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湖,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他出生于1021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有心人将這個日子換算成了陽曆,即十二月十八日,也就是說,到2021年12月18日,這位老人就整好滿一千歲了。雖然他隻存世六十六年,但是其思想、行為,對千百年之後的今人影響,依然深厚。
細數中國曆史從古至今,對一個人的功過評價最為兩極分化的,唯此公一人。後世梁啟超先生曾謂之曰:“曠古完人”,現代學者謂之“毀譽參半的改革大師”……你可能已經猜到了,他就是在北宋積貧積弱局面裡積極改革變法,卻最終黯然離場的臨川先生,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
01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小詩流傳千年,家喻戶曉,是王安石首次出任宰相,着手新政之時所作,這萬象更新的氣息,不僅是新年即感,也是變法伊始的新氣象。
王安石變法中最著名的就是“青苗法”,有點類似我們現代提供給農民的信用貸款;“市易法”則是由政府直接收售物資,參與交易,以平易市場物價,很像現代國企雛形……王安石的變法措施不僅改了祖宗法度,還奇想連篇,他這些想法都太超前了,當世人大多理解不了。用現代目光來看,王安石的頭銜還可以多一個:務實的“經濟學家”。
王安石的所思所想已然超越了時代,也受制于時代。雖然是為國家生利,以達到富國強民的目的,但是儒家思想下,文人談理财是可恥的,因此反對聲音巨大,保守派以司馬光為首,還有我們都知道的蘇轼蘇轍,但最初,蘇轼兄弟是贊成變法的,隻是後來發覺王安石與他們想法有差異,或許更确切地說,蘇轼是溫和改良派,講求穩健,他認為王安石大刀闊斧,殚精竭慮雖可敬,但步子跨得太大、走得太快,容易扯得到處生疼,反而影響民生。
神宗在位十八年間,對王安石非常器重和尊重,君臣同心,推行變法,成就中國曆史上最引人矚目的相互欣賞、充分信任的君臣關系,雖然迫于壓力,一度罷相,但是對王安石的關心絲毫未減。他深知,換個人到王安石的位置上搞變法,也未必有王安石幹得好,隻不過做實事的人被千萬隻眼睛盯着看,容易被挑錯和指摘。
在中國曆史上,改革變法者曆來下場都不太好,前有商鞅,後有張居正,到近代戊戌變法亦是如此。王安石還算有善終,死後贈太傅,谥号文,牌位曾配享神宗廟,後又配享孔廟,成為繼孔孟之後的第三位聖人。然而,随着時間的流逝和政治的變遷,大宋成了南宋,宋高宗想甩鍋找個替罪羊時,追溯、遷怒到王安石變法,不僅将其撤出宗廟,還成了千古罪人,至其身敗名裂,差一點就編進了奸臣隊伍。
值得一提的是,王安石與司馬光雖然政見上針鋒相對,一個是“拗相公”(民間給的綽号),一個是“司馬牛”(蘇轼給取的),都是倔脾氣,但為人原則上沒有不同,輪番上台并不對政敵落井下石。王安石默然去世後,情形非常慘淡,因已失勢,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司馬光站出來提議贈太傅,這是朝廷給予的極大肯定和榮譽,撰寫這個文件的,正是蘇轼,蘇轼充分肯定了王安石是個“能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才,是個能改變風俗的偉大人物。”
蘇轼在“烏台詩案”性命堪憂時,王安石也曾出手相救。舊黨上台,蘇轼返回朝廷途中折道金陵,看望這位曾經的老宰相,王安石騎了他那頭衆所熟知的小毛驢前來岸邊迎候,蘇轼穿着一身布衣而來,為自己身着便裝見大人而緻歉,王安石哈哈大笑:“世間禮法豈為我輩所設?”兩人互相敬重對方人品,也欣賞對方詩文,共遊山水多日,飲酒唱和,成為一段佳話。
如今看來,這一屆大人物都是忠心為國為民,不摻雜個人恩怨,一派君子之風,又都是那麼才華橫溢,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千秋功過,我等亦難以輕論,但不可否認王安石是一代傑出大才,必有後人值得學習和借鑒的閃光點——
02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1050年),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返回江西臨川故裡,途徑杭州時寫下此詩。這時他三十歲,眼界已是在“最高層”來俯瞰世界,這種全局觀使其胸懷廣闊,有雄心壯志幹一番大事。
王安石二十歲進士及第,中第四名,好友曾鞏從歐陽修處得知王安石本是狀元,上呈仁宗禦覽時,仁宗對文風剛硬的文章不甚喜歡,因此和第四名對調了。王安石根本沒把這當回事,終生不曾宣揚,他的關注力,都在做實事上,甚至不在乎官級。他二十歲中進士,三十歲還在做縣令,并不是沒有進京做官的機會,隻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理由都是:還未安葬家父回鄉;上有老祖母要奉養,不便遠行;家裡兄弟姊妹人口多,京城生活成本太高……這些理由的确很充分,另一方面,他第一任官銜曾是一個閑職,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而進京做的文職官也一樣是無法施展心中的抱負,因此他甯願去最基層做一方父母官,放開手腳實施他思想的“試驗田”。
就在這任鄞縣知縣期間,他按心中設想做了幾件實事:興修水利、預演青苗法、興辦學校。換成現代方式看,他主抓了三件大事:基建、金融、教育。這個不尋常的縣令吃苦耐勞,幹得風生水起,把自己管轄的一方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條。
任期滿後,直到47歲拜相的十七年時間裡,王安石數次婉拒朝廷的任命,理由都是家裡困難多,婚喪嫁娶等等照顧家族的事務纏身,難以入京赴任。拒絕的次數多了,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被人誤以為沽名釣譽實在有悖内心,在歐陽修的勸說下接受了群牧判官一職。群牧司相當于現代的交通部,當時長官是包拯,同僚有司馬光等,都是正人君子,大家相處愉快,這是一段比較閑适的日子,後人筆記中許多王安石隻知讀書、不修邊幅的書呆子趣聞都出自這一時期。
工作輕松、俸祿豐厚的官職是多少人羨慕渴求的,卻不是王安石想要的,他要的是做大事而不一定謀大官,因此不斷上書請求外放。他始終清楚,大處着眼,必須小處着手,實操起來才能獲得真知。
在地方上積累了實幹經驗後,王安石變法的思想體系逐步成形,神宗即位後召他進京“越次入對”,相談時政看法,拉開了變法序幕。王安石登上了最高人生舞台一展抱負,一如他年輕時登高望遠的雄心萬丈。
03
《梅花》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改革變法在風雲中落幕,王安石抱憾退居江甯,作了這首梅花詩。冷清的牆角,不畏嚴寒的梅花獨自盛開,暗含幽香,這種孤寒高潔的品行,也是詩人内心的操守。
同一時期還有一首《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杏花本是一種極為普通且有些豔美意味的花,卻在王安石筆下有了不尋常的光芒,他把自己的心志詠在其中,也使我們從中領略了他不凡的見識和氣度。
作為改革家,古今對王安石看法不一,但作為文學大家,幾無異議。王安石對待詩文,與對人對事的态度一樣嚴謹認真。他在二度拜相啟程赴京時,有過一首著名小詩《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的“綠”字,給整首詩畫龍點睛,成了千古傳神的一筆,讓人暗自歎服。據史載,他當時的手稿流傳了下來,這句詩邊上圈圈點點有很多字,有“到”、有“過”,凡此等等,推敲程度不輸賈島,最後定了這個“綠”字。這種一字較真是王安石的日常,比如他對南朝詩人謝貞的《春日閑居》不滿,認為“風定花猶舞”不符合事物規律,風都停了,花還能在空中舞嗎?于是改為“落”字,沒有風,花是自然下落的。可惜王安石沒有繼續往前再進一步思考,不然就沒有600年後牛頓什麼事了——當然這是說笑。
王安石改了謝貞一個字後,又從南朝王籍《入若耶溪》中找了一句接上,渾然天成:“風定花猶落,鳥鳴山更幽。”流傳下來以至于後人早忘了原詩,隻記得這一對天衣無縫的佳句了。王安石晚年用這種集句的方式作了不少集句詩,非常巧思。現代網絡上也有各種腦洞大開的古詩拼接,但今人還可求助電腦程序而古人全憑學識積累,沒有淵博的學問功底,絕無可能信手拈來,又恰到好處。
04
王安石既品行高潔,又學問深廣,他是如何長成的,他的家庭,他的人生初期,對他有怎樣的影響?他一路走來,煙火生活裡的内心世界又是如何的?我帶着這些問題在史料與詩文中進行了尋找。
王安石的父親王益,21歲進士及第,開始流轉各地為官。王安石是王益與第二任妻子吳氏的第一個孩子,第一任妻子早逝,留下兩個兒子。吳氏對兩個孩子視如己出,後面幾年,王安石的四個弟弟三個妹妹相繼問世。一大家子相處融洽,給了兒時的王安石很好地孝悌仁義的教育,因此父親英年早逝後,王安石擔負起家庭責任,人口衆多,不便于去京城做官也是實情。
母親吳氏品行端正,知書達理,做事很有主意,對孩子們的學習要求比較嚴格,父親王益則和藹可親,經常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做遊戲,說故事,寓教于樂。這樣相對輕松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積極影響的。
婦孺皆知的一篇古文《傷仲永》,是王安石少年時有感而作,深刻認識到即使有天賦,後天也得努力學習才能發展天賦之後,他更加認真研讀大量典籍,并不局限于儒家,而是博采衆長,獨立思考,形成了他最初的與衆不同的思維方式。
王益做了二十幾年地方官,直至46歲死在任上,他是個有主見的官員,非常注重民生,也頗有政績。王安石從小跟着奔波為官的父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體察到了各階層百姓的生存實況,對他以後的思想形成,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母一生相守,共處和諧,也給了王安石正面的影響,他23歲與表妹吳氏(母家親戚)成婚,終生一夫一妻,妻子給他買來妾室也被他退了回去。他們共同養育了兩個兒子兩個女兒,他也如父親當年那樣疼愛自己的孩子。女兒出嫁後,寫信來訴說想家,他回詩安慰:
孫陵西曲岸烏紗,知汝凄涼正憶家。
人世豈能無聚散,亦逢佳節且吹花。
還曾寫過古風長詩給兩個女兒化解憂思,《寄吳氏女子》(大女兒嫁給了吳安持),《寄蔡氏女子》(二女兒嫁給了蔡卞),詩句充滿慈愛深情。在外剛冷的變法宰相,内心竟是如此溫情細緻的父親,可親可敬。
我在文字裡讀出了一個活生生平實的王安石,荊國公,字介甫,晚歲号半山,兒時小名獾郎。卸去他身上所有的标簽,暮年寂寞的半山先生,曾是一往無前的赤子,歡實奔跑的獾郎。
-作者-
一湖,一個熱愛詩詞的簡單女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