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陽明 撰
注釋:于自力 孔薇 楊骅骁
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
陸澄錄
三五
惟乾問孟子言“執中無權猶執一”。
先生曰:“中隻是天理,隻是易。随時變易,如何執得?須是因時制宜,難預先定一個規矩在。如後世儒者,要将道理一一說得無罅漏,立定個格式,此正是執一。”
譯文:惟乾請教孟子說的“執中無權猶執一”的含義。
先生說:“中庸就是天理,就是易。要因時而變,怎麼能固執不變呢?必須因時制宜,很難事先确定一個标準。後世的儒生,想把各種道理闡述得完美,确定個固定的模式,這恰恰是一種偏執。”
三六
唐诩問:“立志是常存個善念,要為善去惡否?”
曰:“善念存時,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惡,更去何惡?此念如樹之根芽。立志者長立此善念而已。‘從心所欲不逾矩‘,隻是志到熟處。”
譯文:唐诩問:“立志就是在心中長存善念,就是要行善去惡嗎?”
先生說:“善念存在心中時,就是天理。這個念頭就是善,還想什麼善呢?既然這個念頭不是惡,還要去什麼惡呢?這個念頭像樹的根和芽,立志的人,永遠确立這個善念就是了。孔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隻因為立志修行已十分純熟。”
三七
“精神、道德、言動,大率收斂為主,發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譯文:先生說:“精神、道德、語言、行動,一般以内斂為主,向外發散是非常情況下的表現。天、地、人、物都是這樣。”
三八
問:“文中子是如何人?”
先生曰:“文中子‘具體而微‘,惜其早死。”
問:“如何卻有續經之非?”
曰:“續經亦未可盡非。”
請問。
良久曰:“更覺‘良工心獨苦’。”
譯文:陸澄問:“文中子是什麼樣的人?”
先生說:“文中子幾乎‘已具備聖人的許多素質,隻是氣度規模還有所欠缺‘,可惜死得太早。”
問:“可是他怎麼會做出僞造經典這種不妥的事呢?”
先生說:“他這樣做也不全是錯。”
陸澄問先生原因。
先生過了一會兒才說:“我更體會到‘良工心獨苦‘這句話的意思了。”
三九
“許魯齋謂儒者以治生為先之說亦誤人。”
譯文:先生說:“許魯齋認為儒生以謀生為第一要務的說法誤人子弟。”
四十
問仙家元氣、元神、元精。
先生曰:“隻是一件,流行為氣,凝聚為精,妙用為神。”
譯文:陸澄請教道家所說的元氣、元神、元精。
先生說:“這三者是同一個事物,其運行則為元氣,聚集起來則為元精,精妙運用則為元神。”
四一
“喜、怒、哀、樂本體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過不及,便是私。”
譯文:先生說:“喜怒哀樂的情感,就生發它們的本體來說是中正平和的。隻是人本身有别的意念,才會過度或不足,就成私欲了。”
四二
問“哭則不歌”。
先生曰:“聖人心體自然如此。”
譯文:陸澄問“哭過就不再歌”的含義。
先生說:“聖人本心就是這樣。”
四三
“克己必須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衆惡相引而來。”
譯文:“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定要完全徹底,一絲不留才對;有一點私念在,衆多的惡行就會跟着而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