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證:以《曾侯與編鐘》證伐纣年
2009年在湖北省随州文峰塔曾侯與墓中也發現于一套編鐘,也出現了“伯括”的名号:
《曾侯與編鐘》:“惟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與曰:伯括上帝,左右文武。徹殷之命,時,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營宅汭土。君庀淮夷,臨有江夏。……。”
這是周成王十六年,時二十三歲,歲在甲午,公元前986年正月初一元旦日,周成王與南宮括的兒子曾侯與,南宮毛的一段對話,回憶了伯括先人輔佐文武周王打天下,然後在周公三年,被封南國一事。于是周成王就授命南宮毛,他說曾侯君,你現暫居淮夷,面臨江夏,可以在江漢地區繼續發展。汭土,水鄉。江夏,南楚,《秦公簋》中有“保業厥秦,虩事蠻夏”。
《竹書紀年》成王“二十二年,(應是十五年,原先是從成王嗣位始算起,所以錯定成王在位37年,而應是在位30年。)葬周文公于畢。”
周公旦亡于公元前988年,為成王十四年,十五年安葬。十六年諸侯聚會,進行吊喪,就是在這次三年喪除,諸侯聚會時,曾侯與向成王進行了讨封。十七年於越來賓。十八年成王大會諸侯于東都(洛陽),四夷來賓。一直忙到冬十月,歸自東都,大事于(鎬京)太廟。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從武王崩,周公攝政,把成王從襁褓中培養成國家明君,一路過來還真不容易,酸甜苦辣也隻有他自知。“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用在周公他身上,一點都不過份。
所謂“成王在位30年”,其實成王能獨立自主是在周公死後,周公不死,總對成王不放心。成王他七歲上位,就把政治當兒戲,削桐為圭,封唐叔于虞,于是周公隻得讓他聽政七年,到了十四歲,他仍顯太嫩,周公又屏政他七年,此時他相信奸賊謠言,認為周公戀位,抓權不放,周公豈能受這寃枉罪,在進行一番自我表白後,一怒之下去了楚荊,也就是鬻子家。後成王因打開周公的筆記本《金藤》,這才明白了曆史真相,他親自去荊州迎回了周公。
當成王一覺悟,周公名氣更響,周公葬禮一定辦得很隆重,天下歸心,全國大小諸侯全部參會,這其中就有一位就是曾侯輿。一是吊喪,二是祝賀成王正位,三是讨封要權!
成王30年減去14年,成王能獨立自主也就16年,加上康王在位26年,這就是《史記》所謂:“成康之際四十餘年刑措未用”的太平盛世。也就是司馬遷父親司馬談所謂的:周春秋,自武王伐纣,公元前1010年至平王的公元前770年。十二世一伯,共240年。而孔子仿之,搞了一個:魯春秋,十二公一伯,共242年。
《毛詩》雲:“中國京師,四方諸夏”,周天子穆王也是這樣稱呼四方諸侯的。所以史籍中常見西夏、東夏、江夏,但至今我尚未見有北夏,也許北方為冬,言夏不适,所以忌諱,但卻事實存在,四方諸夏矣!由于一些曆史地理等特點原因,“四方諸夏”還有簡稱,東夷西狄,南蠻北戎!但這都不是貶義詞,否在曆史上便不存在伯夷叔這人。
幾千年了,至今我們仍未忘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夏”又是我中華民族的特殊标志,中華五千年文明曆史中豈能少得了她。
《芈加編鐘》“帥禹之緒”,此緒與堵無關,是後繼的意思。三皇春,五帝夏,我們都是夏後氏大禹的後人。他這是要曾侯遵循華夏大禹的功業意思。
《叔夷鐘》:“虩虩成湯,嚴在帝所。敷受天命,翦伐夏後。敗厥靈師,伊小臣隹輔。鹹有九州,處禹之緒。”此中也有“禹之緒”。大禹治水,因公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美好傳說,世代楷模。成湯雖革命,但仍不忘自己是華夏五帝夏禹之後人,要繼承祖上的事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