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薩莉魯尼聊天記錄解讀

薩莉魯尼聊天記錄解讀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29 04:42:43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實習生 周心怡

他或許不會再回來了,她心想,或許他會回來,卻變成另外一個人。他們現在擁有的将一去不複返。然而對她而言,孤獨的痛苦遠比不上她曾經的痛苦,那種覺得自己一文不值的痛苦。他将美德贈給了她,現在它是她的東西了。與此同時,他的人生在他面前展開,通往四面八方。他們為彼此做了很多好事。真的,她心想,真的。一個人真的可以改變另一個人。

——節選自小說《正常人》結尾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正常人》在2020年春季由英國BBC、美國Hulu聯合推出,風靡全球,成為了2020年一大“文藝事件”。小說作者是憑借第一部長篇小說《聊天記錄》便引起西方文壇廣泛關注的“90後”愛爾蘭女作家薩莉·魯尼。

薩莉魯尼聊天記錄解讀(薩莉魯尼正常人)1

《正常人》(Normal People)書影,劇名又譯作《普通人》

在《聊天記錄》之後,薩莉·魯尼在她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正常人》中探索微妙的階層關系,初戀的激情、脆弱與危機,家庭關系和友誼複雜的糾纏。這部作品在2018年入圍布克獎、都柏林國際文學獎、英國女性文學獎、迪倫·托馬斯獎,被水石書店評為“年度圖書”,獲得科斯塔年度最佳小說獎、愛爾蘭年度圖書獎、英國圖書獎年度最佳圖書獎。目前它已被譯成46種文字,成為全球暢銷書。在2020年上海書展期間,《正常人》由上海譯文出版社與群島圖書聯合推出簡體中文版。

8月8日,文藝評論家孫孟晉、作家祝羽捷、作家走走和出版人、《正常人》策劃彭倫做客朵雲書院上海中心旗艦店,在“英劇《正常人》原著中文版發布會”上分享各自的閱讀感受,并暢談當代青年的愛情與成長故事。

薩莉魯尼聊天記錄解讀(薩莉魯尼正常人)2

英劇《正常人》原著中文版發布會

在“不正常”中獲得了成長的動力

《正常人》的兩位主人公——康奈爾和瑪麗安都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瑪麗安的母親是一名律師,家庭富有,康奈爾的母親就在瑪麗安家裡做清潔工。在高中,康奈爾備受歡迎,瑪麗安則被視為怪人,兩人展開過一段“地下戀情”。一年後,兩人都來到都柏林的聖三一大學念書,此時的瑪麗安活躍于大學社交圈,康奈爾則成了邊緣人。兩人各自與他人交往,但似乎總有一種不可抗拒的磁力将兩人彼此拉近。他們如同“一盆土中的兩株植物,環繞彼此生長,為了騰出空間而長得歪歪扭扭,形成某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姿态”。

薩莉魯尼聊天記錄解讀(薩莉魯尼正常人)3

英劇《正常人》劇照

“經曆了數次分分合合的感情也讓他們有了成長與變化。”彭倫提到薩莉·魯尼在小說中着重塑造了主人公的“人格”,為小說的走向做了鋪墊:“瑪麗安一直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是有缺陷的。她家裡雖然有錢,但她十三歲就沒了父親,父親在世時還會家暴。她哥哥也打她,母親則對她不管不顧。她一直沒有安全感。但在小說結尾,當康奈爾申請去美國紐約學習創意寫作,瑪麗安鼓勵他勇敢追夢。如果說一開始瑪麗安是一個‘不正常人’,那麼到最後她成長了,蛻變了,從認為自己不配被愛的‘不正常人’變成了敢于追求溫暖與平等的‘正常人’。”

說到“正常人”,這裡還有一段翻譯小插曲——一開始有讀者說為什麼normal people不譯作“普通人”?“normal people的字面意思就是身心沒有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彭倫稱,“如果翻譯為‘普通人’,就完全背離小說表達的意思了。”

走走也對“正常人”做了詳細解讀:在兩位主人公的中學階段,男孩是受同學歡迎的體育明星,成績好,長得也帥,更像一個“正常人”。而女孩因為她的封閉、孤僻被歸為了“不正常”。但到了大學,因為女孩來自有錢人家,她立刻備受歡迎,所有的冷漠都被視為一種風尚,男孩反而因“讨好型人格”被孤立。

“有意思的是,上了大學後,兩人都想要成為對方那個樣子。女孩給自己‘戴上面具’,成為交際花,換男朋友、喝酒、抽煙甚至吸毒。男生則總是獨來獨往,兩個人倒過來了。到了第三個階段,他們才真正找到自己。”走走說,“什麼是正常?或許就是當你願意面對自己的不正常。”

祝羽捷坦言自己讀了這本小說後“有被安慰到”:“很多人都是‘不正常人’。或許别人的言語、行為曾對你造成陰影,在不經意時那種陰影就會浮上心頭。這本書特别寬容,讓你會覺得哪怕自己是一個不那麼正常的人,也值得遇到一些特别好的情感或者理解。”

“其實絕對意義上的正常人并不存在,每個人都有不正常的時刻,憂郁、悲傷、歇斯底裡。話又說回來如果人人都正常,這個世界也會變得非常的無聊。我們正是在不正常中獲得成長的動力。”她說。

這是一部超越了愛情的人生成長史

薩莉·魯尼作為千禧一代的代表,記錄的更多是這一代年輕人的情感狀況與人生态度。祝羽捷說:“這和過去的傳統觀念不太一樣。《正常人》裡的兩個人像是男女朋友,又各自約會,接受異性邀約,結果卻像磁鐵一樣緊緊地被吸在一起。這種非常複雜、矛盾的情感關系,在現在的英國年輕人中也非常普遍。”

薩莉魯尼聊天記錄解讀(薩莉魯尼正常人)4

薩莉·魯尼

在祝羽捷看來,小說中寫到的情感議題都非常現代,包括兩個年輕人對性的态度、情感關系,還有原生家庭、年輕人的政治态度、憂郁症、網上遺産等。“很少看到中國作家能把年輕人的性關系描繪得如此細緻。但你看《正常人》中的性描寫,你不會覺得不适或者不潔,可以非常坦然地接受并體會到他們心情的變化。”

走走也提到中國作家很少有人能寫出《正常人》這樣的書。“薩莉·魯尼對現在熱門的關鍵詞——比如階層、金錢、原生家庭、暴力,把握得非常深刻。”

“中國的‘階層’問題在文學中沒有表現得那麼激烈和明顯。但其實人要遵從自己的内心和本性去做一件看起來很正常的事,代價是很大的。康奈爾在選擇讀文學專業時很猶豫,因為他知道富人可以有非常多的選擇,但對窮人來說學文學很難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後面他也确實為此付出了代價,他所有的精神陰影都告訴你想跨越階層到另外一個世界必然要面對種種考驗。”

孫孟晉評價《正常人》不僅僅隻是一部愛情小說:“每個男性從男孩變為成熟的男人,他在這一跨越過程中付出的代價,就是愛情。愛情會讓人走向真正的成長。如果要我賦予這本小說另外的含義,我想說是‘人生的成長史’。”

“這本小說不僅是瑪麗安和康奈爾的成長史,更是薩莉·魯尼自己的成長史。”他說,“其實薩莉·魯尼這個女作家也在成長期,她通過這個小說去完成自己的人格。她在小說裡始終給我一種‘她在探視人心深處’的感覺。她不僅探視男性的人性深處,也探視女性的人性深處,更重要的是探視自己的人性深處。她甚至不太明白自己内心深處因外界影響産生了哪些變化,最後她慢慢地看清了這些,所以說這個小說也是薩莉·魯尼的成長史。”

尊重對方,是人和人真正關系的開始

孫孟晉談到,千禧一代的年輕人其實骨子裡非常敏感,時刻伴随着一種不安的情緒。“盡管薩莉·魯尼沒有在小說中寫到太多社會動蕩的因素,但這種不安其實也來自社會。”他說,“愛爾蘭的文化裡有一些禁锢的東西,很多愛爾蘭作家的作品都有分裂的因素在裡面。如果從時代背景來看這本小說,兩個主人公的不安不僅僅來自彼此的關系,更有一種社會的投影在那裡。”

“如果看簡·奧斯汀的小說,她會用諷刺和挖苦來處理階層之間、等級之間的對立關系。但在這個小說裡,薩莉·魯尼特别想去建立一種更有意義的、更特别的視角關系,這個關系其實基于一種平等。這種平等或許來自于她的社會主義觀念和理想,所以分析起來特别有意思。”

他補充說道:“有些女性文學往往還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卑劣的位置上來表達女性意識。但薩莉·魯尼沒有,她站在一個很平等的視角。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比較難做到的,尤其這個世界更多是處于男性控制之下。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一種向善的訴求,這種對平等的訴求在男女關系上更為明顯。一個和諧的社會需要人與人在本質上的平等,而不是嘴上說的平等。隻有改變了這一點,我們這個社會才會越來越和諧。”

彭倫也認同,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有一個特别關鍵的點,就是無論對方地位如何,是否發自内心地以平等的心态去對待對方。“這是我們和他人關系開始的最基礎的點。如果一開始這個基點不對,那關系肯定就走偏了。把對方當成你自己去平等地對待,尊重這個靈魂,這才是人和人真正關系的開始。”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張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