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數字資産的概念被人廣泛提及,但是仔細梳理可以發現,各界對數字資産的理解千差萬别:有人認為,數字資産是一種新型的生産要素,是技術高度發達的産物,隻有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水平達到相當的程度,數字才能成為資産;有人認為,數字資産是一切以且僅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具有獨立商業或交換價值的資産;還有人認為,數字資産應該是原生的、包含全量信息的、以數字形式展現和流轉的資産。顯然,數字資産的概念遠未統一,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數字技術進步飛速,數字資産的内涵處于動态演化過程中;另一方面,邏輯出發點不同,結論自然不同。商業銀行有必要從自身的業務邏輯出發,明确數字資産的内涵和外延,精準定位數字資産的經營邊界和策略。
“數字”和“資産”的次序簡單調整,内涵卻大不相同。數字資産化是将數字轉化為一種具有價值的資産的過程,資産數字化則是将實體資産轉化為虛拟世界的二進制數字的過程。二者的經濟實質、價值實現過程和核算方式差異顯著。
1. 經濟實質
從經濟實質看,數字的資産化标志着一種新的生産要素的誕生,意味着數字具備了稀缺性,成為一種經濟資源。數字資産化的代表性案例便是大數據技術。此處的“數字”與“數據”的含義更為接近。在我國,數據成為新的生産要素。因此,歸于此類範疇的“數字資産”可被稱為“數據資産”。
資産數字化指将物理世界的資産轉化為數字形式,映射至數字空間的過程。資産數字化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實物資産的價值交換過程,使交易更便利化。從某種意義上說,資産數字化并沒有創造新的資産,此處的“數字資産”代表了既有的信用關系。
2. 價值創造過程
從價值的創造過程看,數字資産化的價值創造過程在于通過所有者的加工、處理和分析,優化現實世界的資源和财富配置。數字資産化的價值實現依賴于所有者的能力,和無形資産更為相近,其價值是通過間接過程實現的。
資産數字化并未改變資産價值的原有實現方式,其存在依賴于實體世界的既有資産。将實體資産映射到數字世界之後,信用關系的存在形式發生轉變,但資産的内在價值和使用價值保持不變。以數字貨币為例,數字形态的貨币依然發揮着交易媒介、價值尺度和貯藏手段等職能,與紙币并無本質差異。
3. 核算方式
從核算方式看,數字資産化的會計核算和無形資産更為接近,價值取決于企業通過該資産能夠獲得的經濟效益。對商業銀行而言,數字資産化的價值體現為基于數字構建的模型創造的價值。
資産數字化的會計核算與傳統的金融資産則更為接近。可以想象,通過衆籌等方式發行的STO,實際上相當于數字世界中發行的股票。因此,盡管目前尚無成熟、統一的會計核算方法,但是其基本核算原則應當與既有金融資産保持一緻。
對比數字資産化和資産數字化發現,數字資産化更強調數據資産的創造;資産數字化更強調資産向數字形式的轉變,二者含義差别較大,以“數字資産”概括二者容易引起混淆。巴塞爾委員會和各國監管機構也将數字資産納入了監管框架,一般将比特币認定為非國家信用的貨币,将STO認定為融資活動。根據這一監管思路,數字資産的含義也更為接近資産數字化,因此,可以考慮以“數字資産”特指資産數字化,以“數據資産”指代數字資産化。
三、數字資産的實現過程
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與之配套的數字金融體系。資産的數字化是建立數字金融體系的前提,那麼,資産的數字化包括哪些步驟?
1. 确權
在數字金融時代,公私鑰體系對傳統的賬戶體系構成巨大挑戰,确權不再必須通過賬戶體系完成。用戶可通過數字身份,對擁有的資産進行登記,經分布式網絡中的所有用戶的一緻認可後,完成數字資産的初始确認。
2. 資産原生信息的數字化
在資産的數字化過程中,資産的底層信息同步數字化,并随時間流逝自動更新,信息披露的效率和真實性大幅提高,底層資産的自主流動性随之提高。信息披露機制的自動化、透明化,降低了市場參與者的信息搜尋成本,對中小融資者更為友好。
3. 智能合約
數字資産的交易模式會發生深刻變革,交易雙方可以将事前約定的合同條款寫入智能合約,待條件觸發時自動實現資産的交割和轉移,交易流程無需第三方介入,可有效降低監督成本。
數字資産的出現,或将重構金融市場的運行方式,允許大量傳統的非标準化資産進入金融市場,低成本地在投資者之間流通,将催生金融業的革命,推動數字金融體系的建立。
雲跑·中國項目在線上建立353個虛拟場景,所有的虛拟場景根據實地景區1:1建立,虛實之間的差距不超過3CM。依托酷約科技的平台,酷約打造的元宇宙數字場景。功能覆蓋全球愛好運動的人,包含學校,上班族,老年人等各種興趣圈子,個人等多種角色的真實交流互動平台,功能全面。用戶可以通過平台在雲端進行運動比賽,遊覽雲端校園,穿越時空與曆史人物對話等。用戶可以通過平台與學校,同學加強聯系,承載歸屬感,發揮集聚效應。這是屬于雲跑·中國的數字資産,能夠在未來賦能實體産業,促進實體産業的發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