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魚,又叫塘虱、胡子鲢、黏魚、塘鲺魚、生仔魚、活得子、鲶柺魚等,是一種兇猛的淡水掠食性魚類,它們怕光,白天喜歡躲起來,晚上才出來活動、覓食。天氣越熱,它們也越活躍,食量也越大,捕食的過程全憑嗅覺和觸須感應 。
鲶魚最顯著的特征是:全身無鱗,體表多黏液,頭扁口闊、上下颌有胡須。在我國的南方,很多天然水域裡都有鲶魚的的分布,鲶魚肉質細嫩,肉多少刺,美味濃郁,營養豐富,便于被人體吸收,同時還有很好的食療價值,因此,一直以來,鲶魚都深受人們的喜愛。
近日,廣東湛江的一名男子在戶外野釣時,一不小心就實現了鲶魚爆護,當他把自己的豐收成果發到了朋友圈裡卻遭到了衆人的不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湛江的這名男子是一個釣魚愛好者,平日裡沒有别的愛好,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釣魚。隻要沒事的時候就要出去釣釣魚,否則渾身都會覺得難受。
這一天,男子偶然發現自己住的附近有幾個廢棄的藕塘,俗話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魚!于是他拿着漁具就來碰運氣了,沒想到這裡面還真有貨,并且全部都是鲶魚和小龍蝦。
男子的漁具和魚餌也非常地簡單,手竿加常見的蚯蚓就是全部的裝備了。不得不說,這個水塘裡的資源還很豐富,下竿沒有多久就有了魚口,緊接着,一條接一條的鲶魚相繼被釣了起來,并且每一條基本上都是死口。
短短一下午的功夫,男子就收獲了幾十條的鲶魚,不過個頭不是很大,一般都在一兩斤左右。強烈的虛榮心促使男子掏出手機将自己的經曆記錄了下來并發到了網上,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自己的喜悅。
很快,男子心中的興奮感就被大家澆了一盆涼水,原來,大家紛紛告訴男子,這種魚非常地髒,是“垃圾魚”不能吃,如果一個人這麼說也就算了,但大家都在這樣說,男子一下子就蒙圈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大家之所以這麼說,主要和鲶魚的習性有關,它們生命力頑強,耐低氧,喜歡吃腐肉,就算是在化糞池、下水道裡,也能很好地生長,正常地繁殖。因此,人們逐漸對鲶魚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尤其從國外引進的埃及革胡子鲶,大家更是望而生畏。
其實,這種說法有些以偏概全了,首先,埃及革胡子鲶肯定有它的價值,否則我國不會把它們引進人工養殖;其次,隻要是在幹淨水域裡生長的鲶魚,是可以放心大膽地食用的。大家之所以擔心,主要是可能在化糞池、下水道等水域裡看見了鲶魚的存在,從此在心中留下了陰影,從而排斥它們。
像藕塘這種水域裡生長的鲶魚,無論是埃及革胡子鲶還是我國的本土物種鲶魚,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畢竟這種水質大家還是可以放心的。
這些鲶魚之所以會出現在藕塘裡,可能是當初人們在種藕時,在水塘裡投放了鲶魚苗,雖然後來藕塘廢棄了,但鲶魚一直在不停地繁衍,所以也就越來越多。
你喜歡垂釣嗎?在釣魚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記憶猶新的經曆?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和大家一起來共同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