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當今世界,熱鬧的除了台海,就是烏克蘭了。在西方的忽悠之下,烏克蘭打破了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那一點點“平衡”,讓俄羅斯不得不出手收拾這個“不聽話的小兄弟”。
似乎也是因為這樣,有人覺得烏克蘭也是某種程度上的“破局者”,讓美國有借口掀起新一輪的制裁。
不管烏克蘭的未來走向如何,反正此前那個脆弱的平衡局面已經不複存在了。
獨立不久的烏克蘭
雖然現在的烏克蘭是“歐洲子宮”,但曾經,它是“歐洲糧倉”,還是前蘇聯最為倚重的工業基地,哪怕是在前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分到的“蘇聯遺産”也是僅次于俄羅斯的,甚至于,它繼承了許多前蘇聯的重要工業遺産,連俄羅斯都眼紅。
再往前追溯,烏克蘭基輔還是斯拉夫人的發源地,它代表着的是俄羅斯的民族和曆史文化。
在我們的印象裡,烏克蘭似乎已經存在很久了。
可實際上,現代烏克蘭是從1991年才真正建國的,在曆史上,這片土地上沒有一個以“烏克蘭”命名的獨立國家,而烏克蘭這個詞也是從1187年才出現的,他們長期依附于各個大國,受到統治、瓜分、壓榨,曆史也是支離破碎。
談及烏克蘭的曆史,繞不開的話題就是斯拉夫人和基輔羅斯。在東歐平原上生活的維涅德人遭到入侵之後被迫向東、向南遷移,逐漸就演變成為了斯拉夫人,而向東遷移的那一支就成為了東斯拉夫人。
基輔羅斯是在公元882年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建立的東歐君主制國家,首都就在基輔,其地理位置和今天的基輔也基本重疊。
留在基輔羅斯的東斯拉夫人成為了現在的烏克蘭人,而那些繼續向東北和北方遷移的東斯拉夫人成為了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人。
所以,其實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之間在千年以前就已經有着密不可分的的聯系,基輔也是他們共同的民族和文化曆史發源地。
後來,因為蒙古帝國的西征,基輔羅斯被分裂成為了三個部分:南部被金帳汗國吞并,東北部成為了後來的莫斯科公國,西部則成為了烏克蘭的前身——加利西亞·沃裡尼亞王國。
從此刻開始,烏克蘭、俄羅斯、白羅斯各自的民族和文化開始逐漸形成,這也是他們撕裂的開始。
分裂之後,“祖上闊過”的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崛起,它滅了金帳汗國、趕走了成吉思汗的子孫,還吞并了加利西亞,就差把克裡米亞也給占領了。
随後,波蘭立陶宛就開始對當地剛剛演化出烏克蘭人的加利西亞進行殖民,強行改讓當地人說波蘭語,還要讓他們改信天主教。
1648年,哥薩克酋長國興起,此時該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大烏克蘭民族意識、語言和文化傳統,因此哥薩克酋長國可以算是後來烏克蘭真正的源頭。
隻不過,哥薩克雖然試圖反抗殖民統治,但終究因為雙方實力相差太大而失敗。
最終,哥薩克和莫斯科沙皇結盟,共同抵抗波蘭入侵,哥薩克——也就是烏克蘭——宣布效忠俄羅斯沙皇。
在烏克蘭被殖民的時候,莫斯科公國發展成了一個強大的帝國——沙皇俄國。出于和烏克蘭的曆史淵源,沙俄決定出兵波蘭立陶宛聯邦,幫助烏克蘭“争取自由”。
經過了雙方的長期撕扯之後,除了基輔意外的西烏克蘭都劃歸波蘭立陶宛,而東烏克蘭和基輔則歸順沙俄。
為了方便管理,沙俄取消了哥薩克酋長稱号,還重新劃分了屬于自己的那片烏克蘭“領地”,并進行了思想和文化的統一。
此後,在東烏克蘭地區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開始混居,他們受到俄羅斯文化影響較深,這也是如今烏東地區更加親俄的曆史淵源。
而烏克蘭西部長期受到波蘭立陶宛的統治,他們從各個方面都更加傾向西方,這也就為之後烏克蘭的撕裂埋下了隐患。
随着波蘭的衰落,沙俄一度奪回了烏克蘭西部和白俄羅斯一部分的領地,還占領了克裡米亞。此時,俄羅斯人認為他們拿回了曾經失去的土地——畢竟他們認為自己是東斯拉夫人最純正的繼承人,整個烏克蘭都應該是他們的領土。
可就算領土拿回來了,烏克蘭内部撕裂的問題仍然沒能解決,即使在沙俄的強壓之下,烏克蘭人仍堅持偷偷說烏克蘭語,堅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東西方的不同為現在的局面埋下了伏筆。
更糟糕的是,後來的西烏克蘭還頻繁“更換主人”,過着受壓迫的悲慘生活,直到一戰後,故基輔羅斯地區才出現了真正以烏克蘭為名的共和國,可沒過多久,烏克蘭就加入了蘇聯。
此時的烏克蘭似乎真正實現了自由,他們說自己的語言、有自己的信仰、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并且發展得蒸蒸日上。
常年被“壓榨”的曆史
隻是看似獲得了自由的烏克蘭,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麼自由。因為在加入蘇聯之後,他們也曾受到“壓榨”,是一波韭菜。
十月革命之後,蘇俄也曾經曆過一段饑荒歲月,在最困難的時期,就算是首都莫斯科都隻剩下幾天的糧食庫存。
城市裡的工人們饑腸辘辘,不得不背着口袋去農村裡尋找糧食,而和他們一樣去農村尋找糧食的,還有蘇俄的“征糧大軍”。
當時,蘇俄政府禁止任何個人買賣糧食,農民需要上報“餘糧”,如不上報則可能會被判處至少10年監禁,相互檢舉還可以獲得獎勵。
而擁有肥沃黑土地的烏克蘭、是歐洲的“糧倉”,所以這裡也是重點征糧區,蘇俄想從烏克蘭獲得更多的糧食,以緩解全國的困難。
可實際上,由于連年戰争和不合理的生産計劃,烏克蘭同樣面臨着歉收和災荒,根本沒有足夠的糧食上交。
時任烏克蘭第一書記的赫魯曉夫曾向蘇共高層反映情況,可就算是赫魯曉夫和肖洛霍夫多次提議,蘇共也隻撥出了一點糧食“以示安撫”。
度過困難時期後,在赫魯曉夫的主持下,烏克蘭大力發展農業,其農業輸出喂飽了大半個蘇聯。
除了征糧之外,蘇聯還從烏克蘭征煤。因為烏克蘭除了是“歐洲糧倉”之外,也是蘇聯的工業和能源中心。
實際上,由于沙俄時期就已經在烏克蘭打下了工業基礎,蘇聯也順理成章、不計投入地将烏克蘭打造成為了一個工業重鎮。
在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裡,全蘇聯興建的1500個企業有400個在烏克蘭,投資額占到了總投資額的1/5;而在第二個“五年計劃”裡,烏克蘭則興建了1000個企業,還包括第聶伯河水電站、紮波羅熱鋼廠等企業。
隻是蘇聯投入重金的地方,大多是在烏克蘭東部和東南部——也正是現在最親俄的頓涅斯克、盧甘斯克等地區,這裡的工業占據了整個烏克蘭的半壁江山,因為這裡的煤礦是蘇聯工業的“燃料”。
蘇聯從烏克蘭征煤,同樣是盡了壓榨之能,完不成規定的生産額,就可能被扣上“破壞分子”的帽子。
為了一雪前恥,也為了獻禮國際青年節,斯達漢諾夫在上級的要求下,創造了一項史無前例的采煤記錄:6小時淨采煤102噸,超過普通工人的13.5倍。當然,這個數字也有一定的“水分”,當時斯達漢諾夫隻管采煤而不管清理和加固。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消息确實令蘇聯中央感到十分滿意,還發起了“斯達漢諾夫運動”,号召全國工人向他學習。
隻是當時這項運動隻是提高了工人們規定的定額生産量,并沒有提高工人的工資,加上當時蘇聯側重重工業的發展,在輕工業方面發展落後,工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得不到保障,很快也就引起了工人們的不滿。
烏克蘭人也曾反抗,可蘇聯不允許他們擁有絕對的自由和獨立,所以他們的反抗也毫無意外地統統受到了鎮壓,從未成功。
當然,蘇聯帶給烏克蘭的也不全是災難,因為這是蘇聯的軍事工業重鎮,蘇聯給烏克蘭留下的也有很多。
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是蘇聯境内唯一能夠制造航母的造船廠,建造了三代9艘航母。
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出了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安-225,這雖然是為了暴風雪号而準備的,可直到今年被烏克蘭親手炸毀前,它仍在執行運輸任務。
馬達西奇公司的所研制 的D-18T渦扇發動機也曾經讓我國眼紅不已;而南方機械制造廠則生産力蘇聯一半以上的洲際導彈……當時的烏克蘭,代表了世界一流的軍工水平。
在蘇聯解體的前夕,烏克蘭的人均GDP是中國的5倍多,還擁有上千枚核彈頭,核武實力位居全球第三。
而且,赫魯曉夫還大方地将克裡米亞劃給了烏克蘭。克裡米亞三面臨海,擁有一年四季都可以出海的不凍港,對俄羅斯來說十分重要。赫魯曉夫在“大方”的時候,可能從來沒有想過,強大的蘇聯在1991年就會轟然倒塌,而所有的紛争也從那時候開始爆發。
獨立之後,也沒有更好
蘇聯解體,各個加盟國紛紛獨立,烏克蘭跳得最歡。畢竟在受到壓榨那麼久,他們終于迎來了自己真正獨立的時刻。
獨立後的烏克蘭有着強大的軍工力量、完整的工業體系、全球最富饒的土壤,隻要上層領導能夠好好努力,就算它夾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也可以利用地緣政治獲得良好的發展,一舉擺脫“韭菜”的命運。
可偏偏烏克蘭的領導人自己不争氣,一會兒“私有化”、一會兒“休克療法”,将烏克蘭的經濟拖入泥潭之中,民生、能源、軍工乃至國家政治都被在“私有化”中獲益的寡頭控制,腐敗成災、經濟發展無望,最後烏克蘭不得不開始“變賣家産”。
從烏克蘭短視的寡頭領導人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忽悠”下簽下了無核化協議、親手摧毀了手中的1300枚核彈頭之後,烏克蘭就算是毀了。
而烏克蘭自廢武功,也沒能獲得什麼實質的好處,1300枚核彈頭換來的是3.3億美元的貸款,其中美國人除了1.7億,而拆毀武器就花了1.8億美元。
百年船廠黑海造船廠在賣掉了瓦良格号後,也隻苦苦支撐了沒多久,就在2018年宣告破産;“動力沙皇”馬達西奇公司擁有着世界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卻不得不在2019年轉讓50%的股份;哈爾科夫設計局、馬爾舍夫坦克制造廠、南方機械制造廠不是破産,就是陷入破産邊緣。
1991年人均GDP已經有1600美元的烏克蘭,在2016年時人均GDP才剛剛過2100美元,停留在我國2006年的水平上。
寡頭政治和腐敗更是毀掉了烏克蘭的發展,寡頭們隻考慮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管底層人民的死活。
數據顯示,由于關稅腐敗,烏克蘭每年的損失高達48億美元,相當于政府1/10的财政收入,而且烏克蘭的10億美金的黃金儲備,還被偷得隻剩下1.2億美元,剩下的都是刷了金漆的鋁條。
腐敗、營商環境每況愈下,底層人民民不聊生讓烏克蘭在獨立30年後,依舊擺脫不了“韭菜”的命運,不僅如此,情況還越來越糟。
一開始,烏克蘭還在親俄和親西方之間搖擺,在廣場革命後,烏克蘭徹底倒向了西方,并在這條路上一去不回頭,還将加入北約設置成了自己的重要目标。
這不僅激怒了俄羅斯,也激怒了烏東親俄的人民:克裡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相繼宣布“獨立”,烏克蘭最終走向了撕裂的未來。
對此,普京倒是十分滿意,因為他一直覺得烏克蘭是一個“誤會”,是一個建立在“俄羅斯領土上的國家”。
雖然在地緣政治中,我們有時候很難分清什麼哪一條路是對,哪一條路是錯,但很顯然,烏克蘭領導人一定是犯下了錯誤。
因為他們正将烏克蘭帶向一個“撕裂”的未來,而在其中受苦受難的都是烏克蘭人民,可也許他們并不在乎這些。畢竟,當烏克蘭被大國“收割”的時候,其國内的精英們也在“收割”烏克蘭人民。
既然烏克蘭已經成為了西方打壓俄羅斯的“破局者”,現在我們很難說烏克蘭到底會走向何方,這隻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