來任命宋義為主帥,項羽為次将率兵五萬前往救趙。可宋義軍行至安陽,逗留四十六日,不再進軍,整日飲酒作樂。項羽見此情況,于是将其斬殺。
在獲得了軍隊的指揮權後,項羽先是派遣當陽君、蒲将軍率領兩萬士卒進攻秦軍的糧道,然而卻收效甚微。于是,項羽率領全部兵馬渡河,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隻帶三日糧食,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
項羽知道糧草對于軍隊的重要性,于是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率軍擊敗了章邯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大軍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
之後,項羽和前來救援的章邯大戰九次,章邯久攻不下,隻得退走。解決了章邯,項羽率軍繼續北上進攻王離。此戰之中,楚兵以一當十,呼聲動天。項羽打退章邯後,其餘的諸侯軍隊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與項羽一起進攻王離。最終,項羽率軍斬殺蘇角,并生擒王離。諸侯聯軍取得了對秦國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的勝利,項羽也憑借此戰,威名遠播。
剛愎自用的熱血青年之所以項羽會在楚漢争霸中失敗,他的剛愎自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鴻門宴中,隻要他能夠聽從範增的建議,那麼他就能輕而易舉地将日後的心腹大患扼殺在搖籃之中。可惜,他是項羽,他的性格就決定了他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說實在的,項羽這樣的人并不适合成為領導者,更不适合成為一名帝王,他更适合成為一名沖鋒陷陣的将軍。作為一名帝王,需要聽取各方的意見,權衡利弊後再作出決定,而項羽隻是淡淡遵從自己的本心做事,缺乏一定的政治素養。
項羽不能正确地分辨屬下給予他的建議,并從中得出正确的處理事情的方法,而是需要有人直接告訴他正确的方法。相較于判斷,他更擅長執行。因此,楚漢相争的結局也許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
年少時,項羽看見秦始皇乘坐的大船時,便敢在衆人面前說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他的叔父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由此可見,年少時,項羽便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遠大理想。
等到項羽進入鹹陽後,他率領軍隊屠戮鹹陽,殺死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沒有滅。當時有人建議項羽在漢中稱王,這樣便大業可成,誰知項羽卻說:“富貴不回故鄉,就像是穿着錦繡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誰能知道呢?”于是項羽便回到江東去了。
由此可見,項羽的失敗并不是偶然,他的結局早已注定。不可否認,項羽确實具有很強的人格魅力,但項羽的性格絕對無法成為帝王。即使項羽沒有在烏江自刎,選擇卷土重來,但隻要他的性格不改變,他就不可能成為天下的共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