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中秋拜月娘習俗

中秋拜月娘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7 02:13:01

中秋拜月娘習俗?中秋節有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各個地區之間習近俗同在河南省方城縣一帶,除去吃月餅、拜月、吃團圓飯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叫媳婦,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中秋拜月娘習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中秋拜月娘習俗(中秋節民俗-----叫媳婦)1

中秋拜月娘習俗

中秋節有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各個地區之間習近俗同。在河南省方城縣一帶,除去吃月餅、拜月、吃團圓飯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叫媳婦。

這裡的“叫”基本是“請某某人到”的意思,“媳婦”是指兒子、孫子未婚的妻子。中秋節是團圓節,既然已經喝過訂親酒、擺過訂親宴,那麼,未婚的兒媳、孫媳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家人,自然要在一起吃個團圓飯了。

叫媳婦一是時間有講究。如果男女雙方訂親時間不長,女子又是第一次到婆家過節,那就越早越好。還要挑個農曆雙頭日子,比如八月初十、八月十二。一般來說,八月十二這天最合适。如果姑娘已多次在婆家過節,稍晚一些在八月十四也算行。二是叫客人員有講究。婆家派出的叫客者應為女性,如果小夥兒有嫂嫂,那就由嫂嫂出馬,讓妯娌們早接觸、多接觸,以便将來家庭和睦。如果沒有嫂子,那就由小夥的姑姑、姐姐、姨娘上陣;實在沒有姑姐姨娘的,就請鄰居中模樣周正、說話順溜的女性前往。三是所備禮品有講究。既然是中秋節,月餅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困難時期,另外加上一包黑糖或點心就行了,這叫“兩色禮”。如果男方家庭富裕或女方有額外要求,可再配上兩樣,帶成“四色禮”。禮品的份數由女方至親的門份數決定,或三份,或五份;也有十份、二十份的,讓男方很是頭痛。四是叫與不叫有講究。該叫媳婦卻不叫,男方被人視為吝啬小氣。女方也會被人恥笑,閨女不被婆家重視關愛,臉上很沒面子,姑娘就更擡不起頭了。

女兒就要到婆家去了,娘親早已是千叮咛萬囑咐的。除了交待女兒要小心在意、行為端莊、語言得體外,其中一點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不能在婆家呆太長的時間,過節後的八月十六就要立即返回。不然,被人恥笑事小,呆在婆家時間長了,說不定會在婚姻大事上陷入被動。

婆家早已準備好了新買的衣服、鞋帽,有的扯上幾尺或幾丈花布,讓姑娘着實高興。甜月餅、鹹月餅自不必說,雞鴨魚肉、時令水果吃足吃夠。要住最好的房間,鋪蓋最好是新的。

當然,也有一些嫂嫂們,故意将小夥兒姑娘安排住在一起,如果生米成了熟飯,婆家可就掌握婚事的主動權了。這就看小夥兒姑娘願不願意,覺悟不高、自覺性不強,造成後來肚子挺着匆匆出嫁的也不是沒有。姑娘在婆家的時間,有人陪着說話、陪着遊玩、陪着吃飯,待遇相當的好。這時候,就有人多事,總是将鄰裡間叫來的姑娘作比較,東家那位身材好,西家那位臉盤順…..

過去的時候,有不少的包辦婚姻,男女雙方本人并不願意,八月十五相見的時候,便容易鬧出笑話或矛盾。有位表兄,對父母安排的親事很是不滿,但又無可奈何。姑娘到家後,他就不理不睬,使之很是難堪。姑娘一氣之下就往家裡跑,鞋子也跑掉了。好不容易過了河,翻石崗時卻被紮破了腳;一根刺斷在腳掌裡,怎樣也拔不出來,隻好一拐一拐地光着腳原路返回。家長逼着表兄用鏽花針為姑娘挑刺,剛捧起姑娘的腳,被姑娘蹬了個仰八叉。後來,終于退婚了事。 八月十六的時候,姑娘要走了,婆家就準備一些錢,送給姑娘零花。小夥親自送姑娘回家,這對年輕人就有了交談的機會。要知道,當時民間有各種各樣的規矩,未婚男女不能随便接觸。平時,小夥會到嶽父家幫忙幹活,偷偷地瞄上幾眼,嗯嗯啊啊說上句話,就已經幸福得找不着北了。因此,得此機會,不亞于成仙。兩人走着,沒話找話的說着,想想該有多麼美好。

現在雖仍有叫媳婦的習慣,但仿佛已沒人真正将其當回事。青年男女大多都在外地打工,叫起來不太方便。即使要叫,不如直接些,那就送來些錢吧。确實,婚姻成不成,叫與不叫都沒多大關系。如果雙方同意,父母也奈何不得。萬不得已,幹脆就直接往婆家跑;或者玩失蹤,打工幾年後抱着孩子回來了,認不認親随您老的便。這雖然也是婚姻自由、社會文明和進步的表現,但我總覺得其中少了些什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