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唯品會向綜合性電商轉型之路

唯品會向綜合性電商轉型之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0 19:53:43

唯品會向綜合性電商轉型之路?核心提示:從9月15日開始,唯品倉品牌上新的頻率将從8-12個/日,漲為20個/日中國品牌數量将維持75%的比例,國外品牌占比25%,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唯品會向綜合性電商轉型之路?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唯品會向綜合性電商轉型之路(36氪專訪唯品會副總裁黃紅英)1

唯品會向綜合性電商轉型之路

核心提示:

  • 從9月15日開始,唯品倉品牌上新的頻率将從8-12個/日,漲為20個/日。中國品牌數量将維持75%的比例,國外品牌占比25%。

  • C端用戶不會成為唯品倉的種子用戶,唯品倉為專業代購和批發商服務,平台具有一定的門檻。

  • 社交電商沒有改變零售的本質,但它是一種新的形态,是近幾年蓬勃發展的一種形式,未來可能繼續發展成為主流。

穿上社交外衣的傳統電商,在行業裡俨然成為一種新風向,引得各路玩家紛紛入局。唯品會是這批“逐浪者”中的一個,并從自己的“特賣基因”中衍生出新的可能性。

前不久,一直做B2C的生意的唯品會上線了一款名為“唯品倉”的App。唯品倉基于S2B2C模式(一種集合供貨商賦能于分銷商,并共同服務于顧客的電子商務營銷模式),以專業代購、微商和中小型批發商等小B為客群,借助微信、QQ等社交平台,幫助品牌商清理庫存。在此之前,唯品會平台上賣不掉的尾貨都原路退還給了品牌商。

這批尾貨對品牌商和批發商而言意義不盡相同:

  • 品牌商很難在主流電商渠道中完全消化庫存,如若親自出馬低價甩賣尾貨,将新貨、舊貨放在同一平台上售賣,勢必會對品牌形象造成一定挫傷,還會影響新品銷售;

  • 批發商和代購想用最優惠的價格拿下這批尾貨,但難以接觸到品牌方,拿不到一手貨源。

于是,唯品倉脫離唯品會主站成為一個獨立平台,設置一定準入門檻,幫品牌商和批發商牽起了一條“紅線”,并通過平台機制将代購和批發客與普通消費者進行隔離:

  • 代購和批發商通過唯品倉拿到品牌庫存尾貨後,通過社交工具進行分享和分發,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 搜索引擎也抓取不到庫存商品和品牌的信息,從而在幫助品牌快速清理庫存尾貨的同時,避免對品牌形象造成影響。

但解決完這一矛盾後,仍有不少問題逐漸浮出水面:上線一周,唯品倉靠什麼來導流?在社交平台曝光後,如何保護好小B的進貨來源?微信能否長期對唯品倉進行流量傾斜?

唯品會副總裁黃紅英日前在接受36氪獨家專訪時,聊了聊唯品倉當前和未來想做的事,以及社交電商的未來。

唯品倉的第一步

上線初期,唯品倉就明确提出,自己的客群是專業代購、微商和中小型批發商等小B客群。但向來隻做B2C生意的唯品會,如何初步導入資源流量,迅速覆蓋小B客群?

黃紅英告訴36氪,唯品倉當前的流量來源有四個方面:内部測試平台的種子用戶、唯品會3億存量用戶轉化、外圍流量吸引,以及産品團隊的激勵玩法機制。另外,唯品倉未來還會與批發市場等線下場景機構合作,從線下獲取小B客群流量。

10年來都專注于特賣領域的唯品會,迄今為止已與6000家國内外知名品牌達成長期合作。但從唯品倉平台的供應鍊來看,當前隻有25家品牌商的産品在售,其中以紅蜻蜓、真維斯、柏雅圖、勁霸等中國品牌居多,阿迪達斯、耐克等國外品牌數量較少。

事實上,唯品倉App上線至今剛好滿一周,基本是按照每天8~12個品牌的速度來上新,同時促銷結束的品牌也會即時下線,因而App端的品牌數量基本維持在幾十家左右。

黃紅英告訴36氪,按唯品倉項目的計劃,從9月15日開始,唯品倉品牌上新的頻率将會達到每日20個。至于國内外品牌數量的占比問題,唯品倉将依據代購的需求來進行動态調整和拓展,未來依舊計劃以中國品牌為主,将比例維持在75%上下,國外品牌占比為25%。

從貨物來源看,唯品倉上在售的商品一方面來自合作品牌方提供的庫存和尾貨,一方面還有唯品會自營的買斷庫存。唯品倉與品牌商的合作亦可分為兩種形式:直接與唯品倉合作的品牌,由品牌方發貨;已經進入唯品會平台寄售、在唯品會倉庫中存放的尾貨商品,由唯品倉發貨。

唯品倉将社交作為交易鍊的關鍵一環。下單進貨前,小B需先将商品信息轉發到微信群或朋友圈,獲得一定訂單後再從唯品倉下單。但這個過程會産生一個矛盾:如果貨物經曆“唯品倉——小B——買家”這樣一個流程,會使得物流時長被拉長一倍;如果直接将貨品寄送給買家,小B又可能暴露自己貨源渠道。

唯品倉的解決方案是,無論是由唯品倉、品牌商直發,還是經由小B端二次分發,都不在物流快遞單和包裝上顯示唯品會和唯品倉的相關信息。包括箱子中的空氣墊等固定填充物,都會使用另外一套物料,整個内外包裝隻顯示品牌商品信息。

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需退貨時,都會退回唯品倉或品牌商的倉庫。小B在平台上獲取退貨地址後,将倉庫地址提供給C端買家即可,地址也不會顯示唯品倉的相關信息。

唯品倉的下一步

8月14日,唯品會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财報後,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在電話會議中提到,唯品會做唯品倉是因為很多App都在做,但相比之下,唯品會最專業、和品牌接觸最密切,因而相信自己能很快拿下這塊市場。

事實上,愛庫存、好衣庫,以及阿裡巴巴的1688批發網,已經先唯品會一步,做了許久銷售庫存的生意,這其中的愛庫存和好衣庫,甚至都具備了社交電商屬性。

作為後來者的唯品倉,要靠什麼來切下市場老玩家的一塊蛋糕?

黃紅英表示,唯品會與6000 國内外知名品牌合作,也使得唯品倉的貨品在保證正品貨源的同時,擁有絕對的價格優勢。盡管當前唯品倉的商品品類以服裝、鞋包為主,但根據調研反饋結果,用戶對美妝、母嬰、家居家紡這幾類有很大的需求趨勢,這是唯品會的優勢品類,也将是今後唯品倉為小B供貨的重要品類。

唯品倉将自己的用戶定義為包含專業代購、微商和中小型批發商等在内的小B客群。對于36氪“用戶是否會從小B向大B轉移”的疑問,黃紅英解釋稱,大B與小B其實沒有絕對的定義。從唯品會的經驗來看,小B月銷售額為3~5萬,大B月銷售額超過50萬,還有一些超大B月銷售額甚至可以達到500~1000萬。上線一周内,就有不少大B用戶同唯品倉聯系,其中有的客戶月進貨額可以達到1000~2000萬。

基于此,唯品倉會根據大B的貨品需求,提供更加針對性的服務。未來,唯品倉頁面也會開發一個專門面向大B的标簽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唯品倉App上線後,36氪曾下過一個判斷:未來唯品倉的用戶将不僅限于小B端客群,還包括大量喜歡囤貨的個人買家。對此黃紅英表示,C端用戶不會成為唯品倉的種子用戶,唯品倉是為專業的代購和批發商服務的,平台具有一定的門檻。

“用戶一個月要買滿2000元才能成為會員,享受一些購買優惠政策,這主要也是為了保護小B客群的利益。”

不過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一個月消費滿2000元,對個人買家來說似乎算不上太高的門檻,尤其是服飾穿戴這類消費頻次較高的商品。随着C端用戶的增加,小B客群在供貨渠道上似乎不再具有優勢。

在黃紅英看來,小B客群和C端用戶需求不同,小B對貨品進行分發,C端用戶是最終的消費者。如果有用戶組團進行購買,其實也形成了小B代購行為。

社交電商的未來

社交電商化身成為一股強勁的龍卷風,刮向了整個電商圈。唯品會先後推出唯享客、雲品倉、唯品倉三個項目,作為其在社交電商領域的三個重要嘗試:

  • 唯享客誕生最早,2015年起步,基于唯品會主站,通過傭金返現激勵終端消費者的分享,以此來分發貨品、獲取流量;

  • 雲品倉是唯品會今年重要的内部創業項目,是依托唯品會的好貨、供應鍊、物流倉儲等一系列資源搭建的獨立平台,号召寶媽、學生等兼職代購人群開設自己的小店,利用社交和人脈關系進行貨品的推薦分發;

  • 剛剛上線一周的唯品倉,則是基于S2B2C模式的專業代購批發平台。

“社交電商是唯品會整個公司業務轉型的重要一環,不論在2B還是2C的項目中,唯品會都将嘗試在平台推出激勵裂變的社交玩法。”黃紅英如是表示。

但業内有觀點認為,社交電商其實是一個僞概念,社交隻是入口,和零售并無關系,不能成為一種特定的商業模式,亦不具有排他性。

對此黃紅英表示,唯品會一直在探索如何充分發揮社交的力量。社交電商沒有改變零售的本質,但它是一種新的形态,就像曾經的線下店和貨架電商一樣。商品要觸達消費者,有多種多樣的渠道形态,社交電商是近幾年蓬勃發展的一種形式,未來可能繼續發展成為主流。

2017年11月,騰訊、京東入股唯品會,三方開啟了正式合作。從那以後,唯品會便開始利用微信生态中的社交能力,開始了社交電商領域的探索。

“互聯網社交網絡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形态。騰訊入股唯品會後,雙方已在各個層面推進深度合作,未來微信生态的流量,也将幫助唯品倉實現用戶的裂變式增長。”

社交電商一個無法規避的痛點是,過于依賴其他平台導量,尤其是微信生态,流量成本已愈發昂貴。以拼多多為例,流量成本已經從最初的11元暴漲至近50元,這部分成本最終會轉嫁到商品品質層面。騰訊是否會持續不斷地向唯品倉進行流量傾斜呢?

黃紅英告訴36氪,唯品倉是面向小B客群的平台,獲客模式不同于C端電商平台。小B客群關注的是貨品質量以及貨品分發的利潤,對于唯品倉來說,流量主要還是取決于平台自身貨品的吸引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