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藍炒過後變成了深灰藍,綠葉菜涼拌後變成了橄榄綠,紫紅糯米淘洗後,水變紅了……遇到食物變色,是否意味着它們被超範圍、超量使用了色素,還可以吃嗎?
其實,食物天然有各種顔色,顔色出現變化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現代農藝技術讓品種不斷進化,有的是出于食品加工工藝,包括合法、合規使用色素。大部分情況還是因為食物本身所含色素發生了化學反應,引發食物界的變色現象。
◆食物中最常見的天然色素包括:
【四吡咯色素】主要包括肉裡的血紅素。比如,非全熟牛排冒出的“血水”、綠色蔬菜裡的葉綠素。
【類胡蘿蔔素】包括從黃色、橙黃色到紅色的一系列色素。胡蘿蔔素、番茄紅素、葉黃素、玉米黃素、柑橘黃素、辣椒紅素、花青素等都屬于這類。
【多酚類色素】包括花青素和其他類黃酮色素,比如紫薯、紫甘藍、紫洋蔥、藍莓、黑米、紫米、黑大豆等。
【黃酮類】是從無色到黃色的色調,通常顔色較淺。
【甜菜色素】包括甜菜紅素、甜菜黃素等。含有甜菜色素的食物有紅苋菜、紅心火龍果、牛皮菜等。
消費者常認為,食物掉色、褪色、變色是因為人工加了色素,實際并非如此。天然色素其實很嬌嫩,很容易因各種原因發生變化,反而是人造色素很穩定。試想下,如果開發出來的色素容易掉色、褪色,它還能被使用者接受嗎?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食物的掉色、褪色和變色的現象,其實都是正常的。
【謎團一:掉色】
食物是否易掉色其實與兩大因素有關——色素是否溶于水及表皮的保護力
大部分天然食品洗後掉色是因為表皮較嬌嫩,被破壞後,其中的水溶性色素被溶出,比如草莓、桑葚、楊梅。脂溶性色素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番茄切開清洗也不會溶出紅色,因為番茄紅素是脂溶性色素,遇油脂才會溶出。
同一種天然色素在不同種類食物中的掉色速度,就與表皮保護力有關了。比如花青素溶于水,所以,紫米一泡就掉色,黑米則要泡一小時以上才能看到明顯掉色。黑大豆、赤豆淘洗時不掉色,但浸泡時間夠長,再提高水溫,還是會掉色的。
【謎團二:變色】發生變色的,主要是花青素和葉綠素這兩類
花青素“百變大咖秀”:在酸性條件下會變紅,堿性下則變藍,中間還可能有紫色、綠色甚至紫黑等過渡色。遇到金屬離子,還能變成墨綠、深棕、灰黑等。所以,涼拌紫甘藍加醋後會變得紅豔好看,紫薯如果用弱堿性水(俗稱硬水)煮,水會變成綠色。
葉綠素“青黃相接”:遇酸後會變成暗黃綠色(橄榄綠),如果加點銅離子,顔色會更為青翠,且經久不變。
◆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變色現象,這些都是正常的
【雞蛋黃發青】這是因為雞蛋裡的蛋白質對熱很敏感,加熱時間過長,如超過10分鐘,蛋白質中的硫元素會變成硫化氫氣體,硫化氫和蛋黃中的鐵發生反應,就會産生灰綠色的硫化亞鐵。
【菊花茶變綠】淺黃或白菊花沖泡後放置可能由黃色變成綠色,這是因為菊花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不穩定,極易被空氣氧化,就慢慢由黃變綠。
【綠豆湯變紅】綠色的綠豆湯煮着會慢慢變紅,已經煮熟的綠豆湯放一段時間後也會變紅,這主要是因為綠豆中含有的酚類物質被氧化了。綠豆湯也會因水質酸堿性不同而有顔色差别,水質呈堿性時會發紅,水質呈酸性時則發綠,所以如果要綠豆湯保持綠色,可以用純淨水煮或加點檸檬汁試試。
【白色食物變彩色】山藥蒸後變紫,桃子煮後中心發紅,藕蒸熟後出現藍紫色,這是因為很多白色食物中存在多酚類色素的前體,它們本身無色,但在烹調或加工過程中發生水解或轉變為有色的花青素。
天然色素的化學性質不穩定,不僅會變色,還會因為加熱或氧化而降解,溫度越高,時間越長,顔色越難保存。花青素、胡蘿蔔素、番茄紅素都會褪色。所以,把幹燥的番茄粉、拌了胡蘿蔔汁的“蔬菜面條”等産品放幾個月後就會發現,它們的顔色越來越淺,最終完全褪色。
作者:宓銘(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危害監控所食品衛生科副主任醫師)編輯:張鵬責任編輯:顧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