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5:11:57

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湘雅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1歲!

回顧袁隆平院士功德無量的一生,為解決14億中國人的糧食問題,他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半個多世紀,擁有了當代“神農”、“雜交水稻之父”等稱号。

同時他一生緻力于超級雜交水稻在全世界的推廣,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被授予世界糧食獎。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

我們每個人都将他視為超級英雄,卻不知道所謂英雄,也是要一路“打怪升級”才能加冕而成。

一、一顆讓中國人吃飽飯的決心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于北京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他的父親是高級官員,母親是人民教師,在父母的培養下,30年代至40年代的袁隆平享受到了最好的教育資源。

可是動蕩不安的社會現狀,讓袁隆平從小就跟着父母颠沛流離,他們一家六口從北京逃到湖南,又從湖南躲到重慶。

雖然是在炮火中長大,但袁隆平兒時的生活依舊過得多姿多彩。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2

他喜歡拉小提琴、遊泳,看電影,完全一副公子哥的做派。

但有錢人家的小少爺怎麼會想到去過插秧種田的生活呢?

這源于一部名為《摩登時代》的美國電影,這部電影中描繪的鄉村田園風光景象讓袁隆平對田園生活産生了無數美好的幻想。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3

這個從小就生活在城市的小男孩,因為好奇和憧憬,所以田園生活也就成為了他少年時代最大的夢想。

随着一天天長大,袁隆平的田園夢也一天天更加強烈。

到了1949年,19歲的袁隆平不顧父母的反對,意志堅定地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遺傳育種專業。

就這樣,袁隆平帶着自己的田園夢開始了新鮮的大學生活。可電影外真實的田園環境,卻讓他不由得呆住了。

在跟随老師下鄉實踐的過程中,他才如夢初醒看到了中國農村真實的樣子。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4

吃不飽飯的農民,貧瘠荒蕪的土地、凄涼蕭條的農村景象,完全颠覆了袁隆平對鄉村生活的想象。

雖然眼前的一切讓袁隆平有過短暫的錯愕,但饑不果腹的農民讓他想起了動蕩不安的童年歲月。

他仿佛突然明白了弱肉強食的道理,國家要強大起來,首先國人就要吃飽肚子。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5

盡管年輕的袁隆平心中樹立了崇高遠大的理想,但他在追求理想的道理上卻有過近十年的迷茫期。

大二那年,愛國心切的袁隆平參加過空軍招聘,但因為現實原因,所有被錄取的學生又被退回到了學校。

同年,從小就擅長遊泳的袁隆平又參加過省級遊泳比賽,原本可以穩進前三的他,因為鬧肚子遊了第四名,所以最後國家遊泳隊也沒進成。

在空軍和運動員事業都落空後,袁隆平這才開始踏踏實實地走上了農業之路。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6

1953年,23歲的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任教。

也就是在這裡,袁隆平度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歲月,他眼睜睜看着五個農民“倒下”“兩個人倒在路旁邊,兩個人倒在橋底下,一個人倒在田埂上”。

這就是袁隆平決心讓中國人都吃飽飯的初衷。這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震撼,深刻地影響了袁隆平的研究方向。

而這一幕場景,也成了袁隆平生前接受采訪時,幾乎必提的話題。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7

二、兩次大膽的雜交水稻試驗計劃

剛到安江農校時,袁隆平還隻是個空有想法卻無任何農作經驗的“門外漢”,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産量,他有事沒事就跑到農田裡去觀望。

因為大學學的遺傳育種專業,所以有一天袁隆平突發奇想:水稻是不是也可以通過遺傳學知識,改變基因,實現産量的提升。

可在當時的環境下,袁隆平的想法被專家們認為有違常理且異想天開。

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想,袁隆平偷偷地開始了自己水稻基因計劃。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8

他翻閱了大量遺傳學的相關書籍,然後又将書中的理論知識不停地用水稻做試驗。

當時他還并不清楚雜交水稻與普通水稻會有什麼區别,他隻是想研究出更好的水稻, 産出更多的糧食。

他每天拿着放大鏡在田間尋找飽滿的秧苗,炎炎烈日下,他的眼睛被灼傷,肺部被感染,盡管環境艱苦,可袁隆平一找就是一整年。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9

終于在1961年7月,袁隆平在試驗田中發現了一株230顆米的水稻,他和學生用紅絲帶将秧苗做了标記,然後每天去觀察秧苗的生長過程。

一年之後,袁隆平和學生們将這株超級秧苗的種子下田試驗,可是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

這一批用于試驗的秧苗,長得還不如普通秧苗茂盛,用袁隆平的話來說就是“龍變成了蟲”。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0

望着一株株試驗失敗的稻苗,袁隆平内心充滿了挫敗感,他想來想去,突然想起了《遺傳學》中提過的“雜交理論”。

會不會那顆長滿230顆米的水稻就是天然野生的雜交水稻呢?如果人工培育雜交水稻,是不是每株水稻都會長得如此繁茂呢?

帶着這個大膽的猜想,袁隆平開始了雜交水稻研究計劃。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1

此後的四年間,他日複一日地蹲在稻田裡對着稻苗“自言自語”,原本養尊處優的小少爺變成了皮膚黝黑的農村娃,周圍人也都對他議論紛紛,甚至還有人猜想,他精神方面肯定不太正常。

可四年過去了,雜交水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不說,已過而立之年的他連婚姻大事也被耽誤了。

到了34歲時,經過朋友介紹,袁隆平才和自己的學生鄧則閃戀閃婚。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2

婚後第二年,袁隆平和學生在觀察了14萬株稻苗之後,終于發現了6棵“有效苗”。

之後,他将自己的心得寫成論文發表在了學術周刊上。

可就在好不容易培育出來700株秧苗之後,一場暴風雨卻幾乎将所有的稻苗毀于一旦。

面對外界的争議與嘲諷,袁隆平和助手帶着存活下來的5株秧苗離開了安江農校。

之後,他們去過湖南、雲南、海南、廣東和廣西等地繼續研究。

在雲南期間,袁隆平和助手遇到過7.2級的大地震,可在危急時刻, 他們沒有落荒而逃,而是第一時間跑到實驗室救下了5株珍貴的秧苗。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3

總算是皇天不負有心人,1970年,袁隆平和助手在雲南發現了一株名為野敗”野生稻,而野敗”野生稻也成為了日後所有雜交稻的母本。

到了1973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試驗終于成功了。

這一年,43歲的袁隆平第一次開心地大笑了,而全國各地的農業工作者也紛紛前來學習雜交水稻種植技術。

此後,由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技術也迅速推廣到了全國。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4

三、三個造福全球人民的夢

在解決了中國人的糧食問題後,袁隆平在海外的不少國家也成為了大英雄。

20多年前有位美國人,曾質疑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如今20多年過去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不僅養活了14億中國人,還幫助無數發展中的國家解決了糧食問題。

這些年,他帶着團隊去到越南、印度、菲律賓和非洲各個國家無償傳授雜交水稻種植技術。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5

因為他的到來,無數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吃上了飯、也吃飽了飯。

這些國家為了感謝袁隆平的貢獻,給他取了一個親切的昵稱:Father。

可這些豐功偉績背後,袁隆平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6

因為要在世界各地推廣雜交水稻技術,袁隆平錯過了與父親最後一次見面的機會,他和妻子也常年處于分隔兩地的狀态,對孩子他更是陪伴的少之又少。

除此之外,常年的彎腰拾穗,不僅讓袁隆平落下了一身的傷病,也讓他的身高從1米7“縮水”成了1米65。

可這些委屈與虧欠,他從不提及,他把滿腔的熱血和一生的青春全都無私奉獻給了熟悉的水稻田。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7

縱使功德無量,可袁隆平的生活卻一直樸素從簡,他和妻子一直居住在很多年前的老房子裡。

他的衣服通常都是幾十塊,如果買衣服超過了一百塊錢,袁隆平就非常的滿足了。

甚至有一次他想給妻子買塊新手表,可當他看到昂貴的價格之後,趕忙轉身“逃”了出去。

明明他可以心安理得享受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他卻偏偏活得比我們大多數人還要簡單低調。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8

曾經袁隆平有過三個造福全球人民的夢想: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鹽堿地水稻種植夢。

現在:

他的第一個夢想讓水稻産量實現了數倍增長,祖國14億人民吃飽了飯;

他的第二個夢想讓中國技術傳到了世界各國,也讓中國力量揚名海外;

他的第三個夢想可以讓每年多增産的稻谷,再多養活8000萬人。

他用三個非比尋常的夢想鼓舞着自己走完了可歌可泣的一生!

穿越農家女忙種田(從富家少爺到插秧務農)19

如今91歲的袁隆平院士,看到14億中國人都“吃飽了飯”後,他像完成了使命一般,永遠地離開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雖然先生已逝,但以“隆平”這個名字命名的一條馬路、一所學院、一個高科技開發區以及一顆小行星依舊會“延續”他的生命。

也許,從此以後,“袁隆平”這三個字會成為一種符号,一種精神、一種信仰,長長久久與我們同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